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那么心衰晚期能活多久,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心衰晚期能活多久
心衰晚期,不知道具体的症状怎么样,据我所了解心衰最重就是心功能Ⅳ级,病人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也存在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像这样的患者家属要特别的照顾,无论是饮食上还是日常生活上,再有就是控制患者的情绪,要积极的配合药物治疗,才有机会改善心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这样的重症患者,强烈建议不要服用地高辛等强心苷类的西药,
这类西药治疗的效果不错,但是也其洋地黄制剂引起的中毒也会让患者的身体吃不消,试试中药治疗,补益强心片是国内第一例的治疗心衰的中成药,能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能力,而且没有地高辛的毒副作用。如果药物治疗也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最后的办法只能是换心了。
2心衰晚期的症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
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二.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3.水肿
4.颈静脉征
5.肝脏肿大
治疗:休息,减少钠盐的摄入.
药物的话我就不说了,这还是得去看医生下诊断给开药.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突然严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3心衰晚期如何治疗
1.急性心力衰竭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动态测定BNP/NT-proBNP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治疗后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应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d)。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5)监测频率 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
4心衰病人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1)保持起居有规律。做好心理调节、提高自控能力。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样患心功能不全,但情绪不同,预后则显著不同。情绪沉闷,精神压力过大,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功能不全。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脏功能情况,适当活动和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持每天午休1小时左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一方面可避免形成褥疮和静脉血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心功能储备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运动时,患者应掌握“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疲乏、活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度,如心功能ⅰ级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极拳,做操。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3)保持室内温度维持相对恒定。冬季最好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需使用电扇应避免直接吹风,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4)室内通风。冬季室内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但要注意病人能自身保暖,避免空气对流时引起感冒。
(5)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功能不全, 外出时应根据季节增减衣服,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6)饮食的调理。通常食物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热量勿过高。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汽水等,同时戒烟戒酒。注意氯化钠的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可以多做一些糖醋和醋溜口味的菜肴,注意避免隐性高盐食品,如皮蛋、酱菜、腌肉等。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吃的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7)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便秘时过度用力
5心衰患者的主要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心衰的患病率高达4%-6%。心衰患者大多数在家休养,因此,除了对症治疗外,更应做好家庭护理。
避免诱因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有些体弱病人感染时症状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倦怠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发生。
合理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出现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分,有心慌、气急、心绞痛发作或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心理护理
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
合理饮食
饮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复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则为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适量脂肪,禁烟、酒。还应少食多餐,因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合理用药
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并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皮肤护理
慢性心衰病人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预防褥疮。可为病人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
定期复查
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押、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检查体重及水肿情况,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自我监测
心衰病人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烦躁等,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应及时就医。
在服药期间对症状变化情况的及时反馈,也有利于医生的用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