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口吃

儿童口吃应矫正治疗

近年来,儿童口吃的发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口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口腔专家建议,要正确对待口吃,尽早对儿童进行口吃普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避免或减少成年人口吃。儿童五岁前接受双语教育增加患口吃风险?儿童口吃应矫正治疗吗?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点?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请继续往下看吧!

目录 儿童口吃应矫正治疗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点 保护孩子的自尊纠正口吃不是难事 儿童口吃是跟心理问题有关 儿童五岁前接受双语教育增加患口吃风险

1儿童口吃应矫正治疗

  口吃很少药物治疗,主要依靠心理治疗。

  社会心理支持疗法

  口吃的形成与思儿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所以首先要向患儿以及周围人讲述口吃的性质与成因,要求老师、家人、同学尊重患儿人格,不嘲笑戏弄患儿。其次与患儿讲话时要保持心平气和、不慌不忙,使患儿受到感化,而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第三,听口吃者讲话要耐心听完、不可打断;不当面议论其病态;口吃严重时,不强求其讲话,以避免紧张,并转移对其口吃的注意。

  鼓励患儿树立战胜口吃的信心,培养沉着开朗的性格,鼓励患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减轻由口吃产生的神经质和心理障碍。

  语言训练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先让患儿在没人的环境,从容地练习发音,先念单词,再练短句,再读长句。可配合音乐舞蹈、节拍器等,从容不迫地、有节奏地练习讲话。也可收听广播,模仿播音员朗读,逐渐克服口吃,说话流畅。由近及远地与他人对话,先与家人、再与同学、周围人对话,最后再上讲台讲话。

  集体训练:可组织言语矫正训练班,在集体中,口吃患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矫正。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教会口吃者尽量放松口腔、咽喉肌肉,先做呼吸练习,在呼长气时发各种单音,然后再练习不发音的唇、舌音。语言练习时先用简单的对答方式,一问一答,放慢讲话速度,使患儿说话呼吸正常。口吃自然减轻

2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点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3保护孩子的自尊纠正口吃不是难事

  口吃多发生在开始学说话的一二岁前幼儿期,这时的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需要说一些长句,但常常一句话停三四次才能说完,如果父母不耐烦而打断他的话,孩子感到焦急,时间长了便会发生口吃;另外,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如果二三岁时经常和口吃的人生活 在一起,可被“感染”而致口吃。此外,惊吓、疾病、意外事件(脑外伤、自尊心强、亲人 突然死亡等)、教育不当(过严或溺爱)、家庭不和、受歧视等都可引起。

  对于惯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改用右手。口吃是可以治疗的。首先应注意,在2岁多小儿学说话的高峰期,有时会出现语音的重复和句子的中断,这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暂时性结巴”,随着小儿的发育成熟,多数能自然矫正。但父母要注意消除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口吃的因素,并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小儿矫正口吃:首先,要寻找原因,如周围人中有口吃患者,应尽量让小儿避开。如父母对小儿口吃的态度有问题,应及时纠正,切不可急躁,因为越训斥、越禁止,使小儿越紧张,则口吃越加重。其次,可以采用转移方式,用游戏或其他话题分散小儿注意力;或者通过唱歌的方式,把小儿经常结巴的字音编成歌,用曲调唱出来,让小儿跟着学;也可以由父母带着小儿说歌谣。在此过程中,可对小儿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加他纠正口吃的信心。

4儿童口吃是跟心理问题有关

  正确示范法 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

  唱歌朗读法 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缓慢对话法 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您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

  节拍训练法 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角色扮演法 口吃的孩子说话时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您可以让孩子借游戏之机,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在施用上述矫正技术过程中,您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

  口吃“标签”不可轻易贴

  孩子说话有一种情况无需矫正。那就是孩子风风火火、急急忙忙中跟大人说起话来,特别快的节奏,中间就有了几个“结巴”。这是孩子们的特点,说不上口吃。就是成人,几乎每个人都有“结巴”的时候。这可以叫暂时性结巴,在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一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孩子学说话,家长要“三不”

  一是不嘲笑。“唉哟,好几岁了,话都说不好哟!”这类话绝不该出自家长之口,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话的积极性。二是不阻止。“别说了,吵人!”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三是不催促。“别急,慢慢说。”这是最佳策略,而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反而容易结巴

5儿童五岁前接受双语教育增加患口吃风险

  不到5岁的儿童学习外语会增加患口吃风险。此外,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很难消除语音上的错误。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家彼得·豪厄尔说,如果儿童在5岁以前主要学习母语,5岁以后再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患口吃的风险明显降低。

  根据这项研究,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口吃儿童通常在两种语言中都表现出口吃,男孩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女孩

疾病百科 | 儿童口吃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 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说话不流利、自卑、胆小[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矫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