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血管瘤

血管瘤注射

患有血管瘤的朋友们,除了通过手术治疗之外,最常见的便是注射治疗了。那么,治疗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后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治疗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血管瘤最好治疗方法 清楚四大症状,轻松辨认血管瘤 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后的副作用是什么 血管瘤的注射治疗

1治疗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是怎么回事

  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相对于手术来说,优点十分明显。不手术,就规避的手术的并发症、后遗症等一系列的风险。对于一些患有血管瘤,但血管瘤病情并不十分重大的患者来说,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价格低廉、设备要求低、操作简易、效果良好。

  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所使用的硬化剂一般有:高渗氯化钠、脲素、中药制剂、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等。注入瘤体后,促使管腔闭塞,诱发血管内膜炎症,血管瘤体,因此消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基底,不可如同静脉注射一样,误入邻近肌肉组织、致使表面皮肤坏死。因为有此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十分严重。

  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并非灵丹妙药,“一针灵”,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停止注射、不能过量注射。

  因此要求血管瘤患者有一定的耐心、积极向上的态度。

2新生儿血管瘤最好治疗方法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

  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试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成人的血管瘤对激素不敏感。海绵状血管瘤可用3%鱼肝油酸钠或其他血管硬化剂行瘤腔注射,使瘤腔组织纤维化、瘤腔闭锁,致肿瘤缩小或消失。注射时宜暂时压迫周围组织,阻断血流,1~2周注射1次。注射剂量视肿瘤大小而定,一般鱼肝油酸钠1次不超过5ml,如疗效不好可用外科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瘤可试用氩离子激光照射,激光或低温治疗对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疗效,但对葡萄酒斑状血管瘤疗效不佳。

  能切除的血管瘤可行手术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应以不影响功能为前提,如肿瘤过大则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响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残留的肿瘤内注射硬化剂,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蔓状血管瘤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

  近年来,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技术,其止血效果远比颈外动脉结扎好。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手术时极易出血,要充分备血,并采用低温、降压麻醉来控制出血。手术也应结扎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或直接结扎下牙槽动脉或颌内动脉,当然应用TAE技术更好。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应尽量采用保存性手术。在有效控制出血的情况下,可仅刮除骨内病变,保留更多的骨组织以维护面部外形。骨质破坏过多过大,出血难以控制的病例也可采用切骨术。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虽较多,但对某些大的血管瘤的治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冷冻引录治疗:

  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自然治疗源于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通常状态下,低于-℃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成功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知识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专业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

  放射与同位素分会治疗:

  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辽宁组织细胞核进行培养轰击。要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治疗内科组织修复过程,达到留学治疗目的。

  硬化剂注射治疗:

  此法源于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激光治疗:

  利用至今专业激光治疗中华设备,对血管瘤专业组织专业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地区血管瘤目的。但激光腹腔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mm以内,超过mm即产生明显疤痕,故对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光敏激光疗法:

  (又称光动力激光疗法)是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性过程,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协和治疗目的。但此疗法在治疗重点过程中必须严格文章,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光敏性内炎纤维组织科室病后光敏性视网膜炎。

  超声微介导术:

  超声微介导术术是血管瘤治疗在超声医学医疗技术的新发展。用彩超引导下微创介导术治疗血管瘤是我们研究成果的又一特色。体内血管瘤在三维可视下,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瘤体中心病灶,无需做手术治疗,准确率、有效率高,愈合快,不复发。为临床治疗体内(肝脏等)、体表血管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采用了微创介导治疗技术,血管瘤的治疗水平、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成功地应用于肝血管瘤、体表各部位血管瘤的治疗。

3清楚四大症状,轻松辨认血管瘤

  颜色异常。患者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红色、暗红色、蓝色、紫色、紫红色可能是血管瘤的表现。

  异常包块。血管瘤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有包块在皮肤表面或皮下突起,比如草莓状血管瘤红色突出周围正常皮肤,海绵状血管瘤会在皮下隆起柔软的包块,一部分还可能被误认为外伤。

  皮肤温度。血管瘤患者在初期会发现一部分血管瘤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血管搏动异常。动脉畸形能在局部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

4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后的副作用是什么

  血管瘤是建议到血管瘤的专科医院治疗的。

  硬化剂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目前治疗血管瘤建议采用微创介导的治疗的,就是在高频彩超定位下采用导管纳米针直接作用与瘤体让瘤体慢慢机化、萎缩、消失的。治疗没有痛苦性的也没有创伤性的治愈后不复发的。

5血管瘤的注射治疗

  血管瘤属于良性难以治愈的先天性肿瘤,目前无根治措施。浅表血管瘤可采用咪喹莫特软膏局涂、激光或激光+激素治疗;深部血管瘤可采用激素、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手术治疗一般不作为早期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我们的体会是药物注射或联合优化的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回来复查的患者80-95%的患者报告不同程度的有效,希望继续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

  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

  从目前看来,临床上普遍主张观察到1周岁以后,甚至观察到2周岁,有一部分患儿的血管瘤会自然消失。

  大部分草莓状血管瘤会自愈,规律是6个月之内生长迅速,以后缓慢发展,2岁停止发展,5-7岁大部分自愈,但仍有少部分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因此所谓消退完成期一般到了10-12岁。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以遗留局部色素沉着、浅瘢痕等体征。最好是观察,不要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不主张用同位素。

  患儿中约1/3的血管瘤出生时就可以发现,通常血管瘤出现的平均时间是婴儿两周大时,而深部的血管瘤可能要等到3至4个月大时才发现。

  约 60%的血管瘤发生在头颈部,约25%发生在躯干,约15%发生在四肢。绝大多数(约80%)血管瘤都是发生在单个部位的,少数可以多个部位发生。虽然多数的血管瘤发生在体表,但少部分可发生在肝脏、胃肠道,甚至脑里面。刚出现时候,瘤体可以很小,部分只有针尖大小,然后可以迅速扩大。这个时候我们称为毛细血管瘤的快速增生期。然后血管瘤的扩张速度将变慢,通常到6个月左右,瘤体不再扩张。60%—70%的血管瘤可能8岁前消退,在皮肤表面的血管瘤称为浅表血管瘤,通常颜色比较鲜红,跟草莓颜色相近,故以前这种血管瘤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同时可看见皮下静脉沿着瘤体呈放射状分布。随着血管瘤的消退,其颜色会慢慢变浅,通常小孩至7岁时颜色会全部消退。在皮下的血管瘤称为深部血管瘤,表现为淤青色或淡蓝色,有些根本看不到。这种类型的血管瘤通常在婴儿 2-4月大时才能发现。

  10月的儿童草莓型血管瘤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并且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等到学龄前来处理,激光、冷冻都行,不主张用同位素。

  可行的方法有药物注射疗法,外用药物涂擦法。或电化学方法治疗大面积的突出皮肤表面的血管瘤,仅能控制其发展,可能需要多次治疗,不能根治。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如果血管瘤明显隆起或向深部生长较深,可以用激素或平阳霉素治疗。外加局部加压包扎。

  如果血管瘤表浅,可以用激光或高频电针治疗出生左侧颈部一血管瘤(俗称胎记),随着年龄的增大,面积稍增大,”据提供的病史,仍需与葡萄酒色斑仔细鉴别。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绝大多数能自然消退。出生时表现为针尖样红点,约半月左右开始生长,瘤体生长速度快于身体生长。6 月之内常生长快,为增生期;10—12月开始消退,为消退期;其间瘤体无明显生长,为稳定期。不用任何治疗,5岁左右约50%患儿完全自行消退,7岁约 70%患儿自行消退,有些患儿消退到12岁。治疗的目的在于增生期控制瘤体的生长,防止消退后残留较大的畸形。所以在瘤体已经稳定或消退时干预治疗是没有必要的。

  该患儿如确诊是血管瘤,局限在病情,应为稳定期或消退期,治疗没有必要,随访观察即可。待学龄前如消退瘤体残留皮肤松弛或色素沉着等畸形,可与激光或整形外科手术修复。

  葡萄酒色斑,俗称红胎记,以前也称之为血管瘤,但现在的分类已将其划为血管畸形,与血管瘤在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出生时既有,为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没有明显扩大的趋势,随身体生长而成比例生长,治疗上光化学治疗70%患者完全消退,优于普通激光治疗。

  电化学疗法治疗血管瘤的原理是利用直流电极连接于穿刺入血管瘤腔内的铂铱合金针,通电后在血管瘤腔内形成一定强度的生物电场,通过电解、电渗、电泳等作用,细胞间离子浓度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使局部发生电化学、电生理改变。在阳极区pH值下降至1~2,呈强酸性反应,组织脱水,微血栓广泛形成。阴极区pH值上升至11~13,呈强碱性反应,组织水肿压迫毛细血管。上述变化使接受治疗部位的蛋白质变性、坏死、凝固,从而破坏瘤体组织结构,并激活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电化学疗法治疗前后的肿瘤细变性坏死,从而导致瘤体血管组织消失及部分血管机能减退。这些变化与临床所见到的术后肿瘤缩小以至消失的现象相吻合。血管瘤为小儿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对于瘤体较大,浸润到肌间的血管瘤,尤其是生长于头面部、口腔、咽部粘膜等部位的血管瘤, 电化学疗法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损伤小、疗效高的治疗方法。胞结构变化的观察,表明其治疗机制为血管瘤的实质性部分、肿瘤间质均有。

  在药物治疗方面,口服激素治疗一直是治疗重症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但这种观点随着咪喹莫特和心得安(普萘洛尔)的出现,正在发生改变。5% 咪喹莫特局涂可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尤其适用于治疗身体隐蔽部位的中、小型血管瘤。具体用法是隔日涂擦患处1 次,治疗3~5个月后血管瘤可完全消失。其主要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无局部刺激性。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血管瘤安全有效,不良作用远低于激素,有望成为治疗重症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使用普萘洛尔治疗新生儿血管瘤的报告,最早见于 2008年6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ñ英格兰医学杂志 。 2008年6月12日; 358 ( 24 ) : 2649 )上的一封来自法国医师的来信 。 儿童医院的Léauté-Labrèze等报告,他们在使用普萘洛尔治疗1例心肌病和另一例心输出量增加的患婴(皆患血管瘤)时,意外而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血管瘤萎缩变小。于是,他们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另外9例血管瘤婴儿,结果取得了同样的成功。法国波尔多儿童医院的Léauté - Labrèze等报告,他们在使用普萘洛尔治疗1例心肌病和另一例心输出量增加的患婴(皆患血管瘤)时,意外而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血管瘤萎缩变小。于是,他们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另外9例血管瘤婴儿,结果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此消息在儿科皮肤科医师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医师开始尝试使用普萘洛尔治疗新生儿血管瘤。但是,也有一些医师对此疗法抱谨慎的态度,他们期待正式的临床试验去验证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咪喹莫特( imiquimod)为全新的非核苷类异环胺类化合物,化学名1-(2-甲基丙基)-4-氨基-1 H-咪喹并[4,5-C]喹啉。5%咪喹莫特乳膏是1997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外用治疗外生殖器疣的免疫调节药物,由美国3M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Aldara。 从目前少量的临床应用报告来看,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一定疗效(Topical imiquimod cream appears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rapidly enlarging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尤其适合于身体隐蔽部位中、小型血管瘤的治疗。主要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用药方法是隔日涂擦1 次,治疗3~5个月后血管瘤完全消失,患者耐受性良好。

  咪喹莫特可增强细胞免疫活性,在用药局部诱导炎症反应和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外用(0. 05μg/ cm2 ) 1h后,局部皮肤中的IFN -α和TNF -α的浓度达到高峰。

疾病百科 | 血管瘤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皮肤红斑、皮肤破溃[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