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

白塞病(Betch’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白塞病又称丝绸之路病,因为这一疾病在日本、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发病范围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基本吻合。该病虽较为罕见,但容易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严重的会致人完全失明、脑萎缩甚至死亡。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白塞氏病的病理病因 白塞氏病的症状 白塞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是它 白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

1白塞氏病的病理病因

  本病属于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患者对于自身器官组织的免疫反应亢进,对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减弱。确切病因不明。现有资料认为环境污染与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1.环境因素

  (1)微生物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链球菌sanguis、结核杆菌均被疑为可能的病因,然无确切证据。有人认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一种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保留的极为保守而广泛存在的分子,它们在热度、与自由基接触、缺氧、主要营养成分缺乏的刺激下可以由细菌或宿主细胞产生。细菌产生的HSP可以刺激病人的T淋巴细胞。

  (2) 地理:本病患病率高的人群都位于一个特点的地区,横跨亚洲,属当年东西方商业交流的路途。而且同为土耳其人,移居德国后的患病者较欧洲部分的土耳其人低5 倍,较亚洲部分的土耳其人低18倍。移居夏威夷后的日本人其患病率低于日本本土者。这些都提示一个未知的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因素在起作用。

  (3)种族:西方白种人的患病率明显较中东人及黄种人为低。在伊朗境内的土耳其族患病率明显高于该国的其他民族。伊朗另一少数民族来自古老的稚利安族(白人种族),罕见BD。

  2.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BD有家族史者在日本为2%~3%,在土耳其及其他中东国家为8%~34%,大部分为一级亲属。土耳其有报道患者的同胞患病的危险因子达11.4~52.5。说明BD有遗传的倾向。

  (2)遗传基因:

  ①HLA- B5(B51):各国均报道了BD与HLA-B5(B51)有密切相关性。在亚洲具此基因的BD患者达81%,日本达55%,对照人群10%~15%,相对危险性6.7。欧洲10个国家BD者的HLA-B5的阳性率为25%~79%,而各自的对照组为3%~28%,相对危险性1.5~10.9。在我国BD 患者的HLA-B频率为37.5%。许多人认为HLA-B*5101(B5的亚型)具有贝赫切特病基因的决定簇(即DAIXXXXXF),它可能起自身抗原的作用。在有严重内脏病变和眼病的BD,HLA-B5(B51)的阳性率较无内脏病变和眼病者为高,因此它也被认为与BD疾病的严重性相关。

  ②MIC:本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HLA-B位点与TNF位点之间,靠近B位点,有亚型A与B。MIC A与BD有关。MIC A在BD中较对照人群明显升高(前者为74.0%,后者为45.6%)。但有人以为MIC A与B51有很强的连锁,且其异质性低,因此不像是一个与BD相关的主要基因。MIC A主要由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表达,它刺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因此BD的血管损伤可能与它有关。

2白塞氏病的症状

  1.好发人群[2]

  该病可见于我国各类人群,从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见,男女均可发病。

  2.口腔溃疡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疼痛,溃疡面较深、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可以同时在多个部位出现多个溃疡(俗称“口疮”),包括舌、口唇、上颚、咽部等。多数溃疡可自行好转,但常反复发作,严重者疼痛剧烈,非常影响进食。

  3.生殖器溃疡

  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这些部位的溃疡可较大,可以是单发的。

  4.眼部病变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睛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可以一只或两只眼睛受累。

  5.皮肤表现

  还有些患者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样皮疹,或类似于“疖子”的表现,可自行好转,但易反复发作。另外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发绀、肿胀和疼痛,可以触摸到“疙瘩”,还有的患者下肢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大小不一,可以从黄豆到铜钱大小,按压时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结节红斑”。还有的患者在输液或抽血针眼局部会出现红肿或水疱或脓疱,多数在注射后 24~72小时内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针刺反应”阳性。

  6.关节病变

  不少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可以单个或多个关节,下肢关节多见,可以伴胳膊和腿疼,严重者出现关节积液、滑膜炎。

  7.消化道病变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现是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反酸、烧心、腹痛、腹泻、大便中有脓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块,体重下降、消瘦,没有食欲,这些症状可都出现或只出现其中一个,做过胃镜或肠镜的患者会被告知有“溃疡”。

  8.血管病变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严重者还可以并发肺栓塞,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胸口疼痛甚至晕厥。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动脉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动脉瘤破裂后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9.神经系统病变

  有的患者可有手脚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手脚感觉麻木、疼痛或无力,还可出现一侧的手脚瘫痪,严重的可出现抽搐、翻白眼等类似“抽羊角风”的表现,这些有可能是贝赫切特综合征损害到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脑干,也可见于脊髓、大脑半球、小脑和脑脊膜,可以出现脑萎缩。

  10.全身症状

  不少患者伴乏力、纳差、低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3白塞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眼科检查:眼底镜检查有无视网膜出血;裂隙灯检查有无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以发现早期的视网膜血管病变。

  (2)针刺试验:用20号针头,在无菌条件下倾斜刺人皮肤。观察:若24或48小时后出现脓疮或毛囊炎,周围有一红圈环绕(红晕),则为阳性。

  (3)肠镜检查或下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发现肠道溃疡。

  (4)血管造影:若怀疑大血管病变,可以作血管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受损的程度。

  (5)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

  (6)血沉:多器官损害的病人常有血沉升高。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贫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急性发作时可增设。

  2.血沉增快,α2和γ球蛋白增加。

  3.C蛋白反应增高,多克隆丙种球蛋白异常多见,关节炎及眼型者血IgM、IgG明显增高。40%以上的患者血清中可测得抗口腔粘膜抗体。

  4.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显著增加,活动尤为明显。

  5.X线可发现肺、心血管或消化系统的异常。

4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是它

  但是如果一个或数个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或伴有其它部位的溃疡(如外阴溃疡),则要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复发性溃疡很可能是一种免疫病——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

  白塞氏病又叫白塞氏综合征或眼、口、生殖器综合征。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虹膜睫状体炎三联症较常见。其中眼部症状多样,可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此外还有后针眼反应等。如果缺乏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就医时可能会把各个症状分别向不同专科的医生叙述,常常会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丧失接受最佳治疗方案的机会。

  白塞氏病自古就有,男女均可发病,可见于各个年龄,以35岁后多见,其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中医称之为“狐惑”,且指出“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阴亏虚、外感湿热等密切相关,久之,湿热与气血相搏,湿、毒、淤相互胶结,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多年来,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依照不同的症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毒通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治法,结果表明中医不仅可以控制溃疡的反复发作,而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此外,根据该病病灶小、病位浅的特点,运用锡类散、冰硼散、黄柏和细辛研末局部吹敷,金银花、甘草等煎汤漱口,野菊花、地肤子、苦参等煎汤坐浴熏洗。临床实践证明予中药外用及中药内服治疗白塞氏病,溃疡的发作频率、发作个数及疼痛程度多数能在一个月左右得到缓解,继续给予数月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控制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外,平时要注意保护口腔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烧烤油炸和油腻食物,不吃辛辣及热性食品如辣椒、生葱、生姜、大蒜、烟、酒、羊肉等,忌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和大便通畅。

5白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

  白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后,很多人会认为是口疮发作了,可是有一种慢性皮肤病白塞氏病,与该疾病的症状很相似,让很多患者造成了误诊。那么,白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怎样区别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症状?一起听听专家讲解吧。

  白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怎样区别塞氏病和口腔溃疡的症状?专家指出:白塞病又叫白塞氏综合症或称口眼生殖器综合症,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症。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年龄主要为16— 40岁。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于颊部、舌缘、上下唇内、齿龈等部位。溃疡呈多形性,可成群出现,疼痛显著,长期反复发作,严重者可累及咽喉部。溃疡越大越深,症状越重,愈合也愈慢。除口腔溃疡外,常伴发外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皮肤结节红斑(尤其是下肢多见)、毛囊样皮疹、关节疼痛以及系统损害如心血管、消化系、神经系、泌尿系等受损。其中以伴发神经系统受损者病情最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