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

非溃疡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原因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胃、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上胃肠道运动功能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等诸方面。非溃疡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非溃疡消化不良是如何产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目录 非溃疡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 非溃疡消化不良是如何产生的 非溃疡消化不良怎么办 非溃疡消化不良如何避免 非溃疡消化不良日常调理

1非溃疡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

  1、上腹痛为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状。上腹痛多无规律性,在部分患者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饱痛,进食后缓解,或表现为餐后0.5-3.0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存在。

  2、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常以某一个或茉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病和经年累月,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3、早饱,腹胀,嗳气亦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可单独或以一组关头出现,栏或不伴有腹痛,早饱是指有饱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致摄信食物明显减少。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早饱满和上腹胀常驻伴有嗳气。

  4、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不秒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与“恐癌”心理有关。根据临床特点,可将本病分为溃疡型(上腹痛为主)、动力障碍型和非特异型。

2非溃疡消化不良是如何产生的

  (一)发病原因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二)发病机制

  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溃疡组。

3非溃疡消化不良怎么办

  对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采取综合性或针对性(针对某种发病因素)措施,主要包括:

  胃动力药物的应用。

  以下药物可供选用:吗丁晰,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加大胃幽门口舒张直径,调节恢复胃肠道正常活动,使食物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对消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产生的症状十分有利。普瑞博思(又名西沙比利),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效力要大3—4倍。普遍认为,此药是目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首选药物。胃复安是一种较老的胃动力药,在无前述两药时,亦可应用此药。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

  适用于本病HP阳性的患者。三联疗法是目前用于根治HP的常规治疗方法,用此法治疗两周,细菌清除率高达70%—90%。三联药物是指胶体次枸椽酸铋(德诺)加以下药物中的两种:阿莫西林(经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四环素、红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应用精神调节药。

  如安定、谷维素等。对症治疗。如上腹痛可用普鲁本辛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乳酶生等。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在短时间内虽较难彻底治愈,但一般没有不良后果。因此,当得知自己罹患此病后,

  一须心胸放宽,不要惊恐和紧张;

  二须积极配合医生,耐心坚持正规治疗。

4非溃疡消化不良如何避免

  1、进餐应定时。

  2、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3、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4、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5、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6、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7、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8、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9、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这些讨论应留到饭后一小时之后进行。

  10、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5非溃疡消化不良日常调理

  ⒈饮食有节

  ①饮食有时

  饮食规律即是按规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的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饮食无时,饮食规律紊乱,常可损伤脾胃,使脾胃升降失调,功能减退加重病情,甚则变生它病。

  ②不要饮食过饱

  《内经》中言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过量超过了脾胃的纳运能力,可导致脾胃损伤,使是饮食物不能及时腐熟和运化,以致阻滞于内,形成宿食积滞,从而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反酸或呕吐下利等饮食伤胃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每顿饭应食八九成饱,以减轻胃的负担。

  ③不饮食过饥

  过饥则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气血运化乏源,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久之必然进一步损伤脾胃,出现腹胀、乏力等症。

  ⒉饮食不偏嗜

  ①不偏食种类

  《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应以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助,这样才能营养均衡,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不要过食肥甘厚味,以免壅滞脾胃肝胆气机,运化失司,积湿生痰,化热化火。

  ②不偏嗜寒热

  饮食宜寒温适中,若多食生冷寒凉之物,易损伤脾胃阳气,致脾胃虚寒;偏食辛辣燥热之物,可使胃肠积热,出现腹满腹胀,或口干口苦等。此外也不宜嗜酒及饮浓茶。

  ③不偏嗜五味

  五味与五脏,各有其所喜,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心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损伤刺激胃肠道,导致整个消化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⒊饮食有洁

  不食腐败变质、腌制霉变及不净不洁之物。饮食不洁也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致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腹泻、呕吐或痢疾等。

  食与病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就会加重。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注重饮食调养,以助治胃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