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女孩子多多少少会有胃痛的经历,这跟女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如果经常为了减肥饿肚子或者只吃零食不吃饭或者吃饭没规律的话,就很容易会引发胃痛。有时候胃突然疼,而身边又没有胃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教您几招缓解胃痛的办法,希望可以帮您缓解疼痛。
目录
1胃痛怎么办
1、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最好是可以找个地方平躺着,然后轻轻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
2、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家里或工作的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3、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p#副标题#e#
4、穴位疗法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2)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5、运动疗法
(1)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2)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 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3)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6、药物治疗效
值得提醒的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遵医嘱用药,以免自己调整用药产生不良后果。
2出现胃痛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疾病的部位。特别是很多人在饮食方面并不注意,不按时进餐,过饥过饱,爱吃刺激性食物,嗜酒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引发胃痛胃病。特别是胃痛,对人们的饮食影响很大。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
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胃酸需要服用制酸剂治疗。不过,停止服药后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长期服药。 胃酸则需要服用制酸剂治疗。
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饮食引起的胃痛自然要从饮食方面入手调理,这往往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把胃部的损伤修复,对于已经出现胃痛症状的人来说应该引起注意,按照文章介绍的方法开始养胃,不然引起了胃病,想要治愈是非常困难的。
查看详情>>3胃痛的推拿按摩预防方法
这几年来,我们生活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足道馆、推拿按摩馆,打的旗号都是保健的作用,而且生意还非常的好,从这个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的,推拿按摩对于我们身体的保健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胃痛的推拿按摩预防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每天捏一捏小腿肚
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次。
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运用此法也同样有效。
每天做一做鼓漱、揉一揉腹
止痛之后,为巩固疗效,还可加做两种辅助治疗:
1.鼓漱:闭口,用舌沿牙齿边缘左右搅动各24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此法长练,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2.揉腹:每当饭后,可适当散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揉腹。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不仅胃痛可止,有胃肠病者,也可渐愈。
为什么按捏腿肚可解胃痛呢?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至于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穴位埋线;中脘、胃腧穴、天枢、足三里。(必须是专业医师)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了胃痛的推拿按摩预防方法了吧?一个职业的兴起,还是有着它的一定道理的,所以我们就可以选择性的去想先一些,比如推拿按摩,通过人体的穴位的按摩,还是很有效的。
查看详情>>4胃痛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胃痛患者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保持健康,不可以随意吃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这样对胃部的刺激是很大的,很容易遭致胃痛,胃痛给许多人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困扰,注意保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我们预防疾病。
1、益脾饼
食材:红枣500克,鸡内金60克、生白术120克、干姜粉60克。
做法:红枣煮熟去皮核。将枣肉,鸡内金60克、生白术120克、干姜粉60克;将鸡内金、白术洗净,以文火焙干,研成细末,加入干姜粉和枣内,同捣如泥,制成小饼,放入烤箱内烘干。餐后充当零食。
大枣味甘,能温补脾、益气养血。现代医学证明:大枣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蛋白质是溃疡创面修复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鸡内金甘涩性平,能健胃消食。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综观全方,具有补脾温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益脾饼仅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尚无出血,中医辨证为脾虚寒型者,表现为:胃痛绵绵,喜温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若脾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属于肝胃郁热型者,则不宜食本饼。
2、桃仁粥
食材:仁、生地各10克,粳米100克,桂心粉2克,红糖50克。
做法: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二药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加入桂心粉(药店有售),红糖。每次食1小碗,每天3至4次。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桃仁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生地能滋阴清热、养血活血;桂心、红糖能温通血脉而止痛;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和维生素B1等;红糖不仅能供给热量,又富含铁质。蛋白和铁质是造血的主要原料。
综观全方具有祛瘀通经、活血止痛、滋养脾胃之功效。 桃仁粥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后或无发生出血者,中医辨证为瘀血内停型,表现为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溃疡活动出血时,则禁食本粥。
3、鲜芦根粥
食材:新鲜芦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做法:将鲜芦根洗净后,切成一厘米长的细段,与青皮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捞出药渣,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粳米开花,粥汤粘筒。端锅前5分钟,放入生姜,一日分2次温服。
芦根清热养阴,青皮行气止疼,生姜和胃止呕,粳米养胃益脾。以上诸药配伍得当,共达泄热和胃,养阴止痛之功效。
鲜芦根粥适应于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为肝胃积热型者,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若胃脘痛畏寒喜暖,大便溏泄,则不宜服此粥。
5胃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因此及时的对胃痛做出诊断就非常重要。
一、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二、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三、观察症状
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四、到医院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五:胃痛类型
1、寒邪犯胃型: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痛,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饮食停滞型:表现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3、肝气犯胃型: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4、肝胃郁热型: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