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有些人往往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对于相关的病因,可以多多了解,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胆囊癌的发病原因。
目录
1胆囊癌患者的饮食原则
胆囊癌患者的饮食原则为:
1、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少食多餐,每天4-5次,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开始时每次量约小半碗,以后慢慢增加。饮食宜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富于营养、宜消化,如面片、面条、各种粥、牛奶、豆浆、藕粉、肉汤等,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C,如鲜橘汁等。
2、可适当补充一些铁剂,经常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禁烟酒、禁吃霉变食物,禁生硬、粗糙刺激之物。
4、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食物应细嚼慢咽,减轻胆囊的负担。
5、为防止“胆囊切除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要控制每餐汤水的摄入量,食物的总量和进食的速度,不要让较多的水或食物一下子进入残留的胆囊内,很快通过吻合口而进入肠道,一般以进食少量易消化的碱性食物较好。进食后应躺下休息15分钟左右。避免进食较多的甜流汁或汤水。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不必惊慌,躺下休息15—30分钟后,会慢慢自行好转。
2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癌吗
肝脏分泌减少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胆固醇增多或胆盐、卵磷脂减少,胆固醇在胆汁中渐渐结成团块,也易形成胆固醇结石。胆结石常于体检B超检查时被发现。由于胆结石常无明显病症,所以易被人忽视。
但要认识到,胆结石是胆囊(胆管)癌致病因素之一,约有1/3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结石。如胆结石反复发作致使胆道反复感染。出现炎症、黄疸等症状时,容易诱发胆囊癌。
一旦在超声体检时发现您有胆结石症,不论您有没有疼痛等症状,都需予以重视。当发现胆结石大于2厘米以上,胆囊收缩不好;胆囊壁增厚或萎缩;胆囊息肉合并胆结石;瓷化胆囊,年龄偏高,病程较长或合并糖尿病及心肺疾病,都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因为一旦确诊为胆囊癌,其预后不好,而且生存期短,所以早期防治是治愈此病的关键。一般胆结石小于2厘米时,则需定期追踪复查。
3胆囊癌术后常见的5个并发症
1、胆囊动脉出血
其原因可能为术中损伤胆囊动脉或动脉结扎切断后结扎线脱落。
2、胆囊床的异常渗血
其原因大多是肝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受影响或在分离胆囊体部时对肝面损伤过多所致
3、胆总管周围静脉出血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胆总管周围常有扩张的静脉,当分离胆囊管时可造成静脉的损伤而出血。预防的方法是术中操作应细心,谨慎处理出血,避免损伤肝总静脉及门静脉,确切止血后才可关闭腹腔。
4、胆管损伤
在胆囊癌切除手术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的发生率为2%,由于损伤的原因和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完全切断结扎可造成急性胆管阻塞,术后患者会有黄疸表现,部分或完全切断,未进行结扎或缝合术后患者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形成胆汁外漏,很难补救和处理。因此,术中应妥善处理,避免胆管损伤的发生。
5、胃肠道损伤
胆囊癌致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时,在分离胆囊的过程中易损伤结肠、十二指肠或胃窦,手术操作时应注意。
4B超和CT是胆囊癌常用检查方法
胆囊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癌侵犯范围密切相关。早期胆囊癌手术切除后效果很好,5年生存率可高达75%。晚期胆囊癌的非治愈性切除术的效果很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能提高生存率,但能否在大范围内施行,一直仍是个疑问。因此,对旨在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方面,最重要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B型超声和CT是当前最常用于诊断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前者,几乎每例胆囊癌患者
都曾做过一次或多次的B超检查,然而诊断与手术发现的符合率有的却很低。影像诊断,特别是B超检查的结果对仪器性能和检查者经验有很高的依赖性。繁忙的门诊工作条件、胆囊的局部病理改变(如胆囊炎、胆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及检查者缺乏对胆囊癌诊断的高度警惕性,可能是影响诊断符合率的主要原因,故加强对胆囊癌警惕性的宣传教育,可能是提高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
5胆囊癌化疗后还能活多久
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起病隐匿,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故能手术切除者不多,国内文献报道为50%。能行根治性手术者更少,仅为20.2%。所以化疗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治疗,在临床上经常使用。那么,胆囊癌化疗后能活多久呢?以下是相关介绍:
胆囊癌的预后很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主要与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扩散较早,早期确诊率和手术切除率均很低有关。正如前面提到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胆囊癌的分期密切相关。凡按良性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偶然发现的Ⅰ、Ⅱ期胆囊癌的病人,常能长期存活,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64%~86%;相反,Ⅲ期以上的病例预后很差。肿瘤若已侵犯至胆囊全层时,则几乎均在术后2.5年以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