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很难根治。有慢性、急性、过敏性、萎缩性、药物性等鼻炎,采用西药往往治标不治本,反反复复,花钱不少,疗效一般,采用我家祖传的疗法效果非常好,不能说百分百治愈,但是有效率90%以上,且无副作用和药物依耐性,几乎不用花多少钱。
目录
1鼻炎的自我疗法
将苍耳子用榨汁机的研磨杯将60-80粒苍耳子(中药店有售)研磨成粉末,有麻油50ml左右(能浸润苍耳子粉末)文火炸制5-7分钟,不能炸糊,待冷却后过滤装到喷雾瓶里(喷雾瓶可用药店买的鼻炎喷剂用完后洗净重复利用)。
大蒜5头(剥皮后切成薄片15分钟后)与生姜2两用榨汁机去汁液,过滤沉淀后去上部清液装喷雾瓶。
早晚用凉盐开水(50ml水加3-4克食盐)洗鼻,具体做法用注射器(去针头)吸取盐开水往鼻子里喷,喷完用力擤鼻涕,擤完鼻涕再重复清洗,直到50ml水洗完,未洗干净可以多配些盐开水,最好用凉盐开水5-10℃的最佳(用冰箱稍微降下温就差不多)。
洗完鼻子、擤干净鼻涕后喷大蒜姜汁,左右鼻孔各一掀(有刺痛感,忍着)往里轻轻吸一下,再揉揉鼻子,让药水充分涂到鼻腔内,3-5分钟后擦干净清鼻涕再喷入苍耳子麻油(这个不疼),再揉揉鼻子2-3分钟,擦掉流出来的就行了,早晚各一次,一个礼拜绝对见效果,注意不要受凉了,晚上热水泡脚15-20分,泡到背心微微出汗为止。坚持一个月没有效果的那就另请高明了。
2治疗鼻炎的小偏方
对于鼻炎这种疾病,很多的人在选择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会选择一些有效的民间偏方来缓解身体不适症状。那么,都有哪些偏方可以起到辅助治疗效果呢?今天我们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三种小偏方,鼻炎患者可以尝试一下哦!
1、香油滴鼻
香油滴鼻是治疗鼻炎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方法:利用普通的食物香油滴进鼻孔内,同样可以治疗鼻炎。注意,治疗过程中,先把鼻子洗干净,每次适宜滴5滴左右的分量,而且一天要滴3到5次。另外,如果是出现严重鼻塞,呼吸困难的话,就不能滴香油,等鼻子通气后,再滴。
2、大蒜敷鼻
大蒜敷鼻对于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对大蒜过敏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主要做法:把大蒜洗净,沥干水份,然后捣烂。把捣烂后的大蒜用干纱布包好,挤压出大蒜汁液。把大蒜汁液滴到鼻孔内,每次滴2滴。接着,用手按压住两侧鼻翼,帮助让鼻孔内能够均匀沾到大蒜汁。
3、慢跑治疗
慢跑治疗对于鼻炎有很大的效果,患者可以采用跑步治鼻炎,每天坚持跑步半个小时,可以有效缓解鼻炎的症状,但是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偏方的治疗只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并不能完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所以患者还是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另外,对于偏方来说,患者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效果,希望患者可以坚持下来。
查看详情>>3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崛起,致使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空气的污染成为鼻炎的高发的原因之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对自己的鼻子保健意识不够重视,久而久之,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就容易引起鼻炎的发生,那么,有了鼻炎采取什么方法治疗才能尽快康复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药物疗法治疗鼻炎:药物治疗鼻炎只能缓解症状,专家分析:药物治疗鼻炎具有血管收缩功能,可减轻症状,治标不治本。如果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治疗起来就会雪上加霜。
2、传统手术治疗鼻炎:传统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传统的鼻部手术,由于视野局限,往往不能有效,且患者出血多,痛苦大,很多手术还需要在口内及鼻面部做切口,术后留有瘢痕。对鼻腔粘膜组织损害大且易复发,已经被逐渐的淘汰。
3、偏方治鼻炎:对于我国民间流传的鼻炎偏方,应科学地分析,严格筛选。所有的鼻炎偏方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对症选用当然有疗效,但是若不加分析辨症,随意乱选,则易出意外。由于使用不合理的“偏方”或偏方使用不当而延误病情或使病情加重,或诱发严重并发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得了鼻炎应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切勿一味相信偏方的神奇疗效。
以上就是对于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鼻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不能轻视。有了鼻炎赶紧检查治疗,早治疗早康复,轻轻松松过一生。祝鼻炎患者早日摆脱鼻炎的痛苦。如有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
查看详情>>4鼻炎的饮食方法有哪些
在对很多鼻炎患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的鼻炎患者都是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才想起要去治疗鼻炎,这就是为什么鼻炎治疗周期会这么长的原因。
一、饮食
鼻炎食疗方:(仅供参考) 1.丝瓜藤煲猪瘦肉,清热消炎,解毒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脑重头痛。
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五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2、辛夷煮鸡蛋: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
用辛夷花15克,入沙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将砂锅复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3、柏叶猪鼻汤;消炎通窍,养阴扶正,主治鼻流臭涕。
取猪鼻肉66克刮洗干净,用生柏叶30克,金钗斛6克,柴胡10克同放砂锅内,加清水4碗煎取1碗,滤除药渣,冲入蜜糖60克,30度米酒30克,和匀饮之。
4、黄花鱼头汤:扶正祛邪,补中通窍。主治慢性萎缩性鼻炎,感冒频繁。
取胖头鱼100克,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15克去核洗净,用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共放砂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5、羊粉:主治慢性鼻炎。取羊睾丸一对,洗净后,放瓦片或砂锅内焙黄(不可炒焦炒黑),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每对睾丸一日分二次服完,连续用2-3天见效。
6、黄芪粥:黄芪400g, 百术230 g, 防风240g,桔梗120g,甘草60g,米20g(一天用),除了米之外,将其他材料磨成粉,拌匀,放入干燥容器(有盖)保存。将400cc水和米放入锅里,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钟。将(1)的10g磨粉放入(2) 中,小火煮沸,灭火盖上盖等5分钟即可。
鼻炎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食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
2、忌食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
3、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
4、忌食特殊处理或加工精制的食物。
5、忌食含人工色素的食物:特别是黄色五号色素。
6、避免香草醛、苯甲醛、桉油醇、单钠麸氨酸盐等食物添加物。
7、动物内脏亦应少食。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10、慎食芹菜、酒酿等发物。
以上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鼻炎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鼻炎的预防,出现鼻炎病情应尽快治疗。
5鼻炎如何鉴别诊断
鼻炎虽然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但患者朋友们还是分不清急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以及鼻炎和感冒的不容,往往把它们混淆,耽误病情。下面,专家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急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在症状上:过敏性鼻炎发病快,恢复也快,有时不吃药就好了。急性鼻炎为逐渐起病,初起感鼻干,继而鼻塞,流清涕,后转为粘脓涕,消退比较慢。过敏性鼻炎发病时,鼻内奇痒,连续打喷嚏,一次几个或连续几十个。并常伴有咽、眼、耳痒,但全身症状轻微。急性鼻炎的全身症状较重,通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咽部不痒而是咽干或咽痛,眼不痒,有酸感,常流泪。
检查方面:过敏性鼻炎的鼻粘膜呈苍白,或较暗的淡粉色,并有水肿;急性鼻炎的鼻粘膜则是鲜红而肿胀的。鼻分泌物检查,过敏性鼻炎有嗜酸性白细胞或肥大细胞增多;急性鼻炎则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如果做变态反应皮肤试验,过敏性鼻炎为阳性反应;急性鼻炎则为阴性反应。此外,过敏性鼻炎不传染,急性鼻炎则有传染性。 鼻息肉和慢性鼻炎的区别 鼻息肉,以成年人较为多见。中医又称之为“鼻痔”。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迟,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因 鼻怠肉长期生长,有时会堵塞鼻窦(尤其是副鼻窦)在鼻腔的开口,使鼻窦引流障碍,常可合并鼻窦炎,所以有的病人还表 现为流脓涕、头痛等。有的鼻息肉长得很大,破坏了鼻骨,致使鼻梁增宽,鼻背隆起,形成“蛙鼻”,影响美容。
在检查时,我们 可见到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谈红色的如同荔枝肉 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柔软,不病,可移动,除血管型息肉以外, 一般不易出血。息肉的生长部位多位于双侧筛窦、中鼻道和中 鼻甲部位。 目前,鼻息肉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学说甚多,但多数学者认为变态反应和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变态反应的 反复发作,促使鼻粘膜局部小血管在组织胺等化学介质的作 用下,通透性明显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鼻枯膜极度水肿,组 织间隙明显扩张和积液,受重力作用逐渐下垂形成息肉。
另 外,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也可使鼻粘 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灸及淋巴回流障碍,加之小血管运动神经被破坏,致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水肿,逐渐形成鼻息肉。
由此看来,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均有很大关系。
鼻炎和感冒的鉴别诊断
鼻炎和感冒的的发病率都比较高,而且两者的主要症状都是鼻塞,因此常常被人混淆。其实,鼻炎和感冒的鼻塞情况是不一样的。 鼻炎鼻塞有两大特点,即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交替性鼻塞则表现为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通过以上专家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科学的将它们区分开来,针对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尽早的恢复健康,同时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用鼻习惯,避免鼻炎的复发。
温馨提示:
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能减少鼻病毒感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