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

如何治疗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那么,如何治疗心肌炎?得了心肌炎最应该注意什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如何治疗心肌炎 得了心肌炎最应该注意什么 心肌炎和感冒应该如何区分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肌炎会有后遗症

1如何治疗心肌炎

  药物治疗心肌炎是首选,而且一般需要静滴治疗,这样见效才更快,一般的药物主要是广谱的抗生素类药物。

  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心肌炎,中医认为心肌炎属于心气阴两虚,所以治疗起来主要选择益气养阴的药物像五味子,党参之类的。

  患有心肌炎不要过量运动,要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避免心脏劳累加重病情。

查看详情>>

2得了心肌炎最应该注意什么

  心肌炎,即心肌细胞发生了炎症性改变。为了促进发生炎症反应的心肌细胞恢复,最有效的办法即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运动。虽然心肌细胞1秒都不能停止运动,但是,安静、休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运动可以减少,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达到促进心肌细胞恢复的目的。所以,心肌炎时最应该注意的是休息。

  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以为最应该注意的是:早点诊断,早点用上好药。而事实并非如此。儿童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往往是休息。这也正是儿童与成人心肌炎患者预后不同的原因之一。因为,儿童天生好动,不可能安安静静躺在床上“卧床休息”。如果他真的很安静、面无表情躺在床上,少言懒动时,提示他病情很重,他动不了了;只要有一些精神,孩子爱动的天性就会让他坐不住。

  前面所述是来自孩子好动活泼的天性,而临床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家长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心肌炎疾病不了解,认为孩子能吃、能喝,精神也还好,于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续让孩子上学、上课外辅导班、继续体育锻炼,只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岂不知正是这样,以孩子身体为代价换取的成绩多么不值得。临床常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乏力、胸闷,不舒服,家长却说,学习很紧张,上完课外辅导班再来输液。或者虽然在病房住院,拿着一堆的作业,医生什么时候查房,都能看到孩子在做作业。还有一些学龄期或学龄前儿童,虽然在床上不下地,但沉溺于iPad游戏或者看电视,一样不能视为有效的好好休息。

3心肌炎和感冒应该如何区分

  其一,感冒有时也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特别是感冒可能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此时如去医院检查,可能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验血可有血沉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

  其二,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透视与酶学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多数病人除了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外,常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易出汗、头昏、轻度活动即感气急;少数重症的病人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起猝死。

  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悸、胸痛、胸闷、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的人,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万不能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各种抗病药物的疗效都不肯定,一般采用对症治疗。

4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5心肌炎会有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多发病,很多人患病后由于忽略了及时、正确治疗,以及合理休息常留下后遗症,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致使长期不愈,给患者生活以及精神带来痛苦。

  由于患心肌炎后累及心脏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体现多方面,如:长期早博房性早博、室性早博、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缺血等等。

  心肌炎后遗症临床诊断可依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 心肌病 理改变进行诊断。

  心肌炎后遗症病因分两个方面:

  1、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免疫系统激活,由于自身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变态反应不断持续损伤正常心肌;

  2、病毒感染后导致心肌严重损伤,心肌出现严重纤维化组织。

  现代人无所不吃,胃却没有因此变得强大,反而越来越脆弱。许多人喜欢在晚上呼朋唤友,相约吃夜宵,犒劳自己疲惫的身体。殊不知,这可不是个补营养的好时候,“吃得越好,胃越遭罪。”

  一忌精神紧张

  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 溃疡 。

  二忌过度 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 粘液 减少,使粘膜受到损害。

  三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粘膜,酒精还能引起 肝硬化 和 慢性胰腺炎 ,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

  四忌嗜烟成癖

  吸烟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这是一种粘膜保护因子。吸烟还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粘膜的破坏。

  五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

  ,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 胃损伤 。

  六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七忌晚餐过饱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这样做,不仅造成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八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胃的保护。

  九忌咖啡浓茶

  咖啡、浓茶均为中枢兴奋剂,都能通过反射导致胃粘膜缺血,使胃粘膜的保护功能破坏,而促成溃疡发生。

  十忌滥用药物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作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