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中药

中药忌口

中医中药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医学财富,至今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医药理论复杂繁多,我们在生病或滋补时吃中药,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禁忌,遵循其中的规则,这样才能获取最大的功效,并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吃中药都有哪些禁忌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目录 中药忌口原则 吃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药进补误区 中药和西药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中药的相关配伍

1中药忌口原则

  吃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边条参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就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吃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就会降低药效。

  吃板蓝根忌冷饮:因为板蓝根性凉,服用前后如喝了冷饮,就会凉上加凉,肠胃难以承受便发生腹泻。同样,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发汗药物,就会与药效相抵。

  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皮肤过敏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


2吃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孕妇服用中药应当谨慎。由于西药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妇对中成药更加青睐。但部分中成药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谨记的是,孕妇对清热类、祛风除湿类、消化导食类、泻下类、理气类、开窍类、驱虫类、祛湿类等多种类型的重要应当谨慎对待。

  煎制中药过程的注意事项。现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铁锅、不锈钢锅或者不粘锅,最好不要使用它们来煎制重要,而应该选择陶土的煎药罐或者砂锅。由于煎药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使用金属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药物成分和器具发生反应,产生或者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

  中药汤剂忌过夜服用。我们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药汤内服。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包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其他如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过夜后,不仅药效降低,更可能导致细菌繁殖,造成药液发馊变质。因此,吃中药应注意当日煎,当日服,切不可服用过夜中药汤剂。

  慎用民间中药偏方。在我国民间,很多人乐于听信所谓神奇的重要偏方,来治疗一些棘手的病症。这些偏方民间流传,很多并无医学药典记载,有些或许有效,但并非所有民间偏方都是正确的。在面对民间重要偏方时,应当咨询正规医师,了解相关药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决定是否采用。

3中药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4中药和西药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中医多以生物为药,西医则以非生物为药,这是有本质差别的。 生物是细胞物质,多留在体液内发挥作用,不久就会排出体外,不会进入细胞体内,不易成为结构细胞(骨肉),故不会留下后遗症。细胞物质所产生的气的成分宽广、性质温和,较符合生命气学原理,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中药是绿色药物,符合自然法则,必将成为未来医药的主流药物,逐渐取代具有污染性、副作用、不可逆后遗症的西药。

  西药是分子级、原子级甚至是量子级(射线疗法)物质,十分细微,比细胞小得多,容易进入细胞体内发挥作用,这就改变了细胞的组成、结构,因此也就是改变了细胞的性质、功能。因为只能够进不能够出,就造成了不可逆性的后遗症。西药产生的气(药性)成分单一,波形狭窄尖锐,在调和病气的同时容易成为新的病气,产生副作用。

  西医是以药物成分辨药的,而由于精的无限性特点(有无限多种),故西药要经过长期的复杂的试验才能找到适合某病的药物。 中医以气味辨药,不以药物成分分类。气味是药物之精的性质,是精所产生的阴阳五行之气。气味只有几种,而且都是可以用人的感官辨知的,一看一品尝就能够知道,故中医能够很快知道药性及其效用。

  根据病气的阴阳五行性质和药气的阴阳五行性质,采用中医治病的“补泻”原理处方配药,必能药到病除。 利用西医能够治的病,用中医也能够治;反之,利用西医不能够治的病,用中医还是能够治。

5中药的相关配伍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