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会说“小孩撒癔症了”,那究竟小孩儿癔症什么意思?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请心理医师为我们分析一下小孩儿撒癔症都有哪些表现。
目录
1小孩撒癔症的表现
分离型癔症:呈情感暴发。幼儿期表现大哭大闹、四肢乱动、屏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控等;较大儿童呈烦躁、哭闹、冲动、砸物、揪发、撕衣、或地上打滚抽搐。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发作后有部分遗忘。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的关注态度和程度有关;在人多且易引起周围人注意的地方,持续时间较长。
转换型癔症:以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音等为主。如跌倒昏迷状,四肢挺直或角弓反张,四肢瘫痪而不能走路或不能手活动,突然说不出话或声音嘶哑等。这类症状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或前后出现。该型儿童少见,如有类似发作多受周围人发作的暗示影响。
2撒癔症会产生什么危害
1、情感代替理智:“情感逻辑”混乱。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 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 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 下来。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造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 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3什么是撒癔症
常见于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生病比如发烧时入睡后大脑对身体控制失调。患者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及自身行动,哭喊大叫,到处乱闯但一般不会伤到自己。患者意识模糊,听视触觉扭曲,比如妈妈在旁边让患者醒来,患者能够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妈妈但无法理解她的话。待短暂的“抽风”状态过后,大脑的正常意识逐渐接管身体,患者恢复平静。醒来后患者会非常疲惫。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日趋完善,该症状会消失。
现在也用来亲昵地表示对方撒娇、卖萌,比如父母对儿女,男朋友队女朋友等情况。
4小孩撒癔症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要家长应帮儿童帮助儿童正确认识疾病,将与本病有关的知识教给儿童,使其了解本病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所致发作性症状是暂时性的脑机能障碍,是完全能够治愈的,而不会留下任何残产。还要使患儿了解癔症发作与本人情感体验有关,使之认识到某些性格特征与发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患儿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要做好患儿周围人如同学、亲属等人的工作,也是治疗本病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应向他们介绍本病的特点,解除对本病的顾虑,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尤其在病人发病时,要避免周围人造成的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的不良的影响,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刺激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损害。此外,对本症还可以进行暗示治疗和药物治疗。
此外,要有意识地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防止发作的措施因人而异,如有的儿童在发作前常有某些症状,此时,可使其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有兴趣的事,或暂时离开当时环境,以改变心境,这样常能防止发作。
平时注意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防止发作也有一定意义。此外,如能使儿童认识并有意识地注意发现自己的不健康性格特征,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改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冲突和挫折,对于治疗本症有重要的意义。
5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撒癔症
1.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或其他综合性医疗措施。首先要创造条件,使病人有充分表达和发泄自己内心痛苦的机会。其次必须交流情感,让病人对医生高度信赖。随后给予患者支持、保证、解释、说服和安慰,指明本病是一种心因性、功能性疾病,可以治愈,不必担心。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方法,消除其症状,增强其信心。
2.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建立医患间信任关系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无信任基础,任何心理治疗方法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做好家属和陪伴者的解释工作。患者疾病发作时切勿惊慌失措,症状平复时也不能冷淡忽视,否则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告诉他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密切配合医生,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控制症状和防止再发作。
4.充分运用患者的暗示性强心理特点,应用暗示疗法、药疗、理疗、针刺疗法等解除急性期症状。催眠疗法是较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条件的可采用,一般经过6~10次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5.纠治癔症性格缺陷,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通常的做法是提高认知能力,使患者懂得性格缺陷的特点、表现和危害,并且积极纠正。读书训练法、自省法等心理训练方法是纠治本类心理缺陷的有效方法。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