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肾病综合征是多发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也是肾病中的一种表现疾病,可能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了解,而对于患上该病的患者而言,了解的相对比较多,专家一再强调,患病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那么,肾病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目录
1肾病综合征好治吗
(一)一般治疗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30~35kcal。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张应用。
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豆类)的饮食。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潴钾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低钾血症的患者。单独使用时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常用氨苯蝶啶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3)襻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常用呋塞米(速尿)或布美他尼(丁尿胺)(同等剂量时作用较呋塞米强40倍),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在渗透性利尿药物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应用襻利尿剂时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
(4)渗透性利尿剂 通过一过性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入血。此外,它们又经过肾小球滤过,造成肾小管内液的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利尿。常用不含钠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浆(706代血浆)(分子量均为 2.5~4.5万)静脉点滴。随后加用襻利尿剂可增强利尿效果。
但对少尿(尿量<400ml/d)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因其易与肾小管分泌的 Tamm-Horsfall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的白蛋白一起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由于其高渗作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或血浆白蛋白等静脉输注 均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如再用呋塞米加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有时能获得良好的利尿效果。但由于输入的蛋白均将于 24~48小时内由尿中排出,可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造成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轻者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延迟疾病缓解,重者可损害肾功能。
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而又少尿(尿量<400ml/d)的NS患者,在必须利尿的情况下方可考虑使用,但也要避免过频过多。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对NS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已证实减少尿蛋白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外,均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有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的减少尿蛋白作用。用ACEI或ARB降尿蛋白时,所用剂量一般应比常规降压剂量大,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三)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下面简称激素)用于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它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对疾病的疗效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病理类型,微小病变的疗效最为迅速和肯定。
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②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 2~3周减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症状易反复,应更加缓慢减量;③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再维持数月至半年。激素可采取全日量顿服或在维持用药期间两日量隔日一次顿服,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口服或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感型”(用药8~12周内NS缓解)、“激素依赖型”(激素减药到一定程度即复发)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无效)三类,其各自的进一步治疗有所区别。
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2.细胞毒性药物
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型或反复发作型,可以细胞毒药物协助治疗。由于此类药物多有性腺毒性、肝脏损伤及大剂量可诱发肿瘤的危险,因此,在用药指征及疗程上应慎重掌握。目前此类药物中,环磷酰胺(CTX)和苯丁酸氮介(CB1348)临床应用较多。
3.免疫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和来氟米特等。
查看详情>>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肾病综合征
1、预防感冒、感染:
肾病综合症预防还要预防感冒、扁桃体炎感染、咽喉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一旦患上这些病症,需要及时治疗。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会造成自身免疫功能的减弱,使得肾病加重。
2、控制和预防高血压:
血压与肾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当血压升高时肾脏血管就会受到压迫而产生硬化现象,对肾脏功能造成了损坏,因此在保护肾脏的基础上,更加要控制血压的升高。
3、患者应多喝水:
当人体喝水少时,排尿也相对于少,所以泌尿系统常常发炎和患上高尿酸血症、或者出现新陈代谢的疾病,最终使人患上肾结石。
4、饮食要清淡:
肾病综合症预防不要吃含有蛋白质过多的食物,因为将蛋白质吸收后会产生氨,因此大量的服食高蛋白的食物会对肾脏增加负担,使肾脏的工作量增大。另外,患者应少吃大油量的食物,因为大油量的食物会使患者引起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疾病,同时也会对肾脏造成伤害。
5、不要乱吃药:
不要吃一些对肾脏不好的药物和致使患者机能丧失的药物,而我国有很多人在患病后都会自行选择治疗药物,因此我院专家建议大家,在发现自身患病后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治疗,吃医生所开的药物,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服食。而且只有吃医生开的药物才能够避免自己患上其它的并发症,同时起到延缓肾机能恶化。
3得了肾病综合征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NS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积极防治。
1.感染
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不但达不到预防目的,反而可能诱发真菌二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严重感染难控制时应考虑减少或停用激素,但需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
一般认为,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特发性膜性肾病低于25g/L)时抗凝治疗可给予肝素钠(也可选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可辅以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口服。对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6小时内效果最佳,但3天内仍可望有效)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3.急性肾衰竭
NS并发急性肾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若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大多数患者可望恢复。可采取以下措施:
(1)襻利尿剂 对襻利尿剂仍有效者应予以较大剂量,以冲刷阻塞的肾小管管型;
(2)血液透析 利尿无效,并已达到透析指征者,应给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并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减轻肾间质水肿;
(3)原发病治疗 因其病理类型多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应予以积极治疗;
(4)碱化尿液 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少管型形成。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在NS缓解前常难以完全纠正代谢紊乱,但应调整饮食中蛋白和脂肪的量和结构,力争将代谢紊乱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不少药物可用于治疗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均可减少尿蛋白;有研究提示,中药黄芪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并可能兼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
降脂药物可选择降胆固醇为主的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或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氯贝丁酯类,如非诺贝特等。NS缓解后高脂血症可自然缓解,则无需继续药物治疗。
4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日常饮食
1、钠盐摄入:禁用腌制食品,少用味精及食碱,浮肿消退,血浆蛋白接近正常时,可恢复普通饮食。
2、脂肪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此可引起动脉硬化及肾小球损伤,硬化等,因此应限制动物内脏,肥肉,某些海产品等富含胆固醇及脂肪的食物摄入。
3、微量元素的补充: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结合的某些微量元素及激素,致使人体钙,镁,锌,铁等元素缺乏,应给予适当补充。一般可进食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予以补充。
4、蛋白质摄入: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排出,人体蛋白降低而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使水肿顽固难消,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在无肾功能衰竭时,其早期,极期应给予较高的高质量蛋白质饮食,如鱼和肉类等。此有助于缓解低蛋白血症及随之引起的一些合并症。
但高蛋白饮食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处于高压状态,同时摄入大量蛋白质也使尿蛋白增加,可以加速肾小球的硬化。因此,对于慢性,非极期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应摄入较少量高质量的蛋白质,至于出现慢性肾功能损害时,则应低蛋白饮食。
5在临床医学上肾病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浮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肿,常为这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多数隐秘发生。患者面部、下肢和阴囊部浮肿最为明显;浮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有些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时肿时消;有些则全身浮肿;病情严重者常出现浆膜腔积液。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感染后,浮肿常会加重或复发,甚至可出现氮质血症。
2、低蛋白血症:是肾病综合征必备的第二特征。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肾病综合征时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增加,当饮食中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及热卡时,患者的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22.6g,比正常人每天15.6g显著增多。当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量时,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和尿蛋白排出量之间是不全一致的。
3、消化道症状:因患者胃肠道浮肿,常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当患者有氮质血症时,上述症状也会加重。
4、尿少:患者的尿量常常小于400ml/天,严重的甚至无尿。
5、精神症状:患者常有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6、感染:患者起病前往往有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7、血压波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压多数正常,少数出现高血压。
8、高脂血症:本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H)、极低密度脂蛋白(VLDH)水平升高。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LDL/HLDL仅于血清白蛋白低于10~20g/L时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正常或下降。LDL/HDL比率升高,使发生动脉硬化性合并症的危险增大,高脂血症与血栓形成及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有关。
患者可呈脂质尿,尿中出现双折光的脂肪体,可能为内含胆固醇的上皮细胞或脂肪体管型。
9、大量蛋白尿:若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检测结果中,尿液中蛋白量大于3.5g,这也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可靠指标之一。
温馨提示:
本病发病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要从自身健康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