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脾胃虚弱可以预防吗?一起了解下。

目录 脾胃虚弱是如何造成的 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 脾胃虚弱可以预防吗 按摩缓解宝宝脾胃虚弱 五谷杂粮可调理脾胃

1脾胃虚弱是如何造成的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在中医中,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一、脾胃虚弱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二、西医认为脾胃虚弱与生理变化有关。

  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2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

  脾胃虚弱的症状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脾胃虚弱的病理变化表现:一为脾脏运化功能的减弱,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生,故纳少腹胀,便溏;脾虚失运,水湿泛滥,故肢体浮肿。二为气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脾胃虚弱的症状与年龄密切相关:婴幼儿童脾气虚证,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肚腹胀大,身体消瘦,面色萎黄;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者见脾气虚证,多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倦怠嗜卧,或消瘦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黄。

  脾胃虚弱的症状与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脾阳虚: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不统血: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中气下陷: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胃阴虚: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总而言之,脾胃虚弱主要临床表现: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光)白或萎黄,或见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弱可以预防吗

  1.脾胃虚弱的一般饮食要求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 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而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2.常用食疗方法

  (1)益脾饼白术、干姜、鸡内金、熟枣肉。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蜂蜜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薏米莲子粥薏苡仁、莲子肉(去皮心)、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山药扁豆糕鲜山药、扁豆、陈皮、红枣肉。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麦汤羊肉、草果、大麦仁。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3.小儿脾胃虚弱的饮食补养

  (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小米,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2)莲子山药粥取莲子,山药,粳米。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3)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麦冬,扁豆,粳米。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

查看详情>>

4按摩缓解宝宝脾胃虚弱

  很多妈妈都发现宝宝脾胃虚弱,导致很多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很多宝宝都经常会出现没有食欲,肠胃消化不好等情况,这些都是宝宝脾胃虚弱的症状表现。专家提醒,宝宝脾胃虚弱不好用药,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捏脊: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父母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父母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补大肠: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按劳宫: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按足三里: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摩腹: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查看详情>>

5五谷杂粮可调理脾胃

  都说病从口入,如果在平时饮食方面我们多多注意,多吃健康食物,远离垃圾食物,那么将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五谷杂粮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当做食物之宝,它含有很多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预防各种疾病。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的生命要因天之序。古人将春天喻为小虫子,春就是蠢蠢欲动的小虫子,是生命的开始。春季为一年中的前3个月,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否则会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所以要适当地少睡觉。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就可达到养生的目的。睡眠与人们的寿命长短直接相关,所以往往睡眠都会是各种养生大法里的第一要旨。

  除了睡眠,春季饮食也要追求调养生机的大道。春天对应五脏中的肝,肝主生发,春天不养好,身体的生发之机就起不来,而春天身体里的阳气生不起来的话,到了夏天时,就会出现凝聚之象,比如出现腹泻等病症。春天这个季节,我们最核心要吃的东西就是粮食,也就是指五谷。

  春天一定要吃五谷。五谷主生发,它们都是种子,所以它们的生发之力是非常旺盛的。所以吃种子就是春季养生的原则之一。

  其次是吃陈粮。陈米在热量上、生发之力上和味道上都偏弱、淡味,最适合养脾胃。特别是老人和脾胃虚弱者吃陈粮比较好。

  五谷杂粮虽然可能没有麻辣海鲜的美味,但是它却可以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千万不能因为嘴巴贪吃而拒绝它哦,特别是对于有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尝试着多吃吃陈粮也是不错的疗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