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或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常用的与肝癌有关的TM目前用于肝癌诊断的 TM主要有 AFP、AIF、AFU、CEA、CA50、β2 -MG、DNA-P、CA242、SF、TSGF等。
目录
1原发性肝癌
目前医学上已经发现并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大概有100多种,包括胚胎类、糖类糖蛋白酶类蛋白类、激素类三大类。而以下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指标
AFP为肝细胞癌与生殖细胞癌的标志物,能够用于肝癌高危人群随访。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在6至 12个月就给出检查结果。此外,ADP偏高也可能是生殖细胞肿瘤。据统计显示,约有一半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其AFP显示呈阳性。此外,如果AFP轻度升高,但是肝脏功能检查无异常的男性患者,应考虑是否患有睾丸癌。
CEA(癌胚抗原):广谱肿瘤标志物
CEA为光谱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当中,CEA升高与分期有关,同时再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及其癌性胸水中都具有明显升高。CEA可以用于恶性肿瘤术后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判断,也能够用于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通常来讲,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降低,病情恶化时升高。手术完全切除者,在术后6周CEA一般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者,一般会持续升高。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生殖肿瘤细胞标志物
除去正常和异常妊娠检查外,主要为胎盘滋养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和睾丸细胞的诊断及辅助诊断的标志物,主要应用于疗效判断和随访。在葡萄胎、绒癌及其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当中都能见到HCG升高,经手术或化疗后降低。因此,能够作为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除此之外,HCG在胃癌、小肠癌、结肠癌、肝癌、支气管癌、乳腺癌和睾丸癌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
CAl9-9(糖链抗原19-9):胰腺癌敏感标志物
CA19-9是胰腺癌敏感标志物,在肝胆系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中也会升高。同CEA、AFP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复发判定效果会更好。与此同时,CA19-9在卵巢癌、淋巴癌、肺癌、乳腺癌中也有升高。
CAl25(癌抗原125):卵巢癌敏感的诊断指
CA125是卵巢癌标志物,对卵巢癌(特别是浆液性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及其复发检测、随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 浓度明显升高,已被认为是卵巢癌最为敏感的诊断性指标。术后化疗后CA125浓度会急速下降,但是当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便会出现CA125增高。子宫内膜癌及其他妇科肿瘤也会出现CA125的升高,在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中也具有一定的阳性率。
2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的危害生命健康。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其特点。由于目前尚难以一种因素满意解释我国和世界各地肝癌的发病原因和分布情况,故肝癌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经多种途径引起;不同地区致癌和促癌因素可能不完全相同,什么是主要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一、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1、手术治疗
(1)手术切除:目前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可做根治性肝切除或姑息性肝切除。当病人身体情况较好,相关指标提示可耐受根治性手术,便性根治性手术,一次性把肝脏肿瘤切除干净,包括周围的淋巴组织等。当病人情况并不甚好、肝脏肿瘤较为复杂,估计切除较为麻烦的患者,可采取姑息性肝切除,也就是并非全部切除,而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方便下一步治疗而采取的一种手术。
(2)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都有一定疗效。
(3)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可行肝动脉结扎或动脉栓塞术,也可作射频或冷冻治疗。情况较差的仅作填塞止血。如全身情况较好,病变局限,可行急诊肝叶切除术。注意维持生命体征。
2、穿刺治疗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行射频、微波或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这些方法适用于肿瘤较小而又不能或不宜手术的患者。
3、化疗
原则上不做全身化疗。主要是区域化疗栓塞。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卡铂等。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4、放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胃食管静脉曲张、癌肿局限,尚无远处转移,又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用。
二、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1、治病求本:肝癌患者病位在肝,但正气大伤,津液亏耗明显,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下,应用养阴扶正为主,绝不能一味攻癌。若一味攻癌,忽视体弱之躯,癌症就有恶化可能。
2、内外兼治:中医治疗癌症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古人“内外合治,其理相一”的原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守方:治疗慢性病,坚持守方,医患都要有信心,不要大改处方,这也是中医名家的见解。
4、重视胃气:治疗慢性病,必须注意胃气。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
5、加强护理:首先是精神的安慰,提高信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应易于消化,富有营养,顾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如多食鲜蘑菇、灵芝、鲜鲫鱼、牛奶等以增强抗病能力。
温馨提示:早期肝癌体积小,包膜完整、瘤栓少见或无、肿瘤分化好,远处转移少,机体免疫状态较好,这些均是进行手术根治的有利条件。中晚期肝癌虽经多种治疗综合措施,根治机会少,易有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3原发性肝癌该怎么护理呢
原发性肝癌的危害性是大家不能忽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还应该重视很多生活细节。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大家还应该对症下药。
一 :持良好心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俗话说:“怒伤肝,”所以,肝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情绪的过分波动。患了原发性肝癌,并不是说什么事也不能干,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适当做些轻的家务活或进行一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原则,且一定要避免重体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因为情绪的激动、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活动可能诱发肝癌结节皱襞出血而危及生命,要知道,癌结节皱襞出血是肝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二:饮食要清淡。因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有肝功能的减损,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进食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因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甚至可能诱发肝性脑病(肝解毒能力下降,过多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积聚在血液中,进入大脑使病人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死亡)。另外,辛辣刺激、粗硬的食物也应避免,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易出现门静脉癌栓,引起门脉高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一旦饮食不当,可引发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措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虽然这种疾病并不是容易治愈的,但是如果大家能够积极的治疗疾病,这种疾病也是能够控制的。患上疾病之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及早治疗,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查看详情>>4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饮食保健方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如果想减轻肝脏的负担,在饮食保健方面一定要注意了。
原发性肝癌的饮食保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请看具体介绍:
一、精神调理:
由于肝癌的预后差,生存期短,故一旦确诊后不论患者及家属,都会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甚至精神崩溃,故首先要患者亲属正视现实,才能对病人进行思想情绪稳定工作;只有在情绪稳定后,才能取得治疗效果。在这里必须强调的: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精神支持,对病人增强信心,对抗癌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医务人员的悲观情绪、无所作为的论调,不应流露于病人面前。
二、生活调理:
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和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肝癌患者的病情变化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因此,应教育病人要胸怀开阔,避免悲伤忧郁,可常听节奏明快之乐曲,亦可通过琴棋书画陶冶情趣。要居处于环境清静,空气清新之住所,有利于病体之恢复。饮食要定时有序,吃高蛋白质和富维生素的食物,严禁饮酒及嗜食带刺激性的饮食。
三、饮食调理:
肝癌患者多有食欲不振,饮食上应先从调节口味,增进食欲入手,在患者平素喜好的饮食基础上美化食品的色香味。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餐方式。肝癌患者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时,高脂肪饮食不易消化吸收,常出现腹胀、恶心、厌油腻等症状,故饮食上要适当减少脂肪入量。
肝癌患者手术后,常因损伤脾胃之气,而出现的纳差乏力、面色不华、恶心呕吐等症状,故宜健脾理气、进食牛奶、鸡蛋、猪肝、胡萝卜、蘑菇、鱼类、瘦肉、香蕉、西瓜、梨子等食品。放化疗后,对肝脏有毒害,可导致患者脾胃虚损,气血不足,而出现食少纳呆、呕恶厌油以及骨髓抑制等,宜选用益气健脾、养血解毒之品,如山药、薏米、鸡蛋、红枣、鲫鱼、甲鱼动物肝脏等。
肝癌晚期患者的饮食,以适合病人的口味,增进食欲而又营养较为充足全面为重点,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宜,忌油腻。禁用一切毒物。忌服酒类饮料、辣椒、狗肉、韭菜、煎烤、坚硬焦脆食品。
温馨提示:肝癌手术后,使消化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会产生厌食、恶心、纳差等症状。有时食欲尚可,但却吃不进去,所以一定要鼓励病人,从最简单的饮食开始。
5原发性肝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学
(1)AFP: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AFP是胎儿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胚胎蛋白,当成人肝细胞恶变后又可重新获得这一功能。由于孕妇、新生儿及睾丸或卵巢的生殖腺胚胎癌亦可出现,入AFP对肝细胞肝癌仅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因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提高,在一部份肝炎、肝硬化及少数消化道癌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转移性肝癌亦可测得低浓度AFP。故AFP检测结果,必须联系临床才有诊断意义。
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EIA)快速测定法检测血清AFP含量,正常人血清中可没理微量,小于20μg/L 水平。肝细胞癌增高者占70~90%。通常AFP浓度与肿瘤大小有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分化程度极低者AFP常较低或测不出。国外公认标准往往偏高,易于漏诊。我国重视中等和低浓度AFP增高的动态观察。临床实践中对AFP低浓度者常须结合影像诊断技术进行随访,有助于及早确立诊断。肝癌常发生在慢性活性肝病基础上故须加以鉴别。慢性肝炎,肝炎后硬化有19.9%~44.6%患者AFP增高,浓度多在25~200μg/L之间,良性肝病活动常先有丙转氨酶明显升高,AFP呈相随或同步关系,先高后低,一般在1~2月内随病情好转,转氨酶下降,AFP随之下降呈“一过性”。有时良好肝病活动AFP亦可呈反复波动、持续低浓度等动态变化,但必须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可能有早期癌存在。
⑵其他肝癌标志物的检测:近年来现血清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增多趋势,因此,开发更新、更特异、更敏感的标志物已成为紧迫的课题,寻找癌胚特性的同工酶及异质体;寻找特异亚组成成份为当前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电泳分离法可显示同工酶12条带。Ⅰ´、Ⅱ、Ⅱ´带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条带,阳性率为79.7%,AFP阴性者此酶阳性率为72.7%。
②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目前以扁豆凝集素(LCA)亲和交叉免疫自显影法测定AFP异质体诊断价值为高。有二种异质体即LCA非结合型(AFP-N-L)和结合型 (AFP-R-L)。肝癌含AFP-N-L平均49.13±27.20%(0~100%),<75%为肝癌诊断标准,阳性率86.0%,随病情恶化而降低。非癌肝病AFP-N-L为93.30±7.66%,假阳性率为1.6%。
③异常凝血酶原: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无活性前体,经维生素K,r羧化为活性形式。肝癌时,肝癌细胞的微粒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体系功能障碍,羟化酶活力下降,导致谷氨酸羧化不全,从而形成异常凝血酶原。最近人们发现肝癌细胞自由具有合成和释放异常凝血酶原的功能。国内用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定异常凝血酶原≥250μg/L,为标准,肝癌阳性率为69.4%,AFP低浓度和AFP阴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8.3%和65.5%,小肝癌符合率为 62.2%,多数资料表明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性,各种非癌肝病、继发性肝癌及良性肝肿瘤的假阳性极低,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肝癌标志物。
④血清岩藻糖苷酶(AFu):AFu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类,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岩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谢。AFu超过 110Kat/L应考虑原发性肝癌,国内报道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1.2%,对AFP阴性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继发性肝癌、良性肝占位病变均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阳性较高。
⑤M2型丙酮酸激酶(M2-PyK):丙酮酸激酶(PyK)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有L,R,M1M2(k)型4种同工酶,胎肝及肝癌组织中主要是M2(K)可视为一种癌胚蛋白,ELIS夹心法可测到Pg级微量灵敏度高的癌标志。正常值为575.8±259.5ng/L肝癌者较正常高5倍,在小肝癌阶段即明显增高,分化愈差M2-PyK值得高愈明显。阳性率5.2%,消化道肿瘤亦可升高,而肝炎、良性肝肿瘤不高。
⑥同工铁蛋白(AIF):同工铁蛋白在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合成增多,释放速度加快故对肝癌诊断有一定意义。正常人为 16~210μg/L300μg/L为诊断界值,肝癌患者72.1%超过此值,假阳性为10.3%,AFP阴性或低浓度AFP肝癌阳性率 66.6%,<5cm的小肝癌阳性率62.5%。
⑦α-抗胰蛋白酶(AAT):人肝癌细胞具有合成分泌AAT的功能,当肿瘤合并细胞坏死和炎症时升高,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显示肝癌时高于4000ng/L者占74.9%,良性肝病为3~10.9%,AFP阴性肝癌阳性率22.7%。
⑧醛缩酶同工酶A(ALD-A):肝癌时ALD-A出现并增高>800ng/ml时有助诊断,AFP阴性肝癌阳性率为73.6%。
综述上述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病例的诊断有辅助意义,但仍不能取代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地位。根据实践经验联合检测优于单检测,血清AFP检测联合1~2茂肝癌标志物即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分析中尚应结合病史、影像诊断学或组织学资料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2、肝癌影像诊断学检查:
⑴实时超声显像(us):超声显像以其显示实质软组织脏器病变的灵敏度高和对人体组织影响小两大特点以及费用低廉而广泛用于临床,随小肝癌逐渐增大超声显像显示内部回声由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变化。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常见低回声结节型;2~3cm 者显示低回声与周围回声频率相同;3~5cm者多为周围低回声;而5cm以上者多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随肿瘤增大除上述多型性和多变性特点外,肝细胞癌尚具以下特征:①声晕 (Halo)具有清晰的肿瘤包膜,结节中心呈比较均匀高回声而邻近包膜部位为一低回声暗环为“声晕”,系纤维包膜或解释为肿瘤周围血管。②结节中结节:在高回声型肿瘤区内具有不同回声的结节,提示肝细胞癌中生长的新瘤灶。超声显像在作肝癌定位外,并可显示门脉主干及其分枝内有否癌栓形成,了解肿块与大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否癌肿播散及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对术前确定治疗方案,估计切除可能性及选择肝动脉栓塞适应证和术后监测复发均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广泛用于临床,除显示占位病变外尚可显示测量进出肿瘤的血流,以鉴别占位病灶的血供情况,推测肿瘤性质。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和瘤内局部注射已广泛用于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采用高分辩率的术中超声显像可精确定位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⑵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CT最能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从门脉血管的癌栓和受侵犯情况可了解其侵犯性,CT被认为是补充超声显像估计病变范围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肝癌的CT表现,平扫表现:病灶一般为低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部分病灶周围有一层更低密度的环影(晕圈征)。结节型边缘较清楚,巨块型和混合型边缘多模糊和部分清楚。增强表现: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病灶和肝组织密度得到不到程度的提高,谓之增强。包括:①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动态扫描或螺旋CT快速扫描,早期(肝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增强,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时间10~30秒,随后病灶密度迅速下降,接近正常肝组织为等密度,此期易遗漏;病灶密度继续下降肝组织呈低密度灶,此期可持续数分钟,动态扫描早期增强图易于发现肿块直径小于1cm或1~2cm的卫星灶,亦有霓于小病灶的发现。②非动态扫描:普通扫描每次至少15秒以上,故病灶所处肝脏层面可能落在上述动态扫描的任何一期而呈不同密度,极大部分病灶落在低密度期,因此病灶较平扫时明显降低。门脉系统及其他系统受侵犯的表现: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系统癌栓形成率高,增强较长显示未强化的癌栓与明显强化的血液间差异大,表现条状充盈缺损致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不规则或不显影像。少数病人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肝门侵犯可造成肝内胆管扩张,偶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等。肺部转移在胸部CT检查时呈现异常,比X线胸处敏感。
近年来新的CT机器不断更新,CT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血管造影与CT结合技术如肝动脉内插管直接注射造影剂作CT增强的CTA(CT- Angiography)、於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注射造影剂于门静脉期行CT断层扫描(CTAP),以及血管造影时肝动脉内注入碘化油后间隔2~3周行 CT平扫的Lipiodol-ct,(Lp-CT)等方法,对小肝癌特别是1cm以的微小肝癌的检出率优于CT动态扫描。但上述多种方法中仍以CT平扫加增强列为常规,可疑病灶或微小肝癌选用CTA和CTAP为确诊的最有效方法。
⑶磁共振成像(MRI):肝癌时T1和T2驰豫时间延长,半数以上病例T1加权图肿瘤表现为较周围肝组织低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而在T1加权图上均显示高信号强度。原发性肝癌MRI的特性表现:①肿瘤的脂肪变性,T1驰豫时间短,T1加权图产生等或高信号,T2加权图示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度,病灶边缘不清楚,而肝癌伴纤维化者T1驰豫时间长则产生低信号强度。②肿瘤包膜存在,T1加权图表现为肿瘤周围呈低信号强度环,T2加权图显示包膜不满意。 ③肿瘤侵犯血管,MRI优点是不用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分枝、血管的受压推移,癌栓时T1加权图为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图呈高信号强度。④子结节在T2加权图为较正常肝实质高的信号强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