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如何给新生儿换奶粉

有些宝宝在换不同品牌奶粉甚至同品牌不同阶段奶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拉稀或便秘情况,那么,针对这些情况,宝宝妈妈该如何正确给宝宝换奶粉呢?下面就面一起来了解下关于新生儿换奶粉的相关问题吧.

目录 如何给新生儿换奶粉 转奶粉过程常见现象 换奶粉注意事项 什么样的宝宝需要转奶 挑选婴幼儿配方奶必懂5件事

1如何给新生儿换奶粉

  给婴儿换奶粉,需要特别重视方法是否正确恰当。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突如其来的口味变化会导致他们自身的不适反应。如何给婴儿换奶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

  1. 母乳换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多以牛奶为基质,经过调整成分比例含量实现“母乳化”。但婴儿配方奶粉仍然不含可帮助宝宝消化的酵素,故母乳要换成婴儿配方奶粉时,每次要以一小匙婴儿配方奶粉的量开始测试。若无不良反应,即可一小匙一小匙逐渐增加至全量,所以宝宝可以同时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交替食用而不致有不良反应。

  2.配方奶粉换配方奶粉(品牌或阶段):交替渐进方式

  先在原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若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即可再更改,原奶粉:新奶粉比例慢慢变为5:5,然后为3:7,这样循序渐进地自然调整,婴儿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原来的奶粉

  3.特殊配方奶粉怎么换?

  A、早产儿奶粉:早产儿奶粉适用于早产儿,当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2500公克)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奶粉每次减少一匙,改成添加婴儿配方奶粉一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B、婴儿配方奶粉:刚出生宝宝喝一般婴儿配方奶。而适合自己宝宝体质的奶粉才是最好的,当发现所食用的婴儿配方奶与宝宝的体质不合时,应立即停止原配方奶粉,改用其它品牌配方奶粉。(不适应情况一般有:腹泻、过敏)

  C、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又称为防腹泻奶粉,其提供的营养可完全符合宝宝的需求,只是营养成份已经事先水解过,食入后不需经由宝宝的肠胃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故此配方奶粉含渣量少或无渣,可减少宝宝的粪便量,多使用在急性或长期慢性拉肚子,以致在肠道酵素黏膜层受损,多种消化酵素缺乏之宝宝,或短肠症宝宝等。可直接停用原配方更换成防腹泻奶粉;若防腹泻奶粉泻奶粉要换回一般婴儿配方奶粉时,则需采用渐进式换奶方式。

  D、低敏配方奶粉:又称大豆配方奶粉。此配方不含乳糖,是针对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宝宝及慢性腹泻导致肠黏膜表层乳糖酶流失的宝宝设计。宝宝在拉肚子时可停用原配方奶粉,直接换成此配方;待腹泻改善后,若要换回原婴儿配方奶粉时,需以渐进式添加奶粉方式进行换奶。

  E、较大婴儿奶粉:多为六个月以上宝宝设计,营养含量较婴儿配方奶粉高,蛋白质较高。

  其实一般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供应宝宝至一岁,都不会有营养缺乏的现象,且此阶段的宝宝开始食用副食品,不一定需要更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较大婴儿配方。此时宝宝的肠胃机能虽已经比初生时成熟些,为了保险起见仍可采用渐进式换奶。

2转奶粉过程常见现象

  1、拉稀或便秘

  在转奶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情况是否正常。

  若更换速度快,易引起腹泻,这时要视情况减少或暂停新奶粉。腹泻好转后一周,再尝试逐渐转换,转换时间较原来延长。若宝宝大便比较干,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随着年龄增大增加果汁,菜汤等辅食,大便会有所改变。

  2、过敏

  在转奶过程中,有的宝宝会出现过敏现象,如脸上、前胸、后背出现红斑,有些呕吐、腹泻也是由于过敏引起的。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情况可能更明显。

  在转奶时,最好不更换配方奶的牌子。选好一种配方奶粉,只要宝宝吃后不反复便秘、腹泻、大便有不消化的奶瓣,或频繁出湿疹腹泻等,就说明这种奶粉宝宝是接受的,建议就给孩子吃下去。转到较大年龄段奶粉时,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全换了。从母乳转配方奶,宝宝发生过敏反应,应该去医院检查宝宝是不是牛奶过敏。如果是,应立即停用,继续母乳喂养,或用代乳粉等食物哺喂。

  3、吐奶

  宝宝对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适口性”,转奶期可能对新口味的配方奶粉不适应;或者转奶过快过急,可能导致宝宝的肠胃不能适应,消化不良,而出现吐奶。转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少量多餐。

  吐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母乳转配方奶时奶瓶使用不当造成空气吸入。喂完奶后给宝宝竖起来拍背,等打嗝后,让空气排出,就可能不会吐奶了;还要注意奶孔大小,喂奶速度合适。

  但如果宝宝吐奶较剧烈,量多,有时呈喷射状,就应找医生诊治,是否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等。

3 换奶粉注意事项

  1、注意换奶粉的时间

  6个月之前的宝宝最好是吃母乳,六个月之后的宝宝开始吃配方奶粉,选择奶粉之前先确定宝宝需要什么,吃了一段时间后若是宝宝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就尽量不要换,直到宝宝该换下一阶段的奶粉,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宝宝来说,半年换一次奶粉比较合适。

  2、循序渐进的换奶粉

  当从一种奶粉换成另一种时,可以交替着给宝宝喂养,不要突然就抛弃以前的奶粉而换成新的。刚开始换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旧奶粉,加入少量新奶粉,若是宝宝没有排斥,就可以逐渐的增加新奶粉的量,减少旧奶粉的量,这样慢慢过渡,直到完全变成新奶粉。

  3、选择口味相近的奶粉

  妈妈们在宝宝从母乳换成配方奶粉的时候,要选择和母乳相近的奶粉,这样宝宝更容易接受。换奶粉也是这样,奶粉的口味各种各样,有的偏甜,有的比较清淡,还有的有点淡淡的咸味,妈妈可以选择和旧奶粉口味相近的奶粉,这样宝宝更容易适应,接受也很快。

4什么样的宝宝需要转奶

  1、腹泻。腹泻是很多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尽管是正在使用人工喂养的妈妈,宝宝出现腹泻的状况都不会联想到是奶粉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宝宝出现腹泻具有难治性、非感染性,时长超过两周,而且吃什么药,宝宝大便都呈稀水、呈粥样状,就证明你的奶粉不适合宝宝喝了,需要转奶。

  2、便秘。宝宝排便困难,一般妈妈都会猜测是奶粉调得稠了,直接就在原来奶粉的基础上,加水兑稀,认为宝宝喝上这些稀奶粉就会好转。但你会发现,无论奶粉多稀,宝宝还是会2-3天以上才排便,而且他排便的时候显得十分困难,他的大便呈颗粒状并带有血丝,心疼的妈妈就要注意了,这是你挑的奶粉不合宝宝食用,要换奶了。

  3、胀气。放屁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宝宝的屁屁是健康问题的一个征兆。但是在放屁与胀气之间,妈妈有时候也很难搞清楚,到底宝宝有没有健康问题。如果宝宝出现不消化、腹胀、排气频繁,肚子豉豉的,那就说明这种放屁是宝宝胀气了,奶粉不适合,需要更换。

  4、吐奶和奶瓣。观察宝宝吃下去的反应以及拉出来的便便也可以告诉你宝宝的奶粉适不适合他。当妈妈给宝宝喂牛奶或奶粉后出现吐奶频繁的情况,而且宝宝的大便中还有白色颗粒或类蛋花状的瓣状物时,妈妈就应该考虑给宝宝换奶了。

5挑选婴幼儿配方奶必懂5件事

  1.配方奶没你想像的营养

  配方奶粉的产制,是以乳牛或其他动物乳汁(或其他植物奶提炼成分)为奶水的基本组成,经过杀菌、添加营养素,并经喷雾干燥处理与包装而成。首先,在奶水经过各种处理变成干燥粉末的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会流失,口感也会改变。其次,为了让配方奶能够比拟母乳的营养素,制造商必须要添加营养素来进行成分调整,并做许多加工处理。

  其中的特别添加物是目前奶粉广告之中的重点,如乳铁蛋白、牛磺酸、比菲德氏菌、果寡醣等。对正常的婴儿而言,许多添加物是非必要的,而且其添加效果仍需进一步的医学实证。很多添加物只是少数研究证实可能有效,但是使用在小宝宝身上,可能不见得有利。

  2.不要迷信奶粉产地

  奶粉的产地是最不科学的广告重点。很多奶粉品牌是道道地地的台湾公司,委托国外食品工厂制造,再进口到台湾销售。此外,即使奶粉来自环境最纯净的产地,但工厂设备是否完善、品质管控是否严谨、制造与包装的过程是否容易遭到污染,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关心的重点。

  3.一岁以下羊奶不宜成为主食

  美国儿科医学会的建议是:一岁以下的幼儿切勿以羊奶做为主食。主要是因为羊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符合婴儿的营养需求,例如:羊奶中矿物质含量太高,对宝宝的肾脏不好;钠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脱水与脑梗塞;而缺乏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D,则可能会导致巨血球性贫血。此外,欧洲儿童营养专家们也有相同的建议。

  目前市面上的婴儿羊奶粉,多已添加了叶酸,并做了降低过多电解质的调整;然而是否可以安心饮用,还需要后续更进一步的审慎评估,因此在确定安全无虞之前,仍建议不要以羊奶做为一岁以下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

  4.减敏配方不一定能抗过敏

  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俗称减敏奶粉或免敏配方,是给对蛋白质(如牛奶蛋白)过敏宝宝食用的奶粉。换句话说,就是在蛋白质的部分做了酵素水解处理,将蛋白分子变小,以减少过敏反应。

  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减低对宝宝肠道刺激、减少牛奶蛋白过敏症状上,已证实有部分效果。若是为了减缓新生儿暂时性的湿疹变化与疑似过敏症状,当要考虑使用水解蛋白奶粉时,建议家长还是和小儿科医师讨论再决定。

  坊间号称减敏配方的产品,宣称可以减少宝宝未来罹患过敏或气喘的机会,对此学术界还是持质疑与保留的态度,需要有更多研究证据的支持。

  因此,卫生福利部对婴儿配方食品的名称有所规范,并不允许以适用症为名称(如:免敏、减敏、止泻、止溢),而应该依成分事实命名(如:水解蛋白配方、无乳糖配方、稠化配方),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5.喂成长奶粉不如给与副食品

  配方奶种类中的成长奶粉主要适用对象为一岁以上的幼儿,此时的幼儿会爬会走,活动量也较大,能量的需求和营养的组合也不同,因此成长奶粉在内容配方上自然会有所不同。但不一定要更换配方奶为成长奶粉,很多医学研究怀疑,饮用过多的成长奶粉,可能是导致现在社会中常见儿童肥胖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家长担心原来使用的母奶或配方奶无法给宝宝足够的营养,可先跟小儿科医师讨论后再决定。如果家中宝宝副食品添加足够,建议先继续维持母乳哺喂或饮用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