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先天性疾病有很多,何为先天性疾病?就是说一出生即存在的疾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就是其中一种;此病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相对比较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只要能及时治疗,其治愈效果还是非常乐观的,以下是不同年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案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录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案
1岁以内,使用带蹬吊带法。生后8-9周,发现髋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可使用带蹬吊带6-9个月。仅限制髋关节的伸展活动,其他活动均不受限。除个别髋关节内有阻碍复位因素外,绝大多数患儿都可达到复位治疗,亦不会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也有用连衣袜套法及外展为襁褓支具法,维持4个月以上。
1-3岁:对一部分轻型患儿,仍可使用带蹬吊带法治疗。若使用4-6周后不能复位者,可改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法。
整复方法:全麻下,患儿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沿大腿长轴方向牵引,同时压迫大转子部位,使股骨头纳入髋臼内。达到整复后,由于蛙式石膏容易影响股骨头发育及产生缺血性改变,故目前国内、外小儿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为“人字位石膏”,即髋关节仅外展80°左右,膝关节微屈,上石膏后允许患儿带石膏踩地活动。
4岁以上:此时脱位程度加重,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也较严重,手法整复难以成功,应采用手术治疗。行沙尔特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大于45°者应加作股骨旋转截骨术。
成人:成人可考虑作查理骨盆内移截骨术。如果一侧髋关节脱位程度较高,经牵引未能下移,伴严重疼痛,且影响生活者,可行股骨转子下截骨术来改变负重力线,改善症状。
2什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一)骨质变化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髋臼、骨盆、股骨头、股骨颈,严重者还可影响到脊柱。
1.髋臼
安全性髋关节脱位者出生时尚属正常,而有髋臼外上缘外有切迹,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步变狭而浅,呈三角形。髋臼唇盂增厚,由于股骨头的不断挤压可造成内翻或外翻,髋臼后上方由于股骨头的挤压形成假臼,髋臼前缘内上方往往可见一缺损。髋臼由于没有股骨头的造模作用而发育不良,髋臼逐渐变小,变浅,臼底充满脂肪纤维组织,圆韧带经过不断牵拉往往增厚肥大充塞于髋臼中。
2.股骨头
新生儿的股骨头为畸形,表面有光滑的软骨面,而后由于脱位于髋臼外,股骨头的形状可逐步改变,头可变大或变小,呈尖锥形或葺形,股骨头受压处往往出现部分股骨头扁平。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有时应用强大暴力手术复位,由于髋臼与股骨头不相适应,对股骨头的压力过大,可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股骨颈
由于髋关节脱位,股骨颈一般变短而粗,是肢体缩短的一个原因。股骨颈前倾角变大,据Caffey报道正常新生儿前倾角为25°,以后逐步减少至5°~15°之间,当股骨头外移后,由于正常肌力作用,向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因而增大,一般在60°~90°之间。如果能早期复位,前倾角多能逐步自行纠正。尤其在1岁以内得到复位者几乎都能恢复正常。
4.骨盆和脊柱脱位
一侧的骨盆往往伴有发育不良情况,髂翼较斜,坐骨结节较分开。在两侧脱位时,以上病变存在外,骨盆向前倾斜而使腰前突弧度增加,有时可以出现侧弯。
(二)软组织变化
这是指所有一切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以及髋关节内盘状软骨,其中以关节内盘状软骨、关节囊与肌腱最重要。
1.盘状软骨
正常14.8mm的胚胎,髋关节是一堆间质细胞,此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出现间隙,间质细胞块中间开始吸收至仅存边缘。到达25mm时出现关节囊与髋臼环状韧带(glenoid labrium)任何机械刺激在髋臼形成的主要阶段时就会产生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盘状软骨,实际上盘状软骨吸收不全多半见于髋臼后上部,它的增生与肥大使股骨头不能直接指向髋臼中心。Leveurf与Somerville认为这是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复位的关键。在手术中3岁以上的患儿凡牵引后股骨头不能进入髋臼者,多半有肥厚的盘状软骨。这类软骨完全像膝关节中的盘状半月板一样,它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关节面使股骨头与髋臼不能接触,引起二者之发育不良。
2.关节囊
正常的髋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组织0.5~1.0mm厚薄。自从股骨头脱离髋臼向外向上移位,小孩负重后,关节囊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有时可大2~3mm之多,长期牵拉使关节囊与髋臼上方髂翼粘连,加上圆韧带、盘状软骨与关节囊之间粘连,形成整整一片结缔组织,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关节囊在后期呈葫芦形,有狭窄的颈部,股骨头本身就不能通过。髂腰肌腱经过关节囊前面,有时在很早期出现一个切迹,阻碍股骨头复位。关节囊附着在股骨头以下而不是附着大小粗隆之间。
3.圆韧带
正常圆韧带连接股骨头中心凹与髋臼之内下方。髋关节脱位病例中,关节囊与圆韧带同时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久而久之圆韧带与关节囊粘连成一片而消失。圆韧带内的中心动脉亦因牵位增厚而过早闭塞。
4.肌肉
由于股骨头向上移位,凡是起自骨盆沿股骨向下行走的大部分肌肉都发生短缩,其中以内收肌及髂腰肌更为明显,而且许多肌腱有纤维变性。后侧肌群包括臀肌,亦有缩短,肌力减弱,影响关节稳定性,出现摇摆步态。
5.筋膜
虽然外侧肌群在理论上是被拉长,但可见到臀筋膜有挛缩,患者不能内收,这种筋膜都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有胶原变性。手术中必须进行筋膜松懈才能保证复位。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早期发现
首先,父母们应该了解导致患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常见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婴幼儿发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如果母亲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则其子女也易出现此病;
②原发性的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以及与其相关的韧带、关节囊松弛也可诱发此病;
③一些机械性的因素,如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或在子宫内处于臀位(特别是伸腿臀位),以及分娩时助产士拉扯胎儿的双下肢时用力过猛等,也都会诱发此病。
当有上述3方面的情况存在时,父母们就要格外注意婴幼儿是否有髋关节脱位的异常表现。
但是,父母在观察患儿该病的早期表现时应该注意,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1岁以内的该病患儿其表现主要有:
①患儿的一侧下肢活动减少,蹬踩的力量明显低于另一侧肢体;
②患儿两侧大腿的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肤皱褶较多,且皮肤纹理比健康的一侧要深;
③给孩子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可经常听到异常的关节弹响声;
④当患儿平卧并伸直并拢双下肢时,可见到其双侧下肢不等长,患侧下肢要比健康的一侧短;
⑤患儿的患侧髋关节可出现活动受限,且患侧肢体常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无力。当父母牵拉患儿的患侧下肢时,其肢体可伸直,但松手后又会马上恢复为屈曲状。还有少数患儿,可在患侧下肢被牵拉时,因疼痛而哭闹;
⑥患儿的臀部及会阴部要比正常婴儿的同一部位宽,若患儿是双侧髋关节脱位其症状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另外,对有这些症状的小儿,其父母还可让孩子仰卧于桌面或硬板床上,将其双腿的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让其双腿外展。如果孩子的双膝关节能够同时接触桌面或双膝外展的角度相同则孩子是健康的,但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侧下肢活动受限,父母就应该考虑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过,虽然这个实验简单易行,且能够较好地鉴别出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但做这个实验时家长一定不可用力过大,而且最好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已经开始站立行走的小儿患有该病的主要表现是: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如果出现了鸭步,则可能患有双侧髋关节脱位,而如果出现了跛行,则可能患有单侧髋关节脱位;与正常幼儿相比,该病患儿的骨盆特别宽大,多呈菱形,其臀部也比较翘。而且,患儿的父母有时可在患儿的臀部触摸到圆圆的脱了位的股骨头;此时患儿的患侧髋关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活动受限,特别是在其外展下肢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父母牵拉患儿的双下肢时,可听到异常的关节弹响声,或感觉到异常的关节活动;大多数的患儿在行走后都会诉说患侧髋部疲乏、无力、疼痛。另外,除了这些症状,髋关节脱位还可导致患儿出现站立的姿态异常、平衡不协调。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发症出现。
(四)股骨头骨骺分离
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该如何预防
1、限制髋关节的伸展活动,其他活动均不受限除个别髋关节内有阻碍复位因素外,绝大多数患儿都可达到复位治疗,亦不会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也有用连衣袜套法及外展为襁褓支具法,维持4个月以上
2、全麻下,患儿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沿大腿长轴方向牵引,同时压迫大转子部位,使股骨头纳入髋臼内达到整复后,由于蛙式石膏容易影响股骨头发育及产生缺血性改变,故目前国内、外小儿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为"人字位石膏",即髋关节仅外展80°左右,膝关节微屈,上石膏后允许患儿带石膏踩地活动
3、一部分轻型患儿,仍可使用带蹬吊带法治疗若使用4-6周后不能复位者,可改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法
4、时脱位程度加重,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也较严重,手法整复难以成功,应采用手术治疗行沙尔特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大于45°者应加作股骨旋转截骨术
温馨提示:
此病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畸形疾病,做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