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血管瘤一般来说都是先天性的良性肿瘤的,或者是本身就是血管畸形引起的,这大部分都是在婴儿出生不久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最主要的还是手术的治疗,治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混合性血管瘤怎么样进行治疗。
目录
1混合性血管瘤好治吗
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治疗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2混合型血管瘤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大部分混合型血管瘤都有异常颜色症状,如果是长在面部、头部等暴露部位,异常的颜色对患者的美观是一大威胁,另外一部分血管瘤肿起来一些凹凸不平的包块,引起容貌的不协调。
2.混合型血管瘤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
3.混合型血管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
4.混合型血管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5.混合型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生长迅速,不断增长扩展,向周围皮肤及深部组织侵犯,严重时会引起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危及生命。
3混合型血管瘤患者的饮食禁忌
1.在饮食方面,混血型血管瘤患者应选择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品。婴儿混合血管瘤的饮食菜单要均衡营养,切忌偏食。好的治疗方法配合好的饮食习惯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2.混血型血管瘤患者应尽量少吃甚至不吃辛辣及味厚的食物,因为辛辣及味厚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增大血管的负担,过咸的食物也是如此,千万不要为嘴而伤身。
3.奶油、糖果或酸味饮料等食物少吃或不吃,患者要少吃甜食,少吃精制糖,多吃标准粉,少吃精粉。这样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热量摄入,也减少了肠道对脂肪和胆固醇吸收。
4混合血管瘤是怎么回事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直径小于五厘米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激光治疗.损伤小,恢复快)
混合型血管瘤是比较严重的,是建议早发现早治疗的,针对混合型血管瘤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超声微介导配合高频电技术的治疗,均属于物理的治疗,无痛苦、治愈后不会复发和留下疤痕。血管瘤建议慎重的选择治疗方法,最好到血管瘤专科医院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管瘤分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其中内科主要就是采用药物治疗。第一个药物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个需要的激素剂量是非常大的,只有大量的激素才能维持它不生长。所以很多病人采用大量激素 治疗之后副作用也非常大,特别是小孩。比如小孩缺钙非常非常突出,比如发胖等等。所以可以采用其他的药物治疗,其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就是干扰素。
5会自己消退
在传统分类方法中,依据形态学,血管瘤被分为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等。后来,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被重新分类,其中血管瘤以细胞增殖为特点,包括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丛状血管瘤等,而婴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类型。
这种良性肿瘤,在出生时并不明显。许多爸爸妈妈在宝宝刚出生时,会发现皮肤上有几个小红点,认为这就是个胎记。其中,这里面有部分孩子所患的正是血管瘤。要到孩子出生2周后,血管瘤逐渐增大,慢慢变成红斑、肿瘤,宝宝皮肤上就会出现一个“小草莓”,而这种血管瘤也常被形象地称为“草莓状血管瘤”。
肿瘤本身就已经让人足够恐慌,这种血管瘤偏偏生在体表,尤其是头面部等区域,特别损伤“颜值”,因此让爸爸妈妈焦心不已。更让爸爸妈妈感到害怕的是,这个肿瘤的生长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让爸爸妈妈简直片刻都不能等,恨不得立刻给宝宝去掉。可宝宝又那么小,能不能接受手术?手术后会不会留疤?这又让他们纠结不已。
婴儿血管瘤的特点本来就是0-6个月生长迅速,但6个月以后,它的生长速度就会慢下来。到了宝宝1岁以后,它基本就不怎么长了; 到了宝宝5岁的时候,70%的宝宝血管瘤已经自然消退;在宝宝7岁时,90%都已经自然消退。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