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很多,例如感冒、发烧、咳嗽都是很容易患有的,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这样的现象更是很容易出现,所以在人体有感冒、发烧的时候,不仅要及时治疗,在食物选择上,都是有着很大讲究,那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呢,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目录
1发烧吃什么食物好
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发烧在食物选择上,也是有着不同种类,因此对有这样现象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的进行选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损害。
感冒发烧时多喝水,吃点清淡的如稀饭,不要吃油腻,大鱼大肉的食品,多睡眠,盖被子睡出身汗就好了。
感冒发烧时煮点白粥喝,买一斤新鲜的香菇,肉质薄薄的比较好,只放水和一点点盐,煮开后小火炖15分钟,趁热喝汤吃香菇,不能吃辣的。人在发烧时能量消耗比较大,抵抗力也较弱,更需要补充一些营养。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患病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所以一个人发烧时会发生营养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
2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
(一) 发高烧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引起,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疟疾等。
2?非感染性疾病 中暑、肿瘤、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
(二) 高烧的诊断
(1) 高烧伴有全身发冷、寒战者,多为细菌或原虫感染,如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
(2) 高热伴4-6天出现,依次为水痘、猩红热、麻疹、伤寒等。
(3) 高烧伴剧烈头痛、呕吐者,多见于脑膜炎、脑炎。
(4) 高烧伴胸痛、咳嗽、气促者,见于呼吸系统病变,如肺炎、气管炎、胸膜炎。
(5) 高烧伴腹痛,右上腹痛可能为肝炎、肝脓肿、胆囊炎;满腹痛可能为腹膜炎。
(6) 高烧三周以上,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
高烧病人必须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高烧才能好转,则单纯用退烧药只能临时起作用,药效过后依然高烧不退。
(三) 高热的表现
高烧时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加快(从37℃开始计算,每升高1℃,脉搏加快10次)。病人开始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惊厥)。
3什么是发烧
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然而,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通常情况下,儿童发烧更厉害,也更容易,这反映了病原体对没有经过考验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105华氏度,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烧的程度超过了人体自身的降温能力,使用“凉毯”和其他方法都是有好处的。
4不怎么发烧的人易得大病吗
简单说,最常见的发烧,是因为细菌病毒之类进入身体后,侵犯到了体温调节中枢,这个时候体温就上去了。很少发烧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身体太好了,就算身边全是细菌病毒,别人都感冒了,他也不被感染,这种人既不发烧也不感冒,比如常年锻炼,特别是坚持冬泳的人。
而需要担心的是另一种情况,经常感冒,但是很少发烧,或者即便发烧,到38度就生不如死了,和人家烧到40度时那么难受,这种人是需要在意的。
这类人免疫力不高,所以常感冒。虽然感冒了也很少发烧,但这类不发烧属于"虚假繁荣",甚至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至于是不是容易得大病,还要看他们的免疫功能是不是总是很低,是不是遇到了能导致大病的诱因,比如PM2.5爆发时,可能只有他们被击中。
这类不发烧辨别很简单,虽然感冒严重,但是不发烧,或者只是低烧,不仅如此,这种人还经常会有口腔溃疡或者疱疹。单纯疱疹多是过于忙碌、睡眠不足引起。嘴边突然长疱疹了,这就意味着你的免疫力已经下降。至于口腔溃疡,更是免疫力低的标志。免疫力高的人,可能一辈子很少长口疮,除非吃了很多辣的煎的刺激性的食物。但这种很少发烧的人,就算不吃辣的炸的,口疮也会此起彼伏,这就是因为他们免疫力低。
这种既不容易发烧,又总是口疮、疱疹不断的人,如果看中医,一般多属于气虚,就是各个器官组织系统的功能下降,其中就包括免疫力的下降,中医的补气药类似黄芪白术之类的,别人感冒不适合吃,他们却可以在感冒时用上,不是帮助他们像别人那样发烧,而是帮助他们不够强壮的免疫系统祛除外敌。
5几个常用的穴位治疗发烧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