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黄疸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同时伴有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者称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是基于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来定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临床症状的诊断而非病因诊断。那么黄疸型肝炎的症状?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录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不能吃什么 黄疸型肝炎偏方 黄疸型肝炎患者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1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起病缓慢,约1/3患者起病较急.有发冷,发热,乏力,食欲明显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常伴中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经1周左右开始尿呈茶色,逐渐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重时伴皮肤瘙痒.肝区疼痛.检查见肝,脾肿大.黄疸期持续2~6周,少数可长达3个月.黄疸型肝炎症状开始消退时,食欲逐步恢复,肝,脾肿大需经2~3个月才恢复正常,有些肝功能等均正常,但肝区痛,上腹不适等持续存在称为肝炎后综合征.

  少数急性黄疸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有肝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肝功能不正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诊断为重症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

  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占全部肝炎的70%~90%,症状较黄疸型为轻,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少数有恶心,呕吐.体检有肝肿大,部分有脾肿大,大多数经3~6个月恢复,但迁延不愈和反覆发作者较急性黄疸性肝炎多见.

  成年人的黄疸大多数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饮食不洁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摊上吃饭等,都容易感染甲肝.会逐渐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腹胀肋痛,食欲不振,厌油腻,全身乏力,目黄尿黄等症状.多属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

查看详情>>

2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乙型黄疸型肝炎也会传染,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长期生活密切接触也有传染的可能.乙肝是否有传染性要看乙肝病毒是否复制,就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和乙肝DNA病毒检测,如果担心被传染,就应该到医院做一下两对半检查,如果乙肝病毒抗体阴性,需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即可对乙肝有免疫力,就不会患乙肝了.乙型黄疸型肝炎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很快痊愈,费用要根据当地的医疗水平.

查看详情>>

3黄疸型肝炎不能吃什么

  任何一种病的治疗,没有平时日常生活的注意和配合,那么效果都不会是显着的,因此,黄疸型肝炎的饮食也同样不能放松,注意以下食物不能吃:  1、胡椒2、龙眼肉3、鹅肉4、鸡肉5、羊肉6、醍醐 7、白酒8、蚶肉  黄疸肝炎除了不能吃上述几种食物外,还应该禁忌人参、鸡蛋、南瓜、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  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阴黄之人还应忌食螃蟹、螺蛳、蚌肉、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凉食物。

查看详情>>

4黄疸型肝炎偏方

  1 轻型消黄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

  【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40.2 重型消黄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40.3 加味茵陈蒿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茵陈30克,栀子9克,黄柏15克,大黄9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泄热利湿。

  【方解】方中以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泄郁热;大青叶清热解毒。本方药简力宏,泄热利湿之功颇著,用治热重于湿之黄疸颇效。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证见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数,心中烦热、嘈杂,或见烧心吐酸,如噉蒜状。

  【加减】心烦加淡豆豉9克;大便不通加芒硝9克(分冲);寒热口苦,加柴胡、黄芩、半夏各9克;胁痛甚者,加郁金9克,赤芍20克;烧心吐酸或嘈杂者,加煅瓦楞子30克。大便正常,少用大黄,同煎;如便稍溏则去大黄。

  【疗效】屡用屡效,退黄效果甚好。

  【附记】此方为印氏“抓主证”之方,凡阳黄初起,大便干燥者,即用此方,退黄效果甚好。

5黄疸型肝炎患者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1首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建议多吃一些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水果蔬菜,以及可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一些豆制品等,同时避免一些油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其次,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太过劳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患者的衣物、用具、被子、毛巾等等,都要专人专用,当病情痊愈以后还要注意进行全面性的消毒,避免再度感染复发。

  3最后,因为这种疾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所以需要对患者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家人也要和患者多多交流和沟通,多参加一些积极的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等等。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肤瘙痒程度等情况。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