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与现在人们较少进行运动,较少走路等现象有关,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医学专家发现,跛足者很少患痔疮。这是因为他们走路时,姿势很特殊,主要靠臀部肌肉用力。而臀部肌肉的一张一弛,就可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痔疮静脉丛内的压力。这样以来,不但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治疗痔疮。其结果,就可起到无痔能防,有痔可治的作用。
目录
1长混合痔了怎么办
一、药物调理法
可以用朴硝,花椒以10:1的比例加开水冲泡熏洗。也可以每日大便后坚持用温水洗浴,外敷九华膏,五倍子散或黄连膏等。
可以温盐水坐浴局部,使局部保持清洁,并可在肛窦底部涂5%~10%硝酸银溶液,每日1次。也可用橄榄油30~60mL灌肠。也可以使用各种痔疮栓和痔疮膏。同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引起该病的腹泻等肠道感染;或使用缓泻剂,使粪便排泄正常,如麻仁润肠丸等。由于肛窦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其窦口向上,积存的粪便残渣及脓汁不能完全排出,多不能完全治愈,只能减轻症状。
二、饮食起居调养法
生活规律化,每天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经常清洗肛门,并要保持干燥,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等都有润肠的作用。在夏季尤其应该多饮盐开水,避免汗液排泄过多。
三、运动调养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低静脉压,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消除便秘,增强肌肉的力量。这对痔疮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运动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紧,配合吸气,将肛门向上收提,稍闭一下气,然后呼气,全身放松。这种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2中西医如何诊断混合痔
混合痔的中医诊断
(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4)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混合痔的西医诊断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肿瘤【译】: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3混合痔严重吗
1、痔疮易引发妇科疾病
由于肛门和阴道接近,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病菌侵入阴道,引发妇科炎症。
2、痔疮易致植物神经紊乱
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因肛门部神经与股后皮神经和坐骨神经联系密切,因此肛门疾患,可引起腰部、骶骨、股后部坠胀、疼痛不适,还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反射性功能紊乱。
3、痔疮易致皮肤湿疹
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门外刺激周围皮肤,易导致肛门瘙痒及皮肤湿疹。
4、痔疮易致肛门功能失常
由于肛门感染、肛门梳硬结、肛窦炎、肛裂、肛瘘、肛门脓肿、痔疮等,反复发作,经久不治,一方面导致肛门挛缩,排便困难;另一方面侵犯肛门括约肌,易导致肛门半失禁。
5、痔疮易诱发直肠癌
痔疮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不断加重,使患病区域的细胞基因突变,易诱发直肠癌。
4混合痔的偏方有哪些
1.尽量不久坐,久站,别让血流滞于肛门。
2.便后泡温水30分钟,一方面清洁,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
3.运动(至少15分钟,汗出时避风,持之以恒)可促进血液循环。
4.痔疮患者常因大量饮酒、嗜食辛辣,如辣椒、芥末、胡椒、生姜等富刺激性食物而加重痔疮的发玻所以痔疮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节制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含有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青菜、菠菜、卷心菜、丝瓜等能增加肠蠕动,对习惯性便秘者,更为适合。
5什么运动可以治疗混合痔
1.提肛运动。全身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吸气,舌舔上腭,同时肛门向上提收。象忍大便的样子,提肛后稍闭一下气不呼,然后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2.举骨盆运动。仰卧屈膝,使脚跟靠近臀部,两手放在头下,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使骨盆举起,同时提收肛门,放松时骨盆下放。熟练后,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
3.旋腹运动。仰卧,两腿自然伸展,以气海穴(脐下一寸处)为中心,用手掌作旋转运动。
4.交叉起坐运动。两腿交叉,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腿保持交叉站立,同时收臀夹腿,提肛;坐下还原时全身放松。
5.体前屈运动。两腿开立,两掌松握,自胸前两侧上提至乳处,同时反头挺胸吸气;气吸满后,上体成鞠躬样前屈,同时两拳变掌沿两腋旁向身体后下方插出,并随势作深吸气。如此连续操作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