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甲状腺疾病

甲亢容易治疗

甲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并发症也很多,那么这个病治疗到底有效吗?甲亢患者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暴躁,血压高,心悸等问题,那么怎么治疗甲亢呢?甲亢治疗到底有效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甲亢治疗到底有效吗 甲亢眼球突出怎么治 甲亢饮食 甲亢日常保健 甲亢应该做哪些检查

1甲亢治疗到底有效吗

  1、加强营养:甲亢病人体内能量大量消耗,体重减轻,病人要加强营养,尤其对那些明显消瘦的病人,应增加进餐次数,多进食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对一些食欲减低的老年甲亢患者,必要时应给予静脉输液或胃肠外高营养。

  2、补充维生素:甲亢患者体内能量的氧化产热大大增强,大量的辅酶被消耗,而辅助组成中有大量的维生素参与,所以在甲亢被控制前,常常同时给病人补充大量的维生素,主要补充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C。

  3、临床表明,中医治疗可以针对甲亢的病根从疏肝理气、滋阴降火、化瘀活血、益气宁心、软坚散结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同时还能有效的克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所至的一系列毒副作用和不适症状,避免手术治疗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和破坏性的不良后果,治疗甲亢病疗效独特、显著、无毒副作用,给甲亢病患者在治疗上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甲亢治疗到底有效吗?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于甲亢大家一定要重视治疗,因为甲亢对于我们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影响较大,同时对于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很大的干扰。一定要及时发现然后及时治疗。

2甲亢眼球突出怎么治

  1)积极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忌药物突然减量或加量。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防止用眼疲劳,遇强光需戴墨镜,避免情绪激动。睡眠时头高位,睑裂闭合不全者需涂眼膏或湿房保护。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疾病处于急性进展期或活动性分值CAS≥4者,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静脉用甲基泼尼松龙或口服大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需严密观察激素使用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肝肾损害,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精神失常,燥热失眠,多食易怒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可给予眶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2)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同样可试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甲氨喋呤、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等,也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并发症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损害,胃肠道功能紊乱,感染等。

  3)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病程早期,α肾上腺素能张力增高,使上下睑Müller肌兴奋,眼睑退缩。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硫酸胍乙啶眼液可产生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作用,缓解眼睑退缩。

  4)局部应用肉毒杆菌素A:肉毒杆菌素A是乙酰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能与乙酰胆碱竞争支配眼外肌运动的胆碱能受体,使眼外肌麻痹。可应用于提上睑肌痉挛导致的上睑退缩和其他眼外肌痉挛导致的斜视,但治疗作用仅能维持数周至半年左右,需反复注射。

  放射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不敏感、视力急剧下降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试用局部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总剂量20Gy,每日照射剂量2Gy。并发症包括放射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及致癌危险等,少数患者放疗可致病情加重。

  手术治疗

  1)眼睑退缩矫正术:适用于眼睑退缩严重,睑裂过大,继发暴露性角膜炎或影响外观患者。手术方法包括Müller肌切除术、提上睑肌延长术、提上睑肌肌缘切开术、下睑缩肌及囊睑筋膜后徙术、睑裂缝合术及睑裂缩短术等。

  2)眼肌病的手术治疗:限制性眼外肌病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眼外肌的炎症、水肿和纤维化是导致肌肉丧失运动功能的原因。手术时机应在眼肌病稳定3-6月后,合并眼球高度突出者,应先行眶减压手术。

  3)眼眶减压术:眼眶减压是治疗严重病例较有效的方法,适合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控制稳定、继发视神经病变需解除眶尖压力者,或严重眼球突出继发暴露性角膜炎者。对于外观因眼球突出而损毁严重者,病情不再进展后也可行该手术。

  4)脂肪切除术:眼球突出程度较轻者,可经球结膜切口,切除眶内脂肪,尤其是肌锥内脂肪,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具有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可与眼眶减压术联合使用。

3甲亢饮食

  1、甲亢病人的饮食必须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补充钙、磷、钾、锌、镁等,以纠正因代谢亢进而引起的消耗,改善全身症状。

  (1)三高一忌一适量:指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碘饮食,适量补充钙、磷等。增加热量供应:

  1)每日应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纠正过度消耗。每日能量供给12 540~14 630千焦(3 000~3500千卡),比正常人增加 50%~75%,以满足过量的甲状腺素分泌所引起的代谢率增加。

  2)保证蛋白质供给:每日每千克体重供应蛋白质1.5克,但应限制动物性蛋白。

  3)注意维生素供给:直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因高代谢消耗能量而消耗大量的酶,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D是保证肠钙、磷吸收的主要维生素,应保证供给,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

  4)适当钙、磷供给:为预防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应适量增加钙、磷的供给,尤其是对症状长期不能得到控制的患者和老年人。

  5)忌碘食物和药物: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内有大量碘剂存在,甲状腺激素加速合成,因而碘可诱发甲亢,可使甲亢症状加剧,所以应忌用含碘的食物和含碘的 药物。对各种含碘的造影剂也应慎用。

4甲亢日常保健

  甲亢复发

  甲亢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药量不足,疗程不够,病情好转就停药,病情加重再服药,如此反复长期不愈。另外感染、不幸遭遇或重大变化、月经期、怀孕,过度饮酒、吸烟、长期吃含碘较多的食物或药品,有甲亢家族史,工作紧张得不到休息或经常值夜班等等,都很容易诱发甲亢复发。

  甲亢生活注意

  甲亢患者的家属及其周围人员,应给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不要跟患者争吵,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心情舒畅的环境,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被抑制。饮食上,宜清淡、高营养,不要进食辛辣肥甘饮食,如辣椒、茴香、羊肉、狗肉以及烟酒。一旦出现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大汗出,心慌或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脉压差大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为甲状腺危象,必须立即到医院抢救,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本病须长期治疗,定期复查,以防药物过量所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但要慎重对待。

5甲亢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1、基础代谢率(BMR)测定 甲亢时增高,>15%,与甲亢病情呈平等增减。可用仪器测定或用计算法求得。计算公式:安静时脉搏 脉压-111-BMR%。

  2、血胆固醇减低 <150mg/L(3.9mmol/L)。

  3、24h 肌尿酸升高 >100mg/L(760mmol/L)。血内肌酸磷酸激酶(CR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均升高。

  4、外周血细胞 应>4、5×109/L,中性多核白细胞应>50%,方可用抗甲状腺药物。

  5、甲状腺吸131Ⅰ率 增高,女性6h为9%~55%。男性为9%~50%,24h为20%~45%。3h为5%~25%。本实验检查受很多药物及含碘食物的影响,故检查前2~3周,应避免这些因素。

  6、血浆蛋白结合碘(PRI) 正常值为0.3~0.63pmol/L,甲亢时增高,>0.63pmol/L。

  7、甲状腺激素 T3正常值950~205μg/L,T4正常值60~14.8μg/L,树脂摄取比值(RUR)为0.8~1.1。游离T4 指数(FT4Ⅰ)为9.6~16.3。FT3Ⅰ 6.0~11.4pmol/L,FT4为32.5±6.0pmol/L。甲亢时都增高。rT3正常值为 0.2~0.8μmol/L,甲亢时也增高,而且有时变化早于T3与T4。

  8、TSH 放免法测定正常值为3~10mU/L,垂体甲亢时升高,一般甲亢TSH在正常水平或减少。

  9、T3抑制试验 用于鉴别甲状腺吸131Ⅰ增高的性质。方法是先测吸131Ⅰ值,然后口服T3 60μg/d(3次/d),6天后再测吸131Ⅰ率,将结果加以对比,也可口服甲状腺素片60mg,3次/d,8天后再测吸131Ⅰ值,结果对比。正常人及单纯甲状腺肿者其T3抑制试验的131Ⅰ抑制率>50%,甲亢时抑制<50%,或无抑制,恶性突眼不受抑制。注意老年甲亢与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者不宜做此试验,因可引起心律失常。

  10、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试验甲亢时T3,T4增高,反馈抑制TRH,刺激TSH分泌,因此静脉注射TRH 300mg后,垂体仍不分泌TSH或很少分泌TSH,甲亢病人的TSH不升高。甲低病人TSH水平升高。

  11、甲状腺抗体检查 临床上常用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及其他一些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心肌抗体(C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等。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阳性率最高的甲亢病人中>90%可出现阳性。

疾病百科 | 甲亢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20-40岁 常见症状:突眼、怕热、多汗、皮肤潮湿、易饿多食、消瘦、心慌[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介入栓塞治疗、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