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 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 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确恬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六大信号警惕早产儿脑瘫?早产儿越来越多孕妇如何躲开早产危机?我们一起往下看。
目录
1早产儿的危害
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早产的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面还没有长好,生下来后免疫力各方面都不如足天的孩子好!
2六大信号警惕早产儿脑瘫
信号一:吃得少。吞咽能力差,吃奶时间长。
信号二:易哭闹或过于安静。特别长时间的哭闹,或是特别的“乖”,不吵、不闹。
信号三:不理人。如不能对家长的逗乐及活动着的物体做出反应。
信号四:抬头能力。3个月时俯卧位不能抬头、头颈软,不能竖直。
信号五:翻身能力。仰卧位时很少踢腿或交替的蹬踢动作,不能翻身。
信号六:坐。6个月时不会坐,不能抬头,上肢僵硬,将其推向坐位时,头后仰或背向后伸
3早产儿越来越多孕妇如何躲开早产危机
近几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达,目前对早产儿的救治率逐步提高,可早产儿依然面临诸多健康问题。所以女性在孕期最好能够做好预防,尽量避免早产现象的发生。
哪些因素导致新生儿早产?
早产有多个方面原因,比如宫内感染、多胎妊娠、情绪紧张、不良生活习惯,孕妇抽烟喝酒都是致病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
女性在孕期没有调理好自己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缺乏休息,为了工作劳累过度,并且还有喝酒抽烟等习惯则更易引起早产现象发生,还有女性孕期缺乏合理的运动,以及孕期性生活过多都会对妊娠造成影响,诱发早产。
2、患有习惯性流产的女性和人流史过多的女性
女性朋友曾经有反复的流产史,还有人流经历都会对女性的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女性的宫颈和子宫内膜功能出现缺陷,在女性进行妊娠的时候就易产生影响,而诱发早产现象的发生。
3、疾病因素
女性朋友患有糖尿病,流感,还有妊娠并发症,以及一些妇科感染疾病,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在孕期才换上的都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而出现早产的情况。
4、精神过于紧张担忧
女性在孕期因为生活的原因,还有胎儿的原因易出现担忧的情绪,并且受到一些意外的刺激造成情绪起伏过大,就会诱发宫缩现象,并且使血管收缩加剧,就易引起女性发生早产现象。
5、年龄因素
孕妇年龄过小(<18岁)、过大(>40 岁),体重过轻(<45k8);有吸烟、酗酒习惯者。
6、胎儿及胎盘因素
胎儿及胎盘方面的原因有双胎、羊水过多、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胎位不正、胎膜早破等。
7、孕妇身体因素
母体营养不良,或过于劳累,遭受严重的精神刺激或创伤。
早产征兆应提前悉知
在怀孕晚期,准妈妈需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有早产的征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说明有早产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不能自行处理。
1、下腹部变硬
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胀大,可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几乎不伴有疼痛,其特点是常在夜间频繁出现,翌日早晨即消失称之为生理性宫缩,不会引起早产。
如果下腹部反复变软变硬且肌肉也有变硬、发胀的感觉,至少每10分钟有1次宫缩持续30秒以上,伴宫颈管缩短,即为先兆早产尽早到医院检查。
2、破水
温水样的液体流出,就是早期破水,但一般情况下是破水后阵痛马上开始此时可把臀部垫高,最好平卧,马上送医院。
3、阴道出血
少量出血是临产的先兆之一,但有时宫颈炎症、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时均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时出血量较多,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远离高危因素 预防早产发生
在妊娠28周后准妈妈们不应做不利于宝宝的事情,避免早产的发生:
1、保护腹部,不要跌倒
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上下班高峰时外出。被人碰一下,就有跌倒的危险,特别是上台阶时,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稳。不要拿重东西或拿高处的东西,以免碰到腹部。
2、避免腹泻刺激
严重的腹泻因排便时刺激子宫使其收缩加快,可引起早产。
3、夫妻生活
正常意义上的夫妻生活与早产没有关系,但只要有一点点早产征兆,也应禁止夫妻生活。
4、保证休息
意想不到的事故、烦恼,甚至于有时噪音都能引起早产。轻度疲劳也可引起早产,要注意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对初次分娩的不安等精神紧张均可引起早产,要注意保持精神上的愉快。
孕期妇女预防早产首先调整好情绪和心态,出现抑郁或焦虑等应尽快调节;孕期应加强保健,防止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孕期妇女应戒烟戒酒等;怀孕期间应积极做好保健和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孕期疾病并尽早处理。
4如何母乳喂养早产儿
我们都知道母乳喂养是对宝宝最好的,母乳当中的营养成分是最全也是最适合宝宝的。而早产儿因为免疫力差,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更是需要母乳喂养。现在奶粉虽然都宣传含有各种促进发育的成分,但奶粉的质量还是令人堪忧。所以爱宝宝的话就尽量给宝宝母乳喂养。
如何母乳喂养早产儿?
母乳喂养是中的乳汁含有更多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对早产宝宝的身体恢复有很大帮助。不仅如此,母乳中含有能帮助宝宝抗感染的活细胞,这对早产宝宝尤为重要。由于早产宝宝的免疫系统特别不成熟,所以被感染的风险更高。即使妈妈能够买到早产宝宝专用的人工配方奶和补充剂,但它们都不能提供母乳中的抗体和其他保护成分,因此母乳喂养对脆弱的早产宝宝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1、开始的时候,妈妈要慢慢习惯宝宝的暗示。要想让宝宝少哭闹,最大限度地吃东西,妈妈必须搞清楚宝宝什么时候饿了,下一次宝宝会什么时候想吃奶。由于早产宝宝想要吃奶时,动静都比足月的宝宝要小,所以,搞清这些也不容易。与大多数宝宝扯着嗓子哭不同,不睡觉可能是他饿了的唯一提示。
2、妈妈喂奶后还要继续挤奶,以确保一直有奶。妈妈可以考虑买一台精确的电子秤,在宝宝吃奶前后分别称一称,好知道宝宝吃进去了多少奶。
3、至少要每隔3小时左右给宝宝喂一次奶,每24小时大约喂8次。当然,妈妈也要灵活处理,如果宝宝吃完奶2个小时好像就饿了,就一定要再喂宝宝。另外,把宝宝叫醒喂奶也没问题。事实上,打断宝宝的小睡,也许还能刺激宝宝的吸吮本能。
4、早产宝宝的生活基本就是吃和睡。宝宝不吃的时候,妈妈就要考虑怎么能让宝宝吃。比如,妈妈可以把宝宝的襁褓打开,甚至脱掉宝宝的衣服,刺激他寻求舒适感,这时,宝宝通常会找奶吃。
母乳喂养早产儿还要求在喂养次数喂养姿势上多加注意了,早产儿肠胃等功能还不成熟,如果喂养不当的话,是会导致宝宝呛奶或者窒息的。作为一个早产儿的妈妈,一定要比别的妈妈更加细心更加耐心。只有这样早产儿才能在后天发育当中慢慢赶上足月儿。
查看详情>>5早产儿手脚发抖怎么办
早产儿本身就是有一点不足的地方了,如果母亲没有照顾好孩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脑瘫的,如果还是是长期的出现了,手脚发抖的情况,这样不能排除孩子是受到了惊吓,需要及时送往医院就医。
如果孩子是短暂性的抽动,这样不需要多担心,因为很多短暂的早产儿抽动现象,都是生理性的,孩子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现在医学上面,称作没有任何意识的抖动,也跟发育不全有很大的关系。
早产儿抖动的厉害的时候,母亲可以用手去抚摸孩子的身体,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护,孩子可以再继续做观察,年龄一天长一点,神经系统也会慢慢的发育完善,手脚发抖得惊跳也会慢慢的不见的。
注意事项:
早产儿是比较难带的,也会出现所谓的惊跳现象,很多原因都是因为还是并没有意识,这样惊跳的现象会改变孩子的体位,很多孩子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抽搐的,而且是没有规律,全身抖动的现象,考虑正常的情况不需要紧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