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

得了扩张性心肌病能够治好吗

心肌病是一种由于心脏下分腔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行障碍的病变。心肌症可导致心脏逐渐衰弱,心律不整,最终引至心力衰竭,但冠状动脉则大多属正常。得了扩张性心肌病能够治好吗?扩张型心肌病是如何引起的?一起来看下。

目录 扩张型心肌病是如何引起的 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特点 得了扩张性心肌病能够治好吗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吃什么好 应该怎么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呢

1扩张型心肌病是如何引起的

  (1)、病毒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少数炎急性期即表现为心脏扩大。

  (2)弓形属原虫胎儿期或学龄前期感染,成年人发病。

  (3)冠状动脉微循环反应性增高、痉挛、阻塞致心肌缺血,出现心肌散在/局灶性坏死及纤维化。

  (4)某些酶异常或氧化代谢缺陷,导致心肌代谢障碍。

  (5)维生素B1或硒缺乏:亚热带Kwashiorkor恶性营养不良病(一种严重的蛋白质一热量缺乏病)流行区与扩张型心肌瘸多发地区有重叠。营养不良不但可对心肌造成损害,还可作为一种条件,使心肌对其他有毒因素敏感性增高。

  (6)神经内分泌因素:二尖瓣脱垂患者,如伴有神经内分泌紊乱,常可伴发扩张型心肌病。

  (7)劳累、分娩、高血压、酒精、吸毒、糖尿病、心肌缺血、感染、抗肿瘤药及胸部放疗可能是诱发因素。

2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特点

  扩张型心肌病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

  扩张性心肌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起病多缓慢,最初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代偿而无自觉不适。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步出现,这一时期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为最常见。

  扩张型心肌病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

  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起病多缓慢,最初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代偿而无自觉不适。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步出现,这一时期有时可达10年以上。

3得了扩张性心肌病能够治好吗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体征特点多数是以左心室有明显扩大,有时也见于右心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继发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症状。

  生长素(GH):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生长素分泌低下的患者左室重量下降,左室腔内径扩大,心功能损害,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临床改变。生长素能增强心功能,提高心脏指数及左室最大dp/dt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对心率无影响。

  抗氧化剂:包括卡托普利、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

  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包括心钠素、前列腺素、氟司喹南、维司力农、抗利尿激素血管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钙增敏剂(匹莫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一甲基对酪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脑钠肽(BNP)等。

  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他汀类具有抗炎症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开始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心功能、神经体液失衡和临床症状,长期应用是否获益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生长素、抗氧化剂、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他汀类药物都是可以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经常采用的药物,只要对症使用且使用的当都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是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它们是:莨菪碱类、心肌代谢药物(1,6一二磷酸果糖)、辅酶Q10、肉毒碱、甲状腺激素和镁剂等。

查看详情>>

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吃什么好

  心力衰竭(心衰)是扩张性心肌病晚期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病情迁延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排出的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导致临床出现急性或慢性的系列症状,患者经及时救治缓解后,大多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虚弱,家属对其营养补充也就尤为关切,怎样补充营养协助恢复呢?心肌病专家主张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要少食多餐,以减少心脏的负荷,限制钠盐,防止水肿,保护心脏。

  (1)少食多餐。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2)限制钠盐。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适当的方法。为了减轻水肿,应限制食盐,每日约3克以内为宜。

  (3)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4)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5)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5应该怎么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呢

  患者在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低盐、高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少量多餐,适当限制水分,以消除水肿,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在平时患者应保持身心安静。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能够减轻心脏的负担,促进心肌恢复,平时可以适当散步,避免绝对卧床。患者可以定时变换体位和活动四肢,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

  对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的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坐位,从而减少回心血量、肺淤血以及增加膈肌的活动幅度、增加肺活量。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给吸氧。

  患者的被褥应尽量轻软,以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压迫。

  对于四肢厥冷、发绀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影响而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并增加心脏负担。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易加重病情,应及时控制,并使痰液易于咳出。

  对于经常出汗、水肿的患者容易引发褥疮,所以在平时应该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干燥,也可以采用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因呼吸困难、精神紧张而失眠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量镇静、安眠药物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