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炎是以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类多样,按起病快慢分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甲状腺炎。按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辐射后、寄生虫、结核性、梅毒和爱滋病感染等。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目录
1亚极甲状腺炎的症状体征
1.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质地常较硬。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较急,有发热、咽痛及显著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等表现。急性期,甲状腺摄131碘率降低,显像多呈"冷结节",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离"现象,有助于诊断。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对称弥漫性甲状腺肿,无结节;有时由于肿大不对称和表面有分叶,可状似结节,硬如橡皮,无压痛。此病起病缓慢,呈慢性发展过程,但与甲状腺癌可同时并发,临床上不易作出鉴别,须引起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滴度常升高。甲状腺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3.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结节坚硬且与腺体外邻近组织粘着固定。起病和发展过程缓慢,可有局部隐痛和压痛,伴以明显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如甲状腺癌,但局部淋巴结不大,摄131碘率正常或偏低。
2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
患有甲状腺炎会严重影响甲状腺功能,从而间接地产生内分泌紊乱的问题,若是患有甲状腺炎一定要尽早诊断,及早进行治疗,否则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甲状腺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种类型的甲状腺炎在病程的不同时期不仅可以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还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表现为弥漫性甲状腺病变,还可以表现为甲状腺结节,有时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炎可以互相转换。因此甲状腺炎涉及甲状腺疾病的各个方面,需要和许多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了解甲状腺炎的各种类型和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1.静止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暂时性疾病,病程仅数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期应予以保守治疗,通常只需β-阻滞剂,如心得安。抗甲状腺药物,外科和放射治疗是禁忌证。短暂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需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虽然某些可以是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大多数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因此在6~12个月以后,要重新评估甲状腺功能。
2.亚急性甲状腺炎
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或NSAIDs。较严重和迁延症例主张用皮质类固醇(强的松30~40mg/d,6星期过程中剂量逐渐减少),24~48小时内全部症状消失。当甲状腺放射性碘吸取恢复正常,治疗终止。
3.急性甲状腺炎
局部早期宜用冷敷,晚期宜用热敷,全身给予抗菌素。有脓肿时应早期行切开引流,以免脓肿破入气管、食管、纵膈内。治疗包括用抗生素及局部切开引流。最好作穿刺液及血液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然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这样消灭细菌更有效。甲状腺的炎症经过几天后有脓肿形成,因此必须作甲状腺脓肿的切开引流,以便有效清除脓液,局部的炎症才能尽早控制。因颈部疼痛明显,故可以用一些去痛类药物,如去痛片及水杨酸制剂。
4.桥本甲状腺炎
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应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甲状腺片每日20~40mg,或L—T425~50微克,逐渐增量至维持量,以保持TSH在正常范围为宜。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桥本甲亢应采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及普萘洛尔制剂,一般不用碘131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甲减。
看了上述有关于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对甲状腺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甲状腺炎患者要切忌生气,因为生气也会对内分泌系统有影响,在治疗期间,过度生气会影响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
3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 血象可见白细胞不增高或稍增多,由于慢性感染影响可有贫血。血沉增快,病程1个月内可达40~70mm/h。
2.甲状腺功能检查 T3,T4 增高不明显。急性期碘化酪氨酸和碘化蛋白增高;TSH和吸131 I率很低或无,在此期间T4、T3下降到正常范围。
3.吸131I率 可很低,如给外源性TSH刺激也不增加其吸收率,因为炎症期间甲状腺功能降低,刺激TSH高分泌之故。
4.免疫功能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血浆蛋白异常,α2γ-球蛋白增高。最近报道血清中C4和C3减低,相反血C3、IgM、α-γ-球蛋白和a-1抗胰蛋白酶升高。
1.甲状腺B超和扫描 可见甲状腺明显肿大,偶呈结节状肿大。示甲状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或“结节为低密度病灶”。ECT显像为甲状腺放射性分布稀疏或冷结节。
2.心电图检查 出现甲亢时心电图检查呈窦性心动过速。
4常见甲状腺炎的分类与危害
按发病多少依次分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感染性甲状腺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最常见的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及亚急性甲状腺炎。
1、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于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得名,又称桥本氏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病的7.3%-20.5%。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男女比例约为 1:6-10。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起病缓慢,发病时多有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
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短暂的甲亢表现,多数病例发现时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底下。
病患常表现怕冷、浮肿、乏力、皮肤干燥、腹胀、便秘、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
2、亚急性甲状腺炎:
多在30~50岁发病,女性比男性发病率多3-6倍。大多数病人甲状腺功能渝后可恢复正常,一些病人病情缓解后数月之内还可再次或多次复发。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的发病率不及10%,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桥本氏病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典型的表现为甲状腺剧痛,通常疼痛开始于一侧甲状腺的一边,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和耳根及颌部放散,常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也可有发热,病后3-4天内达到高峰,1周内消退,也有不少病人起病缓慢,超过1-2周,病情起伏波动持续3-6周,好转后,在数月内可有多次服发,甲状腺可较正常时体积增大2-3倍或者更大,接触时压痛明显病后1周内,约一半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包括兴奋、怕热、心慌、颤抖及多汗等;这些症状是由于急性炎症时从甲状腺释放出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在疾病消退过程中,少数病人可以出现肿胀、便秘、怕冷、瞌睡等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但这些表现持续时间不长最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5亚甲炎和甲状腺炎的区别是什么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oiditis)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本病是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多发于20-50岁的成人,男女比例约1∶(3-4)。
1、病因 目前多数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腮腺炎。发病时在许多患者血中可检测到某些高滴度的病毒抗体,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其次是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此外,本病尚与HLA(人类白细胞相容性抗原)-B35相关。
2、病理 甲状腺多呈双侧肿大,呈斑块状炎性浸润,早期滤泡细胞被破坏,滤泡内激素漏出,几周后,滤泡内激素耗竭。组织内巨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纤维化。
临床表现:起病多骤,初起常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等症状,继而出现特征性的甲状腺部位疼痛,常向下颌、耳部及枕骨放射,少数可无疼痛。可有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表现。甲状腺轻度结节性肿大,质地中等,压痛明显,常位于一侧,或一侧消失后又在另一侧出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沉 早期血沉明显增快,有时可达100mm/h以上。
2、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腺泡破坏阶段,滤泡贮存的T3 、T4漏入血循环,血清T3、T4水平一过性增高,甲状腺摄131碘率显著降低,呈特征性分离现象。这是因为T3、T4增高,反馈性抑制垂体分泌TSH,是甲状腺摄131碘率减低。此后甲状腺滤泡内激素减少,T3、T4下降,TSH增高。病情好转,以上检查恢复正常。
诊断: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压痛,伴有全身症状,甲状腺摄131碘率和血清T3、T4呈分离现象,诊断即可成立。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女性。甲状腺激素过多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心慌、情绪紧张及脾气急躁等症状。大多数甲亢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肿大的程度有轻有重,极少数甲亢患者甲状腺不肿大。不少甲亢患者还有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的程度有轻有重。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吸131碘率增加,血中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明显增高。最常见的甲亢类型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约占全部甲亢患者的80%左右。其病因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和先天性遗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