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的养生保健功用,自古就受到重视与肯定,古人初创文字时,即以水从舌边为“活”字,意为舌旁之水(唾液)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强调它的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琼浆”、“甘露”、“玉醴”、“华池神水”等美称。《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李时珍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唾液多是怎么回事?来看一下。
目录
1唾液多是怎么回事
液分泌过多其原因很多,从总的方面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唾液分泌过多两种情况。
真性唾液分泌过多的原因主要有:口腔炎、咽炎、舌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以及假牙不合适引起的刺激;汞、铅、碘、砷以及尼古丁等药物中毒或刺激;脑炎、脑性麻痹、癫痫、帕金森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神经精神疾病;突发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意见建议:假性唾液分泌过多,是口腔唾液去路受阻所致。其主要原因是,食管狭窄或肿瘤、瘢痕等引起通路障碍;口腔、咽喉等部位手术后引起吞咽神经麻痹,导致口腔唾液难以顺利下咽;而神经、舌神经以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可因服用药物导致药源性唾液分泌过多等。还有可能是因紧张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唾液分泌过多。
2小儿脑瘫唾液多是什么原因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脑组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遭受了损害,呈现出固定的非进行的病损,损害可发生于脑的各个部位,产生这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也较复杂,可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斜视、流涎、听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不协调等.治疗措施也很多,但至今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膜剥离,主要是切除颈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来治疗脑性瘫痪,发现病人的语言功能、流涎及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脑瘫患儿流涎的主要原因是患儿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其相应功能区的神经肌肉废用性萎缩,口腔肌肉运动协调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功能异常,不能清除口腔唾液所致,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治疗脑瘫儿童流口水症状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1)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后,可使脑部血管扩张,脑供血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得到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部分临界状态下的神经元细胞功能得到恢复,改善脑组织的代偿功能,从而通过中枢调节使吞咽运动及口腔括约肌协调功能改善而减少流涎. 2) 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段灰质侧角,在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后发出节后纤维,攀附在颈总动脉外膜上,向上分布至唾液腺.手术剥离了颈总动脉外膜,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传导,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效应减弱,唾液的分泌量减少. 另外,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降低,手术还可以使脑瘫患儿上肢的肌张力得到下降、协调性得到提高、定位能力得到 增强、吐字更加清晰和连贯.
3帕金森患者流口水怎么办
心理治疗。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对其进行开导,保持好的心态;鼓励帕金森病患者参加各种活动,消除心理阴影,对治疗有着很大的作用。
饮食治疗。多吃水果蔬菜,确保营养均衡,根据帕金森病的症状及患者自身的病情合理饮食,并注意消化;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营养充分,增强体质。
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针灸治疗。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但是,此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我们应该考虑两组处方交替使用。
4宝宝唾液多治疗方法
1生理性流涎
食物刺激与乳牙萌生。婴儿的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的分泌量一昼夜为50~80ml(成年人为1000~1500ml),此时看不到婴儿流口水。而当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乳齿萌生时则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牙槽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此时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借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停止。
2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 有些母亲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涎并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机械性损伤 有些孩子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疾病 如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这些疾病造成的疼痛不仅可影响小儿饮食,还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
(4)神经系统疾病 唾液腺是交感、舌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在丘脑,如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可造成流涎征。中枢性的常见的有如CO中毒、脑炎等,周围性的有面神经麻痹等。
(5)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疾病(如21 - 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婴儿期间流涎多属于生理性流涎,此为暂时现象,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可不治自愈。病理性流涎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5唾液涂抹面部美容法
唾液在养颜、护肤、美容方面亦大有用武之地。如明代养生家冷谦的《修龄要旨》中记载:“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胆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漱津涂面,搓拂数次。依按此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医学研究发现,唾液是以血浆为原料生成的。其中一些成分既是皮肤细胞的最好营养物质,又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酶,如溶菌酶、淀粉酶等,呈弱硷性,可以消除面部皮肤分泌的油质,杀灭面部的一些细菌,避免面部长疖生斑。因此,用唾液涂抹面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步:每天早晨闭目静坐,舌抵上腭,收敛心神活动,停止任何杂念,凝神存养,然后用意念使腹部丹田之气冲旺,并自内向外扩散。第二步:两手掌相对摩擦,觉掌心发热后,用两手掌上下左右按摩面部7次。
第三步:舌从上腭放下,在口中轻轻搅动数次,然后将口中唾液吐在两手掌心,如第二步方法,在面部上下左右按摩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