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肝癌患者发展到晚期很容易出现肝性脑病,针对这类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在饮食上要做好规划,肝癌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容易危机生命,那么现在就由小编为你介绍下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目录 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的检查 肝性脑病的诱因 肝性脑病的症状

1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1、肝性脑病患者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左右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谷类、面食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2、对于昏迷病人,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他命。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开始天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60g/天。当再次出现肝性昏迷时,蛋白质的摄取量应立刻降到每日20克-30克。没有肝性脑病症状期间,每日蛋白质食入量可在60g左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奶酪、瘦肉、鱼肉、鸡肉,可以交替食用,注意控制每日总量即可。血氨升高然而症状不明显时,每日蛋白质在30-40g为宜。

  3、脂肪量不要过度的控制。因脂肪可提供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维他命,可以润肠通便。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40—50g为宜。

  4、维他命供给应充足,特别是维C的供给量应更稍多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引起钙、维他命K、维B2和铁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没有腹水或水肿者,无须限盐。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每日钠摄取量不超过500mg,根据腹水的程度限制液体摄取量在800-1500毫升左右。

2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

  一、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协助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因乏力或腹水量多而导致摔伤、碰伤。

  二、饮食护理:对无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饮食、或软饭避免刺激调味品及油腻食物。每日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入量。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渣软饭。避免粗糙坚硬、带刺带骨的食物。以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为好;胶水患者应用低盐饮食。一般2~3g/d,食盐酱油10~15t/d,严禁饮酒。对肝能动显著减退或者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摄入。

  三、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冲洗会阴、观察有无会阴部水肿,易患者若有阴书水肿、可用吊带将阴书托起,以免与双腿磨擦损伤局部皮肤。

  四、卫生宣教:对有黄疸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用湿水擦洗全身、不要搔抓及使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碱性肥皂,以免抓破感染和碱性肥皂进一步刺激皮肤。

  五、出入量观察:认真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者尤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尿量及血电解质变化)。

  六、严格遵医嘱用药: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少量。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

  七、注意隔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八、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一般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九、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烦燥不安、昏迷症状,应按照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处理。

  十、若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或大便、呕吐物潜血阳性应按照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处理。

3肝性脑病的检查

  1.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往往只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如酶疸分离,高胆红素,低血蛋白血症,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以及血清胆固醇降低等,均不能说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血生化检查如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促进并加重肝性脑病,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检查如异常仅预示即将或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近年有人认为动态观察血清褪黑素水平对于预测,诊断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判断病情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2.血氨测定 约75%HE病人血氨浓度呈不同程度增加,在慢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多,急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少,但血氨升高,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所以血氨浓度升高,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指导治疗也有参考意义,如测定动脉血氨浓度升高比静脉血氨更有意义。

  3.血浆氨基酸测定 若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色氨酸)浓度增高,两者比例倒置<1,在慢性型更明显,能同时测定GABA也常增高。

  4.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变化对本病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正常脑电图波幅较低,频率较快,波型为α波,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发展,频率减慢,波幅逐渐增高,波型由α波变为每秒4~7次的θ波则提示为昏迷前期,如变为对称的,高波幅,每秒1.5~3次的δ波则为昏迷期表现,对可疑的脑电图改变,可在进食高蛋白及肌注小剂量吗啡后脑电图改变加剧而加以明确,肝性脑病时的脑电图改变也可见于尿毒症,肺功能衰竭及低血糖等,应加以区别。

  5.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 potential,VEP) 用闪光刺激后可使枕叶视觉区皮质激起反应,产生同步放电效应,引起电位变化,即VEPs,它表示皮质及皮质下神经细胞群突触后兴奋和抑制电位的总和,对于评估肝性脑病时大脑功能障碍具有特异性,并可做定量分析,较一般脑电图更能精确反映大脑电位活动,可用以检出症状出现前的肝性脑病(如亚临床肝性脑病),另外还有人应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认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诊断价值较体感诱发电位敏感而特异。

  6.脑脊液检查 常规,压力及生化均可正常,如同时测定其氨,谷氨酸,色氨酸,谷氨酰胺浓度可增高,在并发脑水肿时压力可升高。

  7.脑导磁刺激试验 Nolano等应用脑导磁刺激测定肝硬化病人脑皮质运动功能,发现中央运动神经传导时间延长,睡眠时运动唤醒阈值增高,中枢无记录期明显缩短,外周正常,表明皮质脊髓通路已有损伤,可被认为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

4 肝性脑病的诱因

  1、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如饮食中蛋白质过多,口服铵盐、蛋氨酸等。

  2、缺氧与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而增加产氨,缺氧与高热则增加氨的毒性。

  3、便秘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有毒衍生物与结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毒物吸收。

  4、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诱因。大量血液在肠道内分解形成氨、或其他具有神经毒性物质吸收后而诱发肝性脑病。

  5、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硷平衡失调大量放腹水及利尿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低与缺氧,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进食少、呕吐、腹泻、排钾利尿、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腹水等,均可导致低钾性碱中毒,从而促进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6、低血糖葡萄糖的氧化磷酸过程有助于NH3与谷氨酸的结合,故低血糖可增加氨的毒性。

  7、安眠药、镇静剂及手术麻醉及手术可增加肝、肾和脑功能的负担。镇静安眠药可直接抑制大脑,同时抑制呼吸中枢造成缺氧。

5肝性脑病的症状

  1、一期症状: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思考减慢,反应迟钝,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缓慢。可有扑击样震颤,亦称肝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的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2、二期症状: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行为失常及睡眠障碍为主,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书写障碍、言语不清、举止反常,如衣冠不整、随地便溺等。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可有恐惧、幻觉、狂躁、易被误认为精神病。有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此外尚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此期扑击样震颤甚易查出,脑电图出现弥漫性慢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三期症状:昏睡期以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患者大部分时间为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常有神志不清和错乱,常有幻觉。扑击样震颤仍可查出,肌张力增加,四肢运动有抵抗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异常。

  4、四期症状:昏迷期由浅昏迷逐渐转入深昏迷。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等症状。脑电图明显异常。

疾病百科 | 肝性脑病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合理用药。注意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防止稀释性低钾及低钠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脑水肿的发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肝病患者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昏迷、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