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非常适合于各种人群,包括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儿童等等。那么经常喝豆浆可以养胃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目录
1经常喝豆浆可以养胃吗
豆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豆浆虽然营养丰富,但也不宜多喝。肠胃功能差、肾病患者、痛风患者要少喝或不喝。
肠胃不好的人少喝豆浆。因为豆浆性质偏寒,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尽量少喝豆浆。而豆浆在酶的作用下能产气,所以腹胀、腹泻的人最好别喝豆浆。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
胃病患者不宜喝豆浆更不宜加红糖,红糖的有机物会和豆浆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变性沉淀物。建议胃病患者不要喝豆浆。因为豆浆在胃里容易让胃分泌出更多的胃酸,特别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酸的刺激下就会加重病情,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和急性胃炎患者建议不宜吃豆制品。
现在普遍的上班族基本上患有胃病,比如早上来不及吃饭的时候往往就会买一杯豆浆空腹充饥,豆浆对胃炎患者的伤害非常大。胃病患者可以饮用菜汁、果汁、番茄汁等来代替饮料,这是补充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最好方法。
但这也并不是说一点豆浆都不能喝,如果要喝,尽量喝温热的,不要喝凉豆浆。手术或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病人手术或生病后的人群身体抵抗力普遍较弱,肠胃功能不是很好,因此,在恢复期间最好不要饮用寒性的豆浆,这样容易产生恶心、腹泻等症状。病人恢复期间最好饮用酸奶,可以促进消化,保护肠胃功能。
2喝豆浆的常见误区
大豆(包括黄豆和黑豆)中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人体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胰蛋白酶抑制剂遇热不稳定,加工成豆浆过程中,经煮沸加热8分钟即可被破坏85%以上,其中虽然尚含少量热稳定蛋白酶抑制剂,但活性较低,不足以干扰到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更何况,即使豆浆没有被充分加热,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也是先影响豆浆中的蛋白质消化,别忘了,豆浆本来就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牛奶含量相当),哪轮的上鸡蛋这个“外人”呀。
所以,豆浆和鸡蛋完全可以一起吃,所谓的“相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是需要注意,大豆中除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外,还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抗营养因子,无论是否和鸡蛋搭配,豆浆都需要充分煮熟煮透,否则影响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还是小事,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症状。
目前,市售豆浆和合格家庭全自动豆浆机自制的豆浆都经过了充分加热的,可以放心饮用。其实从营养和健康角度看,豆浆不仅可以和鸡蛋一起吃,还是不错的搭配,营养上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豆浆蛋白质虽属于优质蛋白,但不足之处是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鸡蛋中蛋氨酸含量高,如果一起食用,鸡蛋中丰富的蛋氨酸可以弥补大豆中的蛋氨酸不足,从而提高整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此外,鸡蛋的高胆固醇一直是人们最担心的,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将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而豆浆中不仅不含胆固醇,还富含可以干扰胆固醇吸收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两者一起吃,使我们既能获得鸡蛋丰富的营养,又能减少胆固醇的危害,是很好的搭配。
3每天喝豆浆好吗
豆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很多的人早上起来都会喝一杯豆浆。那每天喝豆浆好吗?
豆浆是属寒性的,所以有胃寒,比如吃了饭以后消化不好、爱打嗝、碍气的人,还有脾虚的,比如有腹泻、胀肚的人不要喝。同时,因为豆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当中,会在细胞里产生核酸、尿酸,所以患尿酸增多症的病人也不能喝豆浆。另外,肾脏功能不好、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病人不要喝豆浆,因为豆浆中的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喝豆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冲入鸡蛋。鸡蛋中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2.不要空腹饮。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
3.并非人人皆宜。豆浆性平偏寒而滑利,故平素胃寒、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不宜饮用豆浆。
4.饮未煮熟的豆浆会中毒。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引起中毒。
5.不要用豆浆代替牛奶喂婴儿。豆浆与牛奶蛋白质质量相等,铁质是牛奶的5倍,而脂肪不及牛奶的30%,钙质只有牛奶的20%,磷质约为牛奶的25%。所以不宜用它直接代替牛奶喂养婴儿。
4豆浆的营养价值
1、鲜豆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恩格斯指出:“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蛋白质化学成分经常地自我更新。”
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黑豆可达50%,是瘦猪肉的2倍多,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黄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每100克黄豆中约含铁质11毫克,含磷480毫克,还含有维生素A、B1、B2、D、E等,被人们称为“植物肉”、“绿色乳牛”、“豆中之王”。大豆加工成鲜豆浆,其结构状态发生了改变,蛋白质游离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吸收率。据科学测试,鲜豆浆消化吸收率高达95%,远高于煮大豆(65%)、全脂豆奶(80%)、脱脂豆奶(85%)等。
2、鲜豆浆与心血管疾病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医学研究表明,鲜豆浆中的大豆蛋白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而且胆固醇浓度越高,大豆的降低效果越明显,经常食用大豆蛋白,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率降低18%~28%。
3、鲜豆浆与骨质疏松症
人的骨骼处于高度的新陈代谢中,每天都有一部分钙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减少尿钙损失比摄入钙更为重要。研究表明,当膳食中的蛋白质为动物蛋白质时,每天的尿钙损失达150毫克,而当膳食中的蛋白质为大豆蛋白质时,尿钙损失只有103毫克。另外,大豆异黄酮可抑制骨骼钙流失,促进骨骼健康。因此,常饮鲜豆浆对防止同质疏松非常有益。
5豆浆正确的饮用方法
(1)一定要将豆浆彻底煮开,否则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当豆浆煮至85~90℃时,皂素因受热膨胀而产生大量气泡,易出现“假沸现象”,如果此时误以为豆浆已煮沸去毒,吃了以后就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血细胞凝集素中毒症状。当家庭自制豆浆或煮黄豆时,应在100℃(煮开)的条件下,加热约10分钟之后,才能放心地食用。
(2)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因为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结合,从而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3)不要空腹饮豆浆。空腹饮用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同样的道理也不要空腹喝牛奶。
(4)不要用保温瓶储存豆浆。用保温瓶储存豆浆,经过3~4个小时即可使豆浆酸败变质而不能饮用。
(5)不要过量饮豆浆。一次饮用豆浆过多,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
由于豆浆的蛋白含量丰富,易导致细菌繁殖,最好饮用新鲜并煮透的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