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的疾病,多不被人重视,尤其是脚气。专家介绍,脚气虽是一种不堪入目的小疾病,但其也会带来非常可怕的并发症,因此,若想不被疾病侵扰,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预防。那么,预防脚气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脚气的偏方有哪些
对于很多已经患上疾病的患者来说,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的确,一个患者能不能从疾病中康复过来,看的往往是治疗疾病的方法。脚气是困扰着很多患者的顽疾。治疗脚气的问题在于容易复发,因此治疗脚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遵循疗程。下面介绍的治疗脚气的偏方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切忌自行盲目用药治疗。
治脚气偏方
生姜、食盐、陈醋。
偏方做法
生姜100克,食盐50克,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100毫升,浸泡患脚30分钟。
偏方疗程
一般3~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2周,为了保证根除,最好坚持4周。
偏方功效
偏方里的三种材料均有杀菌作用,这三种材料单独分开杀菌效果并不强,联合起来却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可以治疗脚气。
专家表示,最好连泡一个月以上,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清除脚上的真菌,有些甚至是藏在脚趾缝里,这也就是脚气为什么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生姜盐水治疗脚气的偏方疗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治脚气要有耐心,就算脚气看上去似乎好了,也应该继续耐心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查看详情>>2脚气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脚气常见的预防方法
1、减少公共物品的使用
公共浴池的地板、公共拖鞋上有大量的真菌寄生。所以,尽量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尽量减少在过湿过热的环境下工作。避免共用剪刀和指甲钳剪病甲。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要勤洗脚,在洗脚的时候,尽量避免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要注意趾间的清洁。在洗完脚之后,需用毛巾把脚擦干再穿鞋和袜子。
要尽量少穿不透气的鞋和袜子。特别是喜欢穿运动鞋的年轻人,最好能准备两双鞋子交替着穿,闲置的那双鞋可以放在阳光下晾晒,保持鞋子干爽。容易出脚汗的人宜穿棉线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
3、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脚气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的,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相互感染。所以,在家中的个人物品最好能专人专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及洗脸、洗脚盆、拖鞋等物品,和脚气患者的物品更要分离,减少相互感染的几率。家中有脚气的人可用2%福尔马林溶液喷洒鞋内。其实,像毛巾、浴巾等物品的定期清洁、消毒很重要,最简单的消毒方式是把毛巾放在搪瓷盆中,用开水煮10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暴晒。
以上是我们网站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关于脚气的预防措施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会对带来帮助。专家提示,在与脚气这种疾病进行对抗时,千万不要焦虑烦躁的情绪,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
查看详情>>3脚气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
二发病机制
足癣发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碱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当皮肤一直保持在潮湿的状况,表皮尤其是脚掌最容易孳生真菌,当真菌大量繁植并入侵皮层,便诱发脚气。
脚掌潮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脚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没有确实把脚掌特别是趾缝擦干;穿着包得紧紧的鞋子如高筒运动鞋;穿着吸汗力差或透气不好的袜子;身处炎热或潮湿的环境。
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中医
脚气,病名。即《肘后备急方》卷三。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
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详见各条。
4脚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我妹妹非常容易的脚气,也就是在我们村里常说的汗脚,我们一家人经常因为她而七嘴八舌的找各种治疗的方法,这正是因此,我对脚气的症状还是比较了解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点然后严重了还会溃烂等等。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只要是脚上出现小红点点就是脚气了,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一些疾病导致脚上出现过敏等等的反应,也要注意辨别才行,注意对症下药是解决疾病的根本方法。汗脚的人尤其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判断自己的脚气。
5不同类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众所周知脚气产生的气味让人厌烦,患者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并伴有自卑感,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多了解些脚气的诊断常识,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脚气的鉴别诊断方法介绍。
1、水疱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1汗疱型。临床上,水疱型足癣与汗疱疹都有位于表皮深处散在或聚集的成群水疱,并伴有手足多汗等症状。容易将两者相混淆。
汗疱疹汗疱疹【译】:一种发生于掌跖、趾指侧、趾指间的复发性炎症疾病常伴有手足多汗,夏日多见。它是皮肤的湿疹样反应。精神紧张、抑郁常是本病促发因素。局部病灶的癣菌感染导致癣菌疹、接触物的刺激、过敏、个人体质、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汗疱疹的典型皮疹为多数粟米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分散或成群发生在掌跖、指趾侧面与指趾间。跖部分布相对较少见,往往对称。水疱早期透明,以后变浑浊。邻近水疱可相互融合成豌豆大小或更大的水疱。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2-3周内多自行吸收消退,形成领圈状脱屑。或因搔抓而表皮脱落、结痂,严重时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自觉灼热、瘙痒,易复发。病程可持续数周、数月不等。有些病例往往每年定期发作,经过数年后可自行痊愈。汗疱疹发病一般是双侧对称。真菌学检查阴性是鉴别于足癣的重要手段之一。
汗疱疹与水疱型手足癣的病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亦不相同。汗疱疹的治疗原则是减少手足多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抗组胺制剂如氧苯那敏等。必要时应用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物。早期水疱性损害可外用止痒收敛洗剂,如方法1:用消毒过的针挑破水疱涂上居维那儿愈霸。方法2:复方醋酸铝溶液或复方硫酸酮溶液稀释后局部湿敷。已经剥脱干燥疼痛者,可外用20%尿素脂,或2%水杨酸软膏等。
2掌跖脓疱病。掌跖脓疱病一一种病因不明,仅发生于掌跖、发生成簇的无菌性表皮内脓疱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妊娠、创伤、内分泌疾病和对各种局部治疗的反应均可作为刺激因子而激发本病。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与气候、职业、环境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皮疹常发生掌跖的中央部位和掌大小鱼际,可逐渐蔓延到掌跖各处及其侧面,包括指趾的屈面。但指趾蹼及指趾甲不受累及是特征。原发损害是局限在边界不清的红斑基底上的角质下层表皮内脓疱或水疱。水疱由针尖大小不断增大,中心出现小黄点,外面透明,黄点向外扩展,在数小时内迅速变成脓疱。脓疱直径约2-5厘米。经过2-3天到2周,脓疱即干燥结痂变成棕色鳞屑而脱落。继之新的成簇脓疱又相继出现,往往最后发生在斑片的边缘。脓疱亦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但迅速被红斑和鳞屑所围绕。红斑可弥漫性增大,亦可被正常皮肤分隔而孤立存在。病情稳定时以潮红、脱屑为主,有时干裂、疼痛,但常呈周期性急性发作。如此反复发作可达数十年。掌跖部皮肤增厚、发红,表面有大量鳞屑剥脱。半数患者在皮疹加剧前有严重的掌跖瘙痒,少数患者有疼痛和肿胀,没有全身症状。病变做真菌检查学检查阴性。
本病治疗可采用雷公藤多甙片、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也可用氨苯砜。如急性发作上述诸药不能控制,可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但停药易复发。局部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
2、浸渍糜烂型脚气的鉴诊断别
急性湿疹亦可有糜烂渗液、皮肤浸渍等,与本型足癣相类似。湿疹是一种与过敏因素有关的疾病,病中或许能找到可疑过敏物。同时湿疹的皮疹多形性,可有粟米大小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浸渍等情况同时存在。发病一般对称性,以暴露部位多见。往往全身各处均可发生类似皮疹,不仅限于足部。在肥皂洗、热水烫、饮酒、刺激性饮食后常加重。病情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可逐渐转变为厚、浸润、粗糙和苔癣样病变等而转变为慢性湿疹。局部真菌检查阴性抗过敏治疗有效。转变为慢性湿疹时,有时因干燥而开裂,需与角化过度型脚气鉴别。
3、丘疹鳞屑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始发于掌跖、以鳞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若病变仅发生于足跖部时需与丘疹鳞屑型足癣鉴别。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多见于青壮年。皮损初起时为针尖大小白色斑点,为各部分表皮角质层与其下组织分离而形成。以后向四周逐渐扩大,像干瘪的水疱疱壁,中央容易自然破裂或被撕落形成薄纸样的鳞屑。鳞屑下皮肤基本完全正常,没有炎症现象。新的脱屑点不断增多、扩大、相互融合,累及整个掌跖,使在掌跖部形成一片征鳞屑斑。约2-3周鳞屑自然脱落而痊愈。但常会复发,有时一年疼痛等不适感。皮损主要分布于掌跖部,也见于指趾侧面。脱屑严重时可外用滋润的霜或软膏,以减轻较干燥不适的患者症状。
而丘疹鳞屑型脚气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重。鳞屑为小片状,同时伴有炎症现象而常有小丘疹等其他皮损存在。皮损一般分布不对称,一般不能自愈。真菌检查可阳性。抗真菌药物治疗可痊愈。
4、角化过度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角化过度型脚气和掌跖角化证均有皮肤角化过度、增厚和皲裂引起疼痛的症状,临床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掌跖角化症是由于掌跖增厚。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发病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常在出生后3-12个月发生,2岁时已能明显察觉。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日趋严重,症状轻者仅有掌跖局部皮肤粗糙,严重者在掌跨部出现弥漫性青紫色红斑的基础上,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形成境界清楚的坚硬角质斑块。表面光滑,对称分布。受累区与正常皮肤仅隔以狭窄的红斑,患部常弹性消失而发生皲裂,严重患者掌跖如树皮状,常因手足皲裂疼痛而致手足活动困难,在寒冷季节,上述症状加重更加明显。损害基本上严格局限于掌跖部,掌和跖可单独受累,也可同时同样受累。局部一般无炎症,有时趾、指甲增厚、变形,往往伴有多汗症状。皮损局部真菌检查阴性。
掌跖角化症往往有家族史,家庭各个成员的严重程度不同。一旦得病,终生存在。并可因创伤而加重,无特效治疗方法。局部可试用角质溶解剂和保护剂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
温馨提示:脚气在夏天发病率高,治疗不妥当易引起并发症,而且还极易传染给他人,因此,脚气的早期治疗是重中之重。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