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气管炎

小儿急性气管炎

儿童咳嗽在冬季来说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儿童咳嗽分为很多种的类型,而且其中比较典型的咳嗽就是冬季的外感风寒型咳嗽、风热型咳嗽、肺燥型咳嗽等这三种。如果儿童咳嗽不止的话,在治疗咳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下饮食方面的事情,因为如果你误食一些食物,它们会加重咳嗽的病状,这样一边吃药而又误食食物加重咳嗽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咳嗽的饮食注意事项。

目录 小儿急性气管炎的注意事项 小儿急性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小儿急性气管炎的食疗方 小儿急性气管炎的养生方法 小儿急性气管炎患者怎么办

1小儿急性气管炎的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症状:初起咳嗽时痰稀或痰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兼头痛、舌苔薄白等症状。忌吃生冷黏糯滋腻之物,如香蕉、柿子、蚌肉、螃蟹等。

  2.风热型咳嗽:症状:咳痰黄稠,咳而不爽,或兼有口渴咽痛、发热声哑,以及舌苔薄黄等情况。

  食物上宜吃梨子、无花果、薄荷、胖大海、西瓜、鸭蛋、金银花等。忌吃辛热黏滋补益之品,如龙眼肉、狗肉、胡椒等。

  3.肺燥型咳嗽: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鼻燥咽干,舌苔薄而少津。宜吃蜂蜜、甘蔗、橄榄、鸭肉、白木耳等。忌吃香燥、煎炸、温热、辛辣的食物,如爆米花、炒花生、辣椒,并避开烟酒等。

2小儿急性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1、病史;急性支气管炎一般在发病前无支气管炎的病史,即无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而慢性支气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

  2、病程及症状: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快,开始为干咳,以后咳粘痰或脓性痰。常伴胸骨后闷胀或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在3~5天内好转,但咳嗽、咳痰症状常持续2~3周才恢复。而慢性支气管炎则以长期、反复而逐渐加重的咳嗽为突出症状,伴有咳痰。咳痰症状与感染与否有关,时轻时重。还可伴有喘息,病程迁延。

  3、并发症:急性支气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中医调理。中医们认为,像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它的标在肺,基要在肾。也就是说,看上去咳嗽像是肺部的一个疾病,但是从本质上面来说是肾虚,肺控制呼,肾控制吸,肺控制宣发,肾控制纳气。

3小儿急性气管炎的食疗方

  方1、葱白粥

  组成:糯米6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茎,米醋5毫升。

  用法:糯米生姜捣烂,加入葱白米醋煮粥,趁热饮用,并温覆取汗。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初起,痰白稀薄,头痛恶风,不发热。

  方2、姜糖饮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洗净,切丝,以沸水冲泡,盖5分钟,调入红糖,应有足够辛辣味,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和胃。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咳嗽痰稀,鼻流清涕,头痛恶风者。

  方3、生姜饴糖煎

  组成:生姜10克,饴糖5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不发热,畏寒,痰稀,流涕者。

  来源:民间验方。

4小儿急性气管炎的养生方法

  1、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

  2、多喂水。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3、营养充分。宝宝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上发热及细菌毒素能够影响肠胃功能,容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家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宝宝选择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得很烂的面条、鸡蛋羹、新鲜的蔬菜汁和水果汁等。

  4、退热。宝宝患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宝宝有发烧现象,家长应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当体温高于39.5℃,可使用头部冷敷或温水擦浴的方式物理降温。但是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5小儿急性气管炎患者怎么办

  1.一般治疗

  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

  2.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复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

  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顺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外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可随证选加其它药物1~2味:

  ①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

  ②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

  ③咳嗽重时加前胡9g或百部9g。

  ④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

  ⑤痰多时加葶苈子9g,蒌仁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