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几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通病。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玩手机、看剧、打游戏……都有可能变成颈椎病找上门的元凶。不过这些病因似乎都与我们的姿势有关,那么颈椎病的病因可能和什么有关,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录
1颈椎病的病因可能和什么有关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这是颈椎病的病因。
2、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这是颈椎病的病因。
第三、颈椎病的病因还有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第四、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第五、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这些都是颈椎病的病因。
颈椎病的病因可能和什么有关,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引发颈椎病,大家要做好预防工作。
2你是哪种颈椎病
广义和狭义颈椎病
颈椎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发生在颈椎脊柱段上的任何疾病,包括结核、肿瘤、风湿等引起的疾病;狭义,即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颈椎病患者多数开始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
颈椎病可以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其他型(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那么,每种颈椎病的症状如何呢?该如何从不同的症状来判断自己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有: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点头、摇头、转头;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涨、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中发病最高、最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左右。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在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或麻木可以偶尔发作,也可是持续性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多见于30~50岁,近年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一般起病缓慢。男性多于女性。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1.眩晕。几乎每位患者都有轻重不一的眩晕感觉,多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到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好像自身和周围景物都沿着一定方向旋转;也有的患者感到自身和地面有移动、倾斜及摇摆感。
2.猝倒。猝倒是本型特有的症状。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患者可突然感到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3.血管性头痛。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疼痛呈持续性,往往在晨起、头部活动、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脊髓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多可造成肢体瘫痪,致残率高。
1.下肢麻木、沉重感。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患者双脚有踩棉花感,行走困难。
2.上肢麻木、疼痛。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
3.捆绑感。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下肢有捆绑感。
4.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直至出现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3颈椎病可吃三类药
1.用于止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常用于脖子痛、肩膀痛,以及上肢麻木的病人,主要针对因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损伤性炎症,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这类药用得较多的有:扑热息痛、布洛芬、萘丁美酮、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些止痛药会影响肠胃功能,应该小心服用。
2.营养神经的药。颈椎病常常会累及神经,导致神经承受的压力增加,而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让神经变得更“强壮”,进而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这类药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颈椎病,比较常见的有维生素B1、B12等。
3.改善血流供应、扩张血管的药。血管受到压迫也是颈椎病带来的问题之一,有些人出现的头晕等症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通过药物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药物有维脑路通片,以及烟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
除了上述3类药以外,患者也可以针对各自不同的症状选择药物,如某些患者出现了炎性水肿,可能就需要吃些脱水的药。此外,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患者也可以考虑试试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成药。对于急性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脊髓水肿,则需用脱水及激素类药物。
最后,选择哪种药物、怎样综合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颈椎病的针灸疗法
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多种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患有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5颈椎病的诊断方法
如今颈椎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个人颈部问题程度不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许多人虽然颈部感到比以前不舒服了,但也没到颈椎病的程度。随着对颈椎病的认识加深,也出现了判断颈椎病的标准:
(1)病史和症状 中年以上,有慢性发作性颈僵伴有肩臂麻痛,或有头晕、耳鸣、视雾、碎倒症,或有下肢麻沉无力及震颤、瘫痪,或有肢端发凉、紫绀等。
(2)体征 有颈丛、臂丛神经根受挤压表现,或椎动脉、脊前动脉受挤压表现,或有颈脊髓受挤压表现,或有颈交感神经受挤压表现。
(3)X线检查 可有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后突、椎间隙狭窄、椎体缘或钩突骨赘形成、项韧带钙化等表现。
(4)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 三大常规、血沉、抗“O”一般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脑血流图可见左右椎动脉不对称,尤其在转动颈部时,患侧可出现波幅明显下降,脊髓造影可见颈段不全或完全性梗阻等。
临床上若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且上述4项中有3项症状者即可确诊,有2项症状者为可疑,但前3项内有2项症状明显者亦可确诊。
以上便是如何判断颈椎病的方法,发现颈部有异常时 最好去医院检查,如有符合上述标准的,医生需提出相应的就医建议。希望以后能有更加标准的诊断依据,减少颈部有问题的人的痛。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