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我们中医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拔罐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帮助患者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但是究竟拔罐是站着的还是坐着拔好呢?拔罐都有哪些体位呢?关于拔罐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下。
目录
1拔火罐的好处
1、可以平衡阴阳。阳旺盛就会热,阴旺盛就会寒。发热就是阳气旺盛的表现,然而寒战恶寒就是阴气盛实的症状,这时在大椎拔罐可以治疗发热的疾病,在关元是疗寒性的疾病。
2、 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 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可以协助诊断。观察拔罐后体表的变化能够推出疾病的性质,以及内脏的关系。
5、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 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2关于拔罐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 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拔罐时间适当延长 天热时则相对缩短。
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
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
拔罐养生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及时停止就医哦。
3拔火罐留下的紫印含义
有人第一次拔火罐会发现出现紫红色的印子,这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这些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如果您想快速消散的话,可以在做了罐24小时以后,用热敷或者艾灸的方法帮助消散。也可以多按揉一下帮助消散。
上个月我第一次去拔火罐,话说我个人觉得好似还挺严重的,这个印象深刻......刚刚开始那个罐子吸在背上还好,后来背上的肉有一种压迫燃烧的感觉,自己感觉呼吸都有点难受。十分钟后拔罐完成,我瞟了一眼镜子,妈妈咪啊,我的背上布满了一个一个圆形的紫青色的印子,有的地方颜色比较深(形成了紫色的圈圈),有的地方比较浅(颜色鲜艳点,红的)。
我想知道,拔完火罐后印子颜色深是不是表示伤的比较严重啊?有人说拔罐的印子就是淤血?我看和我一起拔罐的阿姨印子是红色的,说她是火气比较大?拔罐师傅说我是湿气比较重,是这样么?
专家介绍:“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p#副标题#e#
拔火罐留下的印子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专家提示,拔火罐虽然技术性不是太高,但是一定要在家小心使用,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
4在家拔火罐的三大隐患
乌龙一:拔火罐后要洗澡
拔火罐后马上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少不了”。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乌龙二: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不少人说火罐这一拔最少要半小时,有的人认为拔出水疱来才能体现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这样观点的比较多。而拔火罐真的是时间越长越好吗?
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p#副标题#e#
乌龙三: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行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地拔,就不信这火罐拔得没效果。大有一种“世上无难症,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其实,这样做也是不行的。
拔火罐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拔满全身,因为这样可以全面治疗,增进治疗效果。可是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拔,这份治病的执着虽然可圈可点,但是对皮肤来说,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5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时,具体选择哪种体位,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拔罐时,可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