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中药

冬季中药泡澡有什么好处

从现代医学上来看,洗澡本身就能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汗毛孔开放,呼吸加快,加入浴水中的中草药成分,能通过开放的皮肤毛孔被吸收;一些挥发性药物的分子,则通过呼吸道吸入,可以达到健身和治病的目的。那么,冬季中药泡澡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中药泡澡有哪些种类 冬季中药泡澡有什么好处 冬季中药泡澡的方法 中药泡澡养生四大要点 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

1中药泡澡有哪些种类

  目前的市场常见的药浴种类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全身浴、坐浴、足浴,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须要把溶解好的药水倒入调好水温和水量的浴盆或浴桶中,然后把身体泡在水里即可。人在泡浴的过程中逐步可以感受到身体发生的变化。

  1、全身浴:对于无禁忌症者可选择全身浴,针对各种亚健康状况,效果显着,刚开始泡浴可能会感觉身体不适,但泡过以后却非常舒适。

  2、坐浴:针对妇科,增强免疫力条例周期不适。不方便全身泡浴者可以选择坐浴。

  3、足浴:适合所有人群,舒经活络、促进睡眠、缓解精神压力、缓解足部及小腿肌肉关节酸痛,方便易用。

  4、瑶浴:主要有、排毒养颜、养心安神、妇科炎症、月子调理、舒筋活络、十二级通脉、减肥降脂、活血化瘀、驱寒去湿等长期使用效果显着。

  5、苗浴:调节血脂、血糖、血压、舒缓疲劳、护肝养肾、养神醒智、骨质增生、缓解疼痛、静脉曲张、排毒散寒、健脾养心、强筋健骨、增强免疫、活血通络。

  6、藏浴:护肝利胆、三高调理、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健脾养胃、排毒养颜滋养卵巢、失眠多梦、腰背酸痛骨质疏松、调理心脑血管。

2冬季中药泡澡有什么好处

  中华药浴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医脏腑经络表里相通,内外循环机理,将相关的药物溶于煮沸的水中,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物效应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总之中药泡澡益处多多,以下分享十点好处: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妇科病。

  3、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3冬季中药泡澡的方法

  菊花泡澡

  配方:鲜菊花500至800克、水

  做法:将菊花与水同时放入锅内熬成汁水,在倒入浴盆等冷却至适宜的温度时即可泡澡。

  功效: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及平肝明目的功效,而用菊花泡澡可让肌肤保持柔嫩。

  葛根泡澡

  配方:葛根50至100克

  做法:将葛根熬煮成汁后,倒入浴盆,待水温适宜后即可泡澡。

  功效:葛根具有除斑消痕的疗效,用葛根泡澡可以消除老年斑及汗斑,比较适合肤色黝黑及中老年人使用。

  蓟草泡澡

  配方:蓟草

  做法:将蓟草洗净后加入锅内熬煮半个小时,煮好后再过滤去渣,然后等温度冷却至适宜的时候即可泡澡。

  功效:蓟草是一种具有止血散瘀的菊科植物,用蓟草泡澡可起到止血的效果,以及可以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桑叶泡澡

  配方:干桑叶100克

  做法:将桑叶放入锅内熬煮10至15分钟后,待水温适宜时即可泡澡。

  功效:桑叶具有散风清热及明目的功效,用桑叶泡澡可令肌肤变得更加柔嫩,尤其适合肌肤粗糙的人使用。

4中药泡澡养生四大要点

  药浴如今越来越流行,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选配适当的中草药,利用煮沸中药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以防治疾病。药浴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也有洗、沐、浴、浸、渍、浇等法。

  需遵循处方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液亦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宜即可洗浴。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

  局部疗效更明显

  药浴包括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沐浴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局部洗浴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透局部皮肤腠理,而发挥清热解毒,消肿除湿,祛风杀虫,止痒,活血行气,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等功效。

  药浴包括头面浴、目浴、手足浴、坐浴等形式。其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也可对病灶局部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局部疗效更为明显。

  简单药浴在家洗

  常用的简单有效药浴有以下几种,可在家自行操作。风油精浴:在浴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会浑身凉爽,防生痱子;十滴水浴:将十滴水3~5支加入浴水,洗浴后,双目清明,体表凉爽舒适。

  尤其适用于小儿初生痱子;仁丹浴:成人在水中加入一包仁丹,小儿加半包,搅拌后使其溶解,浴后神志舒畅,有助消暑祛热提神;翠衣浴:取翠衣(西瓜皮)若干,去皮后捣汁,涂抹身上5~6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或直接用瓜皮搓擦十来分钟,再用水冲净。

  此法不仅可防痱子,常洗还可使皮肤细嫩;菊花浴:取菊花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洗泡20分钟左右,再用水冲净。此浴有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之功,最宜脑力劳动者洗浴;香醋浴:在浴水中加入少许醋,浴后浑身舒适,且头发柔软光泽,易梳理。

  器具、时间有讲究

  全身浸浴用具要求清洁无油腻,内表面光滑无尖、刺、大小合适,质地以木质者最佳,其次为陶、搪瓷等。局部浸浴用具最好用铜质器具,可先煎药,再洗浴,十分方便。铝质次之,最好不用铁质器具,也可先用砂锅、陶器煎煮成浴液,倒入搪瓷、木盆中使用。连续应用浴液时,应使用有盖的容器。用前和用后一定要清洗干净。

  同时,也要注意,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全身药浴。饭前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会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全身药浴后应慢慢从浴盆中起身,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眩晕、摔跤。洗浴时间不可太长,以半小时为宜。

  临睡前不宜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影响睡眠。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外用的药浴药液不可内服。可重复使用,用时加温,一剂药可使用数次,冬季一剂药可使用5~7日,夏季可用2~3日。

  最后,还应注意几类人不宜用药浴。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低下者,热水药浴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心血管负担;另如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重症高血压患者等。但可行局部药浴,治疗范围小,对全身影响不大。(卜一)

5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

  1、中药浴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切勿盲目自行择药。

  2、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全身泡热药浴易发生晕厥,故浴后要慢慢地从浴盆中起身;泡药浴时出现轻度胸闷、口干等不适,可适当饮水或饮料;若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

  6、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