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中药

怎么科学煎中药方法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那么,怎么科学煎中药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中药治疗早泄好吗 怎么科学煎中药方法 中药的进补误区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可解酒的中药

1中药治疗早泄好吗

  中药治疗早泄好吗?我国中药治疗疾病受到很多朋友的喜好,因此很多早泄患者想了解中药治疗早泄好吗?目前治疗早泄的方法很多,而药物治疗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见效比较快,早泄的中药治疗效果好疗程长基本无副作用,那么中药治疗早泄好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中药治疗早泄

  统计资料表明,早泄的发病率占成年男性的35%~50%。不仅影响夫妻性生活的乐趣,并且影响夫妻之间感情。多数与精神、情绪、心理等极为密切。如过分激动、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都可引起早泄。故应树立信心,相信早泄能治愈。

  中医治疗早泄,中医学认为,本病以相火亢进、肾阳不足、肾阴不足,心脾亏损为多见。

  相火亢进:性欲亢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眩头昏、目赤耳鸣、面部烘热、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选用知柏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加龙骨、牡蛎等。

  肾阳不足:性欲减退、腰膝酸痛、面色晦暗、小腹拘急、大便溏池、小便频数、溺后余沥、阳痿早泄、脉细弱。选用金匮肾气丸(地黄、山茱萸、泽泻、丹皮、桂枝、附片、山药)加沙苑蒺藜、龙骨、牡蛎等。

  肾阴不足:阴茎勃起不坚、腰膝酸软、少寐健忘、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脉细数。选用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加乌梅肉等。

  心脾亏损:早泄、气短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怔忡、腹胀便溏、少寐多梦、食少纳呆、头昏健忘、舌质淡、脉细。选用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龙眼肉、枣仁、远志、茯神、当归、木香、生姜、大枣)加金樱子、芡实、煅龙骨、煅牡蛎等。

  常见的中医治疗早泄

  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10克,车前子9克,当归10克,生地、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清泻肝经湿热,适用于肝经湿热所致的早泄。

  生地黄10克,山萸肉、山薬、知母、黄柏、泽泻、丹皮、金樱子各9克,沙苑蒺藜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滋阴潜阳,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早泄。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中药治疗早泄好吗,最后需要提示的是药物只能进行辅助治疗,相比之下,手术的效果要比药物治疗好,而且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怎么科学煎中药方法

  在我们身边,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不少,喜欢看中医的人亦颇多。但是他们却未必懂得如何煎煮中药。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一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邝翠仪,请教这看似简单的“学问”。

  不是任何器皿都可拿来煎药

  不少人为求方便,随便选择器皿来煎煮药物。殊不知,铜锅、锡锅、铝锅都不宜用于煎煮中药。邝翠仪解释,这些器皿在加热过程中,有可能与多种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人们从古到今都沿用陶瓷沙锅不无道理,因为其性质稳定,传热均匀,并且能避免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是煎煮药物的首选。其次,玻璃及搪瓷器皿也可选用。

  煎煮前切忌清洗草药

  很多患者在煎煮中药前习惯清洗草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邝翠仪告诉记者,譬如含有糖和甙类的草药清洗后,这些可溶于水中的药物成分将会丢失,导致药效降低。不过煎煮前的浸泡工序是必要的,可使某些药物成分容易析出,从而提高煎煮液的浓度。一般花、叶、茎为主的药物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为主的药物浸泡60分钟,冬天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药性不同,煎煮方法不一

  药物煎煮多久,火力多大要取决于其药性。煎煮解表药、祛风寒药物(治疗外感风寒、风热感冒症状的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导致药效丧失,应用武火(即大火)煎煮。但在煎煮滋补、调理一类的药物则应先武后文,即开始大火煮沸,然后减低火力慢煎,这样煎出的药液浓度高,药效持久。

  一般来讲,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多次煎煮疗效低

  有实验证明,单味药和复方的第一煎和第二煎占煎出率的70-8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的20%-30%,所以中药汤剂最好煎煮二次,但不赞成煎煮次数过多,因为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分解、水解,在溶出的同时,药效被破坏。

3中药的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4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最后,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药后出现了胃疼等副作用,就应该考虑改为饭后服药。

  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5可解酒的中药

  酗酒、醉酒引起身体不适,中医古来称“酒毒”。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通过摸索,发现某些中药有效,但其机理尚待研究。兹录述于此,供参考。虽然,用中药解酒或许会“第二天舒服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好“酒从口入”关。

  1、枳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

  《滇南本草》明确提出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世医得效方》拟枳子丸治“饮酒多发积”。此外,枳叶也能解酒。

  2、葛根花

  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脾胃论》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3、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还有辟浊之性。《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4、高良姜

  辛热,入脾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5、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辛甘苦、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汤。”

  6、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药品化义》亦载其治“酒伤呕吐”。

  7、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8、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张山雷释其理云:“……止渴醒酒,皆清热之效。”《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9、肉豆蔻

  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此外,《古今医统大全》用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以解酒;《本草纲目》载鸡内金“消酒积”;《得配本草》载“酒,畏枳、葛花、赤豆花、绿豆粉,忌诸甜物,及乳同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解烧酒毒,莱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这些说明解酒之药食不止上述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