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液中含有抗生素,一是因为摄入的食物中残留抗生素,二是因为孩子生病时,家长因爱子心切,为了让孩子早日康复,滥用抗生素所致。《法制晚报》的一份微调查显示,孩子生病时,6成家长都会因需使用抗生素。宝宝感冒发烧或是其他疾病,很多妈妈们都爱给宝宝服用抗生素,认为是治疗效果好的药,其实,抗生素副作用大,给宝宝滥用抗生素会带来一定的危害。那么滥用抗生素对宝宝有什么危害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目录
1抗生素滥用引起宝宝听力下降
乱用抗生素轻则损健康,重则致耳聋。中国是抗生素生产、使用大国,年产20余万吨抗生素原料,医院使用率更是高达70%,几乎每个人都对抗生素有一些了解。抗生素的依靠其显著作用被广大人群所接受。
抗生素易导致药物性耳聋
如今孩子感冒、发烧,退烧药、抗生素成了家长“对症下药”的不二法门。其实,小儿感冒、发烧,初期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需用抗生素。如果一发烧,就用抗生素,不仅药不对症,还可引起菌群紊乱、耳聋。孩子的听力是很脆弱的,内耳神经细胞非常娇嫩,稍有不慎都会导致其受到损伤。抗生素中的一些种类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耳内神经细胞的损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会导致耳聋,被称为耳毒性药物。
到底有哪些药物会损伤孩子听力呢?
(一)抗生素类: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
(二)其他类药物:保泰松,阿斯匹林,消炎痛,灭滴灵,心得安,本巴比妥,乙胺碘呋酮等。
这些药物均会导致小儿耳聋,为了避免或减少药物中毒性小儿耳聋的发生,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医生要了解药物的性能,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给病人治病时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尤其是面对幼小的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以免给病人造成耳聋。
2、家长要有自我保健意识,要了解耳毒性药物的知识,特别是母亲在孕期(怀孕3个月以内)就应当禁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如链霉素等。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特别是注意有无耳鸣、头晕等现象。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措施。在给患儿看病用药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请教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采取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当自己的小儿患病时,不要随便用药;小儿用药,药物的剂量、浓度都与成人有不同之处,不要将成人的剂量减半给儿童服用,当孩子病情严重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并按医生的处方用药。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各位父母已经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导耳聋的药物了。儿童药物性致聋是不可逆性耳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所以多是采取预防的目的。尤其是当孩子发烧时,应当尽量避免抗生素的使用,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2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别滥用抗生素
饮食不注意伤害宝宝免疫力
这个季节交替时节为何宝宝们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许华教授解释说,一是因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攻击。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长时间不愈也会造成孩子免疫力的下降,更易染病,如此而造成恶性循环。此外,胃肠功能紊乱也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有些家长不知道该怎样疼爱孩子,不懂得合理喂养,不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尤其是在节日期间,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饮食的不节与不洁,可引起孩子胃肠功能紊乱,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患病。
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
另外宝宝们易患呼吸道疾病也与他们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来看,婴幼儿上呼吸道黏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狭窄、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都有病毒、细菌、微生物寄生。当宝宝突然受凉、情绪不好、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害,引起疾病。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实际上是无效的,而且滥用抗生素很容易损伤孩子的免疫功能,反而使孩子更容易患病。
宝宝痰多要勤拍背多喝水
许华教授还提醒,春天乍暖还寒,还是儿童肺炎的好发季节。肺炎好发于0-5岁的低龄儿童,大多是由受凉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成。家长们应特别关注:小儿肺炎大多数先有轻度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或者受凉,此病起病多急骤,有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以升高到39~40℃,可伴有寒战,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如果2个月~4岁儿童不吃奶、不饮水,或者出现紫绀,吸气性胸凹陷,这些表明有重度肺炎,应立即入院治疗。
孩子得肺炎后,应继续喂奶、喂食,多进食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果患儿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哺乳婴儿应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以增强营养与体力,但建议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家长要细心观察病孩的精神、面色、以及鼻腔是否通畅等,痰多要给患儿勤拍背。
此外,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不要整日紧闭门窗,要适度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食醋闭窗薰蒸消毒空气。
3儿童滥用头孢类抗生素会导致结石
扬子晚报讯 记者昨日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获悉,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结石,很多儿童在感冒发烧后挂水,引发腹痛,甚至引起肾衰竭,临床医生对此原因却根本不知晓,其实这是结石在作怪!这样的国内首例抗生素结石病例已被该院教授孙西钊检测证实,实验室数据表明,现在应用极广的头孢类药物曲松钠滥用是造成抗生素结石的罪魁祸首。
孙教授最早分析的抗生素结石病例来自南京市儿童医院,今年3月底,家住兴化农村的6岁男孩斌斌发烧咳嗽,乡卫生院的医生每晚到斌斌家里为他挂头孢输液治疗。连续挂水到第五天时,斌斌喊肚子疼,吃什么都吐。在县医院抽血、B超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怀疑可能是结石,当天转院到南京市儿童医院。4月6 日,斌斌在儿童医院确诊为“右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住院治疗5天后,斌斌终于排出两颗鱼眼睛大小的石头。家人和接诊医生都很奇怪,6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结石?结石送到孙西钊教授实验室后,检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他们曾分析过8970多例结石,这竟然是从未见过的一种新结石,成份是头孢曲松钙,是药物性结石的一种,是使用头孢曲松钠所致。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罗氏芬、菌必治等,约有30余种名称,临床应用极广。
孙西钊专门研究各种结石的形成特点,他曾最先用科学方法证明了三鹿奶粉引发婴幼儿结石的因果关系。有了三鹿奶粉结石的经验,他敏锐意识到,抗生素滥用可能会导致结石,而这此前国内医生根本不知道!
为了进一步验证,孙西钊又研究了新收到的山西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送检的结石,样本来自当地一名年仅一岁的孩子,孩子此前也应用了多天的抗生素,其体内结石也是头孢曲松钠结石。
孙西钊教授分析说,实验研究发现,在尿液生理条件下,治疗剂量的头孢曲松钠在尿中解离后可与游离的钙离子发生置换,结合成为头孢曲松钙,进而形成针尖状晶体。这种晶体相互聚集后体积增大,足以堵塞肾小管,造成晶体附着和滞留,尔后逐步形成临床结石,由于儿童的肾小管比成人细,所以更易导致结石。
孙西钊教授说,以上病例都表明治疗中有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而国内新发现的药物性结石就是滥用抗生素的又一恶果。他说,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按规范,限时限量。这种结石病例也提示临床医生,要禁将头孢曲松钠和含钙制剂联合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B超监测泌尿系统和胆道的结石。
4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一、感冒离不开抗生素
“哎呀,宝宝好像感冒了,快拿点消炎药来。”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很多家长,当孩子稍有点流清鼻涕、咳嗽症状时,就凭经验赶紧给孩子服药,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一种药服用了2天不见效马上给孩子换另一种药。抗生素好像已经成了家庭的万金油。有些父母就诊时也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人体内的细菌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些细菌是不致病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失去屏障保护的时候,体内的细菌才会失衡,外界细菌也更容易侵入,这个时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也能杀病毒
有些家长只要小孩一感冒就想到要吃药,想到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况下,伤风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灭病毒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过家长经常会发现小孩服药一个星期左右症状减轻了,于是有种错觉,以为是药物起了作用,其实不然,孩子体内的免疫机制都有一个反应的时间,当免疫系统开始工作到把病毒抑制住,有一个过程,就算不服用抗生素,10天左右症状也会减轻,称为“自愈性”,这是很多病毒性感冒都有的特性,所以有时医生会建议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三、宝宝腹泻时滥用抗菌素
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从4个月起要添加离乳食品,因此,免不了会出现腹泻,而且宝宝往往表现得又吐又泻,使得父母顾不上找出腹泻的原因,就急着给宝宝用抗菌素。有时,为求快速止泻,甚至好多种同时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长时间,这样做父母才认为保险,包括不应该给宝宝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泻却是越来越重,即使三天两头地带宝宝往医院跑,可仍旧是迁延不愈。其实,这正是由于妈妈滥用抗菌素所致。
抗生素的居家使用
1.家庭常备的抗生素药物要遵循常用、少量、毒小、价低的原则。需要备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类,它主要针对胃肠道的一些细菌感染,比如腹泻。但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要慎用,因为它们属于免疫力比较弱的群体。此外还可备青霉素、阿莫西林,服用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孩子的用量。
2.如果在家自行服用了几天抗生素后没有效果,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告诉医生给宝宝吃的什么药,服用的量等等,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宝宝的情况合理的开出适合宝宝的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杀死细菌都有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还没有过去就换了另外一种抗生素,经常如此的话容易导致机体对两种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
5滥用抗生素对宝宝有什么危害
1.易致肝肾受损
因为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在其代谢过程中已经对肝、肾器官产生损害,而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残害或潜在地残害,首当其冲就是肝、肾两个器官。
2.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也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患儿病情;还会增加小孩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湿疹、哮喘等疾病。
3.出现耐药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一旦生病,就会用更多的抗生素对抗致病菌,致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就会加速基因变异。
4.可致营养不良
抗生素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道内益生菌减少,会导致一些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5. 缺乏维生素K
因为维生素K是人体肠道益生菌合成,受抗生素的影响肠道内益生菌减少,所以维生素K也就随之减少。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其缺乏会导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情况出现。
6.破坏儿童免疫力
抗生素杀死细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仿细菌所需营养成分的结构,让细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获得其他营养,最后把细菌“饿死”。长期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身体就会对抗生素产生依懒性,儿童体内的免疫力变得越来越“懒”,不会主动的对抗细菌,致使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