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宽裕想怀孕的女性也特别的多了,可是怀孕之后正确的保健各位女性真的知道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孕妈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比如怀孕之后不少的准妈妈出现了牙龈炎的情况,给准妈妈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专家介绍,怀孕之后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会导致准妈妈出现牙龈炎的情况。
目录
1准妈妈护理牙齿的九大要素
要素1:孕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孕期进行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所以孕前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清洗牙齿,去除结石、菌斑及色素等有害物质)。
要素2:孕期摄取充足钙质
胎儿骨骼形成需要大量的钙质,孕妈咪的牙齿最容易由于受到酸性物质的腐蚀而引起龋坏。孕妈咪应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以补充自身及胎宝贝对钙的需要,还能保护自身的牙齿健康。
要素3:吃过食物勤漱口
有些孕妈咪喜欢吃酸味食物,吃过酸味食物后可要及时用白水漱漱口,尽量降低牙齿所受的腐蚀。少吃甜食,因为甜食入口之后都会变成酸性物质。而且孕吐现象中倒流的胃酸也会伤害牙齿,此时也需要及时用白水漱漱口。
要素4:选用软毛牙刷
妊娠期间,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变化,牙龈黏膜充血、水肿,孕妈咪应选用软毛牙刷,每3-6个月更换1次。
建议孕妈咪每天吃过早、中、晚饭后的3分钟内,用软毛牙刷刷牙,每次3分钟。以免餐后细菌在牙齿表面沉积,形成龋齿。
要素5:功能牙膏缓解牙齿不适
如果孕妈咪出现龋齿现象,可选用含氟牙膏;如果有出血、水肿,可选用消炎止血的药物牙膏,如添加了黄苓、冰片、薄荷、金银花等中草药精华的牙膏,它们具有止血和杀菌清凉功效,牙周病患者使用后会感觉清爽舒适。
要素6:牙线帮助清洁牙齿
牙线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洁牙用具,多用尼龙、涤纶或丝线制成,牙线大多是扁形的,
不宜太粗或太细,用以剔除牙刷不易刷到的牙缝中的食物残留和牙面上的软垢。
要素7:使用牙签和漱口水
牙签是清洁牙齿间隙很好的工具,在办公室或在外就餐不方便刷牙时,可用漱口水漱口,随时清洁牙齿。
要素8:经常叩齿使牙齿坚固
上下叩齿动作不仅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同时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其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洁齿的作用。
要素9:多吃粗纤维食物
进食粗纤维食物时,能使咀嚼时间延长,咀嚼力增加,对牙周组织产生正常的生理性刺激,有利于健齿固齿。
2宝宝怎么正确清洁牙齿方法
尚未出牙前清洁时机:每次喂食后。
步骤
(1)准备开水----冬天可以用热水,但注意水温不可过高。
(2)将纱布沾湿、拧干。
(3)把湿纱布圈套在食指上。
(4)用湿纱布将宝宝嘴里的奶渣清洁干净。
(5)清洁时应特别注意牙龈、舌头等奶渣容易残留的部位,但如果擦不干净,也不必太用力,以免脱皮造成宝宝吞咽困难。
·孩子长牙后清洁时机:每次进食后。
开始时,最好在轻松的环境里,在游戏的方式进行,好让孩子上刷牙。6岁以上的孩子,爸妈就可以开始指导他如何在浴室照着镜子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式为刷牙时,刷柄保持水平,将刷毛以45度角放在牙齿与牙龄交接处(可以按摩牙龈),以清洁牙齿牙龈交接处的食物残渣。刷上排牙时,刷毛朝上;而刷下排牙时,刷毛则朝下。
·婴幼儿口腔保健
避免将食物咀嚼后,再喂食宝宝。
蛀牙的细菌会通过照顾者(父母或保姆)的唾液传染给孩子。所以婴幼儿的照顾者,也应做好口腔保健,并避免将食物咀嚼后,再喂食宝宝。
·均衡饮食
牙齿的健康需要均衡及足够的五大类营养素,所以应从添加辅食时,就养成孩子多吃纤维食物、多喝水、少吃含糖食物的饮食习惯。此外,也要注意孩子吃饭的速度。因为有含饭习惯的孩子特别容易有蛀牙,而且常常是发生在不容易被发现的界面,故应养成孩子在一定时间之内将饭吃完的习惯。
·避免宝宝含着奶瓶睡觉或睡前喝完牛奶就睡觉
孩子长时期含着奶瓶睡觉,或睡前喝完牛奶就睡,会造成牙齿长时间浸泡在酸性环境中,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乳牙脱钙,进而导致蛀牙,因此应该避免。
一岁开始,每三个月至半年带孩子做一次彻底的口腔检查。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减少幼儿早期性龋齿的发生,所以全家人都该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3如何给婴儿清洁口腔
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2、评估:小儿病情,口腔情况(有无出血、溃疡、感染等),解释。
注:此为医生需用,家庭常规护理可略过此步骤。
3、用物准备:治疗碗2个(分别盛制霉菌素甘油、2%碳酸氢钠溶液棉签)压舌板(家用筷子等)、电筒、弯盘、小胶单、水杯(盛温开水)、棉签、纸巾。
4、检查:先让婴儿侧卧位,用小毛巾或围嘴袋围在小儿的颌下,以防止护理时沾湿衣服,并置弯盘于口角旁 电筒检查口腔。
清洗口腔
1、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口唇。
2、以2%碳酸氢钠溶液棉签擦洗颊部、牙龈、硬腭、舌面(勿触及咽部、横向擦洗)。
3、以制霉菌素甘油棉签擦洗颊部(弧形擦洗)牙龈、硬腭、舌面(勿触及及咽部 横向擦洗)、温开水湿润口唇。张口不合作的小儿,爸妈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儿的两颊,使其张口,必要时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帮助撑开口腔。
4、清洗后护理:口腔护理后,用小毛巾把小儿嘴角擦干净。口唇有干裂的可涂消毒过的干净植物油;口腔溃疡者可涂金霉素鱼肝油;鹅口疮可涂制霉菌素甘油,或根据需要遵医嘱涂其他药物。
整理:
1、整理床位,协助小儿取舒适体位。
2、整理用物、分类处理 洗手、记录。
护理要点:
1、动作轻柔。
2、擦洗时应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卫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脏污染。擦洗一个部位要更换一个棉签。
3、棉签不可过湿,以防止小儿将液体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险。
4婴儿口腔护理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5刷牙的原因
1、食物
日常生活饮食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食用有颜色的食物。除了豆腐,鸡蛋等浅颜色的食物外,其他绝大多数的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美食,都是导致黄牙原因。牙齿表面存在多种细菌,它们在牙齿表面分泌许多黏性物质。烟草(吸烟或咀嚼烟草)、喝茶、饮咖啡、可乐、红酒,及有颜色的食物等等的摄入,都会在我们的牙齿上留下色素。这些色素吸附在这些黏性物质上,逐步使牙齿表面变黄或变黑。日积月累,这些物质还会从牙齿表面逐渐深入牙齿内部,形成内部污渍,使牙齿内部也慢慢变色,这种牙齿被成为外源性染色牙齿。也就是说,生活中只要牙齿对颜色有“亲密接触”,都完全拥有了被染色变黄的可能!
2、药物和水质
在牙齿发育时,特别是8岁以下儿童,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引起牙齿变色为四环素牙。有些地区,特别是有些山区,由于水中含氟量高,过多地饮用氟会让牙齿发黄,而且不是1~2个牙齿,是满口大黄牙,成为氟斑牙。这些染色牙齿被称为内源性染色牙。这些“病态”牙齿,深色色素埋藏在牙齿的深层,是日常刷牙无法触及的,只有通过特殊的美白方法才能令牙齿“脱胎换骨”。
3、卫生习惯
有些人不注意口腔卫生,没有早晚正确刷牙的习惯,使牙齿表面堆积一层食物残渣、软垢、牙石、烟渍、茶渍等“劣迹”。这些黄牙并不是牙齿本身发黄,而是不注意口腔卫生造成的。
4、龄性黄牙
我们永远无法抵抗的,就是自然的老化。随年龄增长,我们的牙齿难抵沧桑,颜色逐渐黯淡发黄。岁月使皮肤留下皱纹,同样也能让牙齿不再亮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