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眼科 >斜视

斜视术后应该怎样配镜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

目录 斜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斜视术后应该怎样配镜 斜视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日常应如何预防孩子患上斜视 斜视会带来什么症状呢

1斜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斜视(目偏视)。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二、皮肤针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2斜视术后应该怎样配镜

  眼镜度数为何越戴越深

  配镜度数、瞳距不准确,或戴镜后仍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过度,未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等,都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调查报告显示,不会正确使用眼镜,不注意保护眼睛,已成为众多市民的“通病”。视力保健应该是终身性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视力变化较快,切莫等到有明显的视力变化时才引起重视。一般每年到医院检查一次,根据屈光变化情况,更换镜片。如果度数变化较大,不管戴什么样的镜片都需更换。

  眼镜也要人“伺候”

  保护眼镜的正确方法是:保护好镜片,不要磨损,小心轻放,不要与锐利物放在一处。双手摘戴,防镜架变形。定期用清洁液擦洗镜片。配戴隐形眼镜更应注意卫生,戴前洗手,剪指甲。眼部感染、眼部受伤、干眼、镜片损坏时禁戴隐形眼镜。最好选择质量好的镜片,定期保养,清洗消毒,避免杂质沉着引起眼部感染或损伤。一旦出现眼部不适感,立即停戴,及时就诊眼科。

  镜片不能“超期服役”

  目前市场上的树脂镜片每2~3年更换一次为宜。作为光学产品,眼镜镜片一旦有划痕,就会影响光学矫正性能。除了定期验光外,还应每半年一次到原配的眼镜店检查视力状况,并进行镜片护理。许多人在选择配镜地点上持无所谓态度,方便、就近、价格低廉等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个别人甚至认为配眼镜就是选个镜架镜片,简单得很。陈梅珠主任指出,由于每个人的屈光状态不同,眼调节状况不同,所以合适的眼镜必须进行个体化的验配,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保障,才能做到良好的视力矫正。建议消费者最好去正规眼镜专业店验光配镜。

3斜视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1、红薯叶煮羊肝

  食材:鲜嫩红薯叶100克、羊肝90克。

  做法:将鲜嫩红薯叶和羊肝共同煮食(勿久煮)。每日1次,连服5-7天。

  羊肝益血,补肝,明日。治血虚萎黄羸瘦,肝虚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紊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

  2、夜明砂猪肝方

  食材:猪肝90-120克、夜明砂15克。

  做法:猪肝切碎,夜明砂煎汤,去渣后,煮熟猪肝,饮汤食肝。每日1剂,连服2-3剂。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猪肝中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 身体发育。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常吃猪肝可逐渐消除眼科病症。据近代医学研究发现猪肝具有多种抗癌物质如维生素C、硒等而且肝脏还具有较强的抑癌能力含有抗疲劳的特殊物质。

  3、菠菜谷精草羊肝方

  食材:菠菜500克、羊肝1个、薄帆草15克。

  做法:将菠菜、羊肝、薄帆草加水煎服。食肝饮汤,每日1剂,连服3-4剂。

  菠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胡萝卜素、蛋白质、铁、磷、草酸等。

4日常应如何预防孩子患上斜视

  斜视有外斜和内斜之分,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斜白眼”,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小孩子的斜视以内斜居多。

  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这些肌肉受神经支配,相互牵拉配合,以协调眼球的动作,使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很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两眼斜视。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

  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的斜视多是由抚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现斜视。

  斜视简易测试法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时会有斜视的状况,你可以在家里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斜视。

  具体的方法是: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

  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 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者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经常变换睡眠的体位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5斜视会带来什么症状呢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孺。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

  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为神经传导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碍致一条或数条眼外肌麻痹而发生双眼视轴分离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

  确定了斜视患者为共转性或非共转性斜视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转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则按麻痹神经或功能障碍眼外肌命名,如动眼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众多,且双眼视物时的协调运动有多条眼肌参与,使斜视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要了解斜视就必须首先明确双眼眼肌协同运动和双眼单视的形成机制。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其中内外直肌的作用比较简单,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的作用。

  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则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各眼肌位置及主要作用方向如图28,29所示。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必须协调一致,使双眼能够同时注视单一目标,这种功能需要双眼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双眼视物时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肌肉协调运动,以双眼水平向运动为例:当向右方注视时,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收缩,同时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松弛使双眼向右侧转动,其转动角度要保持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