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患有胃病症状的人数是相当巨大的,胃病的存在,不仅仅带给自己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面对很多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大饱口福的遗憾,而胃病的治疗也是很艰难的,可以说,很多人都是长期受到胃病的困扰而无可奈何,因此,对于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也是最令大家关心的。
目录
1按压穴位治疗胃痛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接下来是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以上这些方法,在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的同时,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细心的照顾我们的胃。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
2中医治疗胃痛的偏方
脾气虚损: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症见胃脘隐痛,呕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呕血,大便色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宁神。方选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茯神,酸枣仁,砂仁,伏龙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肝火犯胃:因恚怒伤肝,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日久化火,逆犯胃气,失于和降而致。症见吐血鲜红,或呈褐色,便如柏油,嗳气恶心,脘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黄芩,山栀,川楝子,龙胆草,吴茱萸,仙鹤草,甘草等。
瘀血阻络:因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赤芍,广木香,佛手,制没药,制乳香,甘草等。
热伤胃络:因恣食肥甘,偏嗜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日久化热而致。症见脘腹胀闷,衄血呕血,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大便黑干,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苔黄燥,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选三黄泻心汤化裁,药用黄芩,黄连,大黄,赤芍,丹皮,生石膏,知母,生地黄,侧柏炭,大蓟炭,甘草等。
3哺乳期胃痛能吃药吗
哺乳期是对胎儿来说很重要的阶段,我们提畅母乳喂养,母乳含有的营养比较丰富,有利宝宝的健康和发育。那么这个时期对于正在哺乳期的妈妈来说,最好不要吃饭,因为生病的话,可能会通过乳汁传播给孩子。通过跟医生的了解让我了解到如果哺乳期是很关键的时期。今天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哺乳期间胃痛能吃药吗
1如果胃痛或生病了尽量不要吃药。补充足够的睡眠,和身体所需的水分每天喝三杯水。
2饮食以青淡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可以预防便秘,杜绝生冷食物,不要喝酒,酒精成份可以能过身体传给宝宝,对宝宝的发育不利
3多吃点面食,或花生等食物。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低热量、高蛋白质的蔬菜
4每次吃饭都不要吃的太饱,可以少食多餐,每次饭食的菜肴可以营养搭配
注意事项:哺乳期的妈妈要有规律地吃三餐,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太少,以不减少用餐次数和营养为标准。建充吃一些能让身体充分吸收的有营养的食品。吃完饭后不要卧床休息,避免消化不良及胀气避免在晚餐后吃点心,点心最好一天一次。议黄绿色蔬菜、豆类及坚果类,每天多吃肉禽鱼蛋,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查看详情>>4在饮食上如何缓解胃痛
我爸爸经常的胃痛,每一次疼起来,我爸爸说跟针扎似的,后来有一次去复查的时候,医生给我们说了几个注意的事项。我爸爸用完之后觉得效果不错,我觉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在家也可以试试。
1平时的三餐不可少: 三餐尽量定时定点,如果到了规定的吃饭时间,肚子饿不饿.都应该主动的进食.避免过饥和过饱,让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一餐尽量的保持食量的大小。
2喝水也要选择对的时间 最好的喝水时间是早上起床空腹的时候,还有每次吃饭的前一小时。吃完饭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
3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饮茶疗法:蜂蜜,红糖,红花,先将红花放入保温杯用开水冲开,在放入蜂蜜,红糖根据个人喜好。随机趁热喝。具有养胃的功效。
查看详情>>5胃痛突然不痛需谨慎
如果你有胃病,而胃部突然不痛了,不一定是好事,还有可能“摊上大事”!
据世界健康管理联盟统计,全球胃病患者已经从1985年的1.5亿人激增至2012年的5亿人,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可能达7亿。在当今社会,各类胃部疾患者在35~45岁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50%。这个庞大的数字提醒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胃,你好吗?
很多胃病患者求医吃药后,病情得到缓解,就不再坚持治疗调养了。但实际上,不痛不一定等于痊愈。对于“不痛”的胃病,尤其要高度警惕,有 可能已成消化道出血或胃癌等严重疾病。因此,年轻人必须加以重视,溃疡并不是小问题,一旦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及,可能导致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 严重后果。
胃健康似乎已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不仅是年轻人,一些老人也因为腰腿疼痛、心脑血管病 等,经常服用止痛药和抗凝剂,忽视了对胃的保护。据聂玉强主任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也带来新的问题, 比如冠心病、风湿骨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人群明显增加,致使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抗炎止痛药,或抗血小板剂的服用越来越多。而服用这类药物,容易损伤胃黏 膜,引起消化性溃疡甚至胃出血。一些老人因为腰腿疼痛、心脑血管病等经常要服用止痛药和抗凝剂,却忽视了对胃的保护。临床研究发现46%-75%长期使用 抗炎药的患者,有出现过胃出血或溃疡的病史。尤其是在美国,每年因此住院的患者更是超过10万人次。
那么,如何避免这类药物对胃的 损伤呢?聂玉强主任建议,先对自己的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检查,做个胃镜,再决定如何治疗、如何吃药。他提醒道,年龄大的人多有老年性疾病,身体可能存在多 种危险因素,不要随意用药。不如先做检查,咨询医生,尽量选择对胃肠道相对安全的止痛药,做到“镇痛”、“保胃”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