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现在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了,它是一种破伤风杆菌由脐部进入新生儿体内,造成的严重急性感染,这种疾病是与分娩时各种不正确和不卫生的护理息息相关的,因此说它是发展中国家的严重问题。那么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呢?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

目录 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案 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脐部护理不当当心新生儿破伤风 哪些疾病易与新生儿破伤风相混淆

1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案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病毒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畅达30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3、止痉药 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可受训,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率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长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7—10天,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2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原因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其芽胞抵抗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与破伤风杆菌繁殖,其产生的痉挛毒素沿神经干、淋巴液等传至脊髓和脑干,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此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

3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尤其是需要剪短脐带的剪刀和接生者的双手,这些会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脐部,而破伤风杆菌正是通过脐部入侵,因此,在接生过程中的这些不达标的卫生和消毒条件都属于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也有通过创伤感染的情况,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新生儿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也会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

  还有一些感染途径比如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也会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4脐部护理不当当心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在宝宝出生1周时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入侵引起的。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长时间未使用的金属制品或有锈迹的金属制品上都附有破伤风杆菌。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因此,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产妇应尽量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分娩,以防接生工具出现意外导致宝宝患病。

5哪些疾病易与新生儿破伤风相混淆

  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患儿常有围生期严重窒息史,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发生惊厥,开始为微小的抽搐,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发作时无牙关紧闭。

  ⒉新生儿颅内出血 惊厥出现较早,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缺氧或难产的足月儿多见,常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缺氧后可表现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牙关紧闭。头颅CT可确诊。

  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发热、全身性痉挛和抽搐,但常有皮肤、黏膜破损感染史或败血症史,很少出现牙关紧闭,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有助于诊断。

  ⒋ 新生儿低钙血症 可表现为惊跳、震颤、惊厥。抽搐发作时常伴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和发绀,但无牙关紧闭。血钙<1.8mmol/L或游离钙<0.9mmol/L 可确诊。早期低钙血症为生后2日内出现,见于低体重儿、窒息、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晚期低血钙为生后3天至3周发生的低血钙,多为足月儿,母亲妊娠期可有小腿腓肠肌痉挛史。

  ⒌胆红素脑病 惊厥、角弓反张发生在严重黄疸的同时,检查血总胆红素≥342μmol/L,早产儿在伴有高危因素时,血总胆红素>171μmol/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