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不仅有季节之分,对于不同的人群也有分别。对于老年人来说,饭后散散步,和老朋友们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真是一件美事,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饮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 那么,老人应该如何正确饮茶呢?老人喝茶有哪些禁忌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目录
1老人饮茶有哪些禁忌呢
饭前饭后不喝
饭前饭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空腹饮茶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胃黏膜炎。正确的做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慢慢小口品饮,并续水两到三次。
量多不喝
血管中进入了大量液体,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会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老人心脏功能较差,特别是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喝茶多,会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另外,大量饮用浓茶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胃不好的老人尤其要注意。
浓茶不喝
茶叶中含有鞣酸,鞣酸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常喝浓茶会阻碍铁的吸收,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老人更要注意。相比淡茶,浓茶所含的咖啡因也容易过量,造成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建议每次泡茶量2克左右。
睡前不喝
茶有提神兴奋、利尿作用。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所以晚间不要喝茶,以免兴奋失眠、多尿,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2小时内就不宜再饮茶,口渴的话改为饮白开水。
隔夜茶不喝
饮茶以现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保健成分减弱,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还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喝了对身体有害无益。
服药不喝
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老年朋友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以及和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不宜用茶水送药,以免影响药效。而中药人参、党参、元胡、曼陀罗、川牛膝、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
适当喝茶对人身体有好处,不同的茶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利尿助消化,醒脑提神,防辐射,预防和抗癌的等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品。老人常年喝茶的确有好处,比如软化血管、清火、抗菌、降压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浓,不喝隔夜茶;再者如果有胃肠病变,尽量不要喝茶,因为茶叶含有鞣质有刺激胃的弊端。
2老人如何正确饮茶呢
科学研究和实践均证明,老年人适当饮茶,有益于健康长寿;如饮茶不当,反会给身体带来不利。
有饮茶嗜好的老年人,也不要一次过多饮茶,一般每次以不超过30毫升为宜,更不可长期大量饮浓茶,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饮茶切忌过量过浓,因为摄入较多的咖啡碱等,可出现失眠、耳鸣、眼花、心律不齐、大量排尿等症状。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果短期内大量饮茶,较多的水分被胃肠吸收后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重心脏负担,有时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如老人原有冠心病、心病等,过量饮茶,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衰加重。因此,有上述心脏病的老人,饮茶宜温宜清淡,晚上不饮茶,晚饭后以喝白开水为好。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大量饮茶,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胃酸也被稀释,使胃肠道的杀灭病菌的防卫功能降低,一旦致病菌进入,易感染胃肠道疾病。老年人如果常饮浓茶,茶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块状的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加重便秘。
老年人肾功能逐渐衰退,常出现尿失禁等症状,饮茶过多过浓,茶咖啡碱等的利尿作用必然加重肾脏负担及尿失禁症状,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3老人饮茶有什么好处呢
1、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临床实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2、增强记忆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功能逐渐减退,喝茶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记忆力。茶氨酸与EGCG一同对于改善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人的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和左旋茶氨酸能够改善经历轻微认知损伤病人的记忆。关于EGCG在老鼠身上的研究表明,EGCG帮助记忆是通过提高新的脑细胞生成的生产力来实现的。
3、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的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4、有利于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喝茶是改善整体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因素。在42,093个日本人中进行了人口学测验。这项研究发现喝绿茶与较少的心理疾病和紊乱有着密切联系。喝茶的积极影响也同样在一项1,058名日本老年人的研究中得到证明。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茶氨酸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焦虑和其他症状。
4饮茶的方式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衍生了数千年的饮茶史,饮茶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伴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而进步,形成了今天以泡茶为主的丰富多彩的饮用方式。
1)唐前茶叶利用:此阶段主要以煎茶汁治病的药饮为主,煮出的茶水,其滋味苦涩,故称茶为"苦荼"。而后茶逐渐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即所谓的“可煮作羹饮”的饮用方式。
2)唐代烹茶:至唐代饮茶逐步在民间流传开来,逐渐兴盛成为国饮。当时以烹煎为主,将茶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此种饮用方法早在三国时就有,唐代逐步流行,盛于宋。即张揖在《广雅》所载的:“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此法是后来冲饮法的先驱,此时烹制的茶汤中要加“愈、姜、桔子”饮用,陆羽在《茶经》中坚决反对在茶汤中加调料,主张品饮茶的本味。表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在发展变化中。唐代饮茶除了煎茶之外,还有煮茶、庵茶等。
3)宋代点茶: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福建所产的“龙团凤饼”扬名天下。点茶用茶饼,饮茶时先炙茶,后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茶末要求很细,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点茶追求茶的色、香、味之纯及动作技艺的优美。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同时饮茶已广泛流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4)明清泡茶:到了明代,朱元璋下令贡茶改制,“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极大推动了散茶的发展,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朱权的“崇新改易”使饮茶方式变得简约,发展成为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饮用方法。人们热衷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
5哪些人不适宜饮茶呢
1.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2.肝脏病人忌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若肝脏有病,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3.神经衰弱慎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神经衰弱饮浓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会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饮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饮花茶,午后饮绿茶,晚上不饮茶。这样,患者会白天精神振奋,夜间静气舒心,可以早点入睡。
4.孕妇忌饮茶
尤其是不宜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5.溃疡病患者慎饮茶
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6.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