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牙周病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牙周病不是单纯的一种口腔牙齿疾病,而是牙周炎与牙龈病的总称,以青少年、儿童较为常见。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方面?牙周病不仅仅是影响到人体的口腔问题,而且会危害身体的健康,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叙述下牙周病的危害。

目录 牙周病的原因与应对 得了牙周病应该注意什么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如何有效预防牙周炎出现 牙周炎患者的具体发病症状

1牙周病的原因与应对

  牙周病的概念是牙龈组织的一些疾病以及牙周炎。牙周病可以说是很突出的口腔健康问题,因为涵盖的情况比较多。所以了解牙周病的原因与应对就很必要了。

  1对牙齿的清洁不足可以说是引起牙周病最大的原因,部分人嫌刷牙麻烦往往选择漱口了事,其实对于附着在牙齿周围的细菌来说,仅仅水冲洗是去除不掉的。要保证每天两次刷牙,午睡醒来后也可以刷牙。刷牙时注意牙齿的各个面都应当刷到,一些比较角落的地方可以配合牙线来清理,防止细菌在角落滋生。

  2老年人中使用假牙的大有人在,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注意保持假牙的清洁,保证清洁的次数。因为老年人情况相对特殊一些应当定时要医院检查口腔中的卫生情况。定期到医院洗牙也是一种保持清洁的方法,半年一次就行。

  3有些人有着口呼吸的习惯,这种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正,口不同于鼻子中有黏膜可以阻挡许多污染物,口呼吸容易导致感染也是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如果是习惯导致的口呼吸应当在日常多提醒自己,强迫自己改正。慢跑的时候注意用鼻子呼吸可以很好的改正这个习惯,因为口呼吸久了难免会有对健康不利的情况出现。

  注意事项:

  口腔是我们健康很重要的一环,口腔中保持清洁卫生可以很大程度的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可以避免牙齿被细菌影响美观。

查看详情>>

2得了牙周病应该注意什么

  相信在我们身边,我们多多少少会遇见有人患了牙周病,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或者是我们得了这种病,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了?

  1首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预防这种病情的发生,每天早晚,一定要刷牙,并且是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去刷牙,保证牙齿的清洁!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可以很好的预防这种病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受疾病的侵害了,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

  2其次,如果我们得了这种病,我们还可以这样做,避免吃一些太辣的食物,正所谓病从口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才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

  3最后,如果我们得了这种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最好及时的去医院治疗,接受正规的建议,听医生的忠告,好好的检查检查,以免延误病情,而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注意事项:

  不可以吸烟喝酒,不可以吃生冷或者是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早晚刷牙!

查看详情>>

3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牙周病的危害一、增加孕妇早产几率

  孕妇患上牙周病时,某些牙周细菌和毒素可进入血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分娩动作,甚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产生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危险度增高7.5倍。

  专家说现在已经证明,孕妇患牙周病可能引起早产,牙周病如同吸烟、喝酒一样影响胎儿的发育,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这已经大于抽烟和喝酒对胎儿的影响了。专家说,在怀孕4—6个月期间,只能进行补牙、洗牙等简单的口腔治疗,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口腔治疗容易引起流产,而后三个月则可能引起胎儿早产。

  牙周病的危害二、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患牙周炎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流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

  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炎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显示: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炎者高25%,心梗发生的危险比无牙周炎者高2~3倍;10%~30%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5%脑中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牙周病的危害三、糖尿病人易患牙周炎

  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如果对牙周炎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炎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牙周病的危害四、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

  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牙周病的危害五、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

  一家口腔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患病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7.5倍。 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妊娠期的妇女患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和牙渍等口腔疾病。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炎、牙本质过敏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

  专家说,除对机体健康有影响外,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根暴露、牙齿伸长移位、口臭等症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和社会交往,也已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心理健康的原因。

4如何有效预防牙周炎出现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在刷牙或吃东西的时候,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要及早引起重视,因为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现,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查看龈下牙石情况,以及牙龈萎缩的情况。

  有效提高牙齿及口腔的免疫能力。根据自身的“亚健康”征状,选择使用类似“牙齿黄金”的生物产品,可及早清除龈下牙石,通过给牙龈输送营养,有效恢复、激活牙龈口腔的免疫机能,将牙周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可选购合适的牙膏、牙刷、牙线,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导致牙龈问题的恶化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口腔健康的食物;尽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烟,少喝酒,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

  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预防意识。切勿常喝软饮料,如冰茶、可乐、柠檬汽水等各种碳酸饮料,均会对牙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注意是睡前,刚吃完酸性食物的时候,例如柠檬、西柚汁后,不要马上刷牙,酸性液体容易使牙齿表面的釉质软化,此时刷牙容易破坏牙釉质,导致牙齿损耗,应先漱口,过一段时间后再刷牙。

5牙周炎患者的具体发病症状

  有的时候我们认为牙周炎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种疾病一旦发病以后就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实生活中疾病的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当的高的,疾病出现的大体的原因都是与患者的生活的环境,饮食的习惯是脱不了关系的,因此预防牙周炎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的问题,那么牙周炎疾病的症状表现是怎么样的呢?需要注意牙齿的变化,避免造成更多影响,而且要注意养颜的调理方法,避免造成牙龈出血。

  牙周炎症状具体表现是:

  对于牙周炎有什么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发出血。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

  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而在初期和早期龈炎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它比牙龈颜色的改变出现的早些,而且也较客观。故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周炎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说明牙周炎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

  口腔专家解释说,牙周炎不同于人们日常熟知的龋齿(俗称虫牙),它是发生在牙龈、牙槽骨等支持组织的炎症。为什么孕妇易患牙周病?首先,妊娠期间有些孕妇变得爱吃酸甜食,或是黏性大的食物,口腔环境发生变化。在妊娠中期,许多孕妇妊娠反应明显,一刷牙就容易恶心,就干脆不刷牙。食物残渣在牙齿周围大量沉积,口腔卫生较差,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其次,牙龈也是女性激素的作用器官,妊娠期间性激素大量增多,牙龈对局部刺激反应增强,加重了炎症反应。

  孕妇患牙周病,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等。专家建议,孕妇要避免牙周病,应该在怀孕前进行产检的同时对口腔进行例行检查,及时发现牙周病、龋病、智齿冠周炎等,先治疗再怀孕。

  对于已怀孕的妇女,也可以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平时在家,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三分钟,且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损伤牙龈;饭后漱口,并及时用牙线去除牙缝中残留的食物。在妊娠反应强烈的阶段,至少要坚持用不含抗生素的漱口水饭后、睡前漱口。

  温馨提示:我们只有在平时对于牙周炎的症状有所了解了以后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的做出治疗,其实牙周炎疾病出现在孕妇身上的时候症状也是相当的多的,因此对于孕妇的健康我们才应该重视起来,不能影响到胎儿!我们需要尽早了解这种疾病,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

疾病百科 | 牙周病

挂号科室:口腔科

温馨提示:
上下嗑叩牙齿10~15次,以运动牙根部,起到固齿作用。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 ,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患者并非所有这些组织都同时患病,视局部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二大类。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牙龈和龈乳头变圆纯、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探诊易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有脓液溢出、牙齿松动、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齿龈出血、牙龈出血[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