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剖析

北豆根,别名蝙蝠葛,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蝙蝠葛多年生缠绕藤本,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不耐寒,绝对低温5℃时生长停滞。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目录 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剖析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 北豆根的药理作用 北豆根附方 北豆根的适用人群

1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剖析

  北豆根的功效:

  北豆根别名:黄条香、野豆根、蝙蝠藤。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北豆根主治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脾虚便溏者禁服北豆根,孕妇及有肝病慎服北豆根。

  北豆根如治湿热泻痢,可配黄连、黄芩。

  热毒咽喉肿痛者,北豆根可与射干、玄参、金银花甘草等配伍,以清热利咽止痛。

  北豆根治湿热黄疸,北豆根可配茵陈蒿、栀子、大黄。

  别名:黄条香、野豆根、蝙蝠藤。 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

  用法与用量:3~6g;抗肿瘤可用到9~15g

  北豆根的作用:

  北豆根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善降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食管癌,胃癌,蛇虫咬伤。

  北豆根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开宝本草》

  北豆根疗咽痛,头疮,五痔。止咳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北豆根入散乳毒药中,能消乳岩。《本草经疏》

  北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本草求真》

2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我国各省市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造成中药使用中同名异物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称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将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现象出现。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1:功效差异

  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主治热毒炽盛、火毒蕴结之咽肿、喉痛、喉风、牙龈肿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风湿痛、四肢麻木、肠炎痢疾等。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2:毒性差异

  山豆根: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 能麻痹横隔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肠, 结果出现呼吸抑制和震颠、痉挛、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研究发现,以蝙蝠葛碱所作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4.8~60毫克 剂量用药18天或2~3月,对心脏无不良影响,150毫克以上剂量用药 2~3个月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受损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加重, 所致的是轻度损害, 150毫克以下对肾和肾上腺基本无不良影响。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3:性状差异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黄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周边棕黄色至淡棕色,气微味苦。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又习称为“广豆根”。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茎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支,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不易折断。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表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因此,虽然二者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参碱,毒性大于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碱。2010版《中国药典》中北豆根用量为3~9克,而山豆根用量为3~6克,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无论是经营销售部门还是各医疗单位,均应以药典为准, 将二药分别使用, 切不可相互混用。

3北豆根的药理作用

  【化学成份】北豆根含生物碱山豆根碱、汉防己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叶含青藤碱、尖防已碱、双青藤碱、光千金藤碱、去羟尖防己碱。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抗心律失常作用:北豆根中含有山豆根碱,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是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山豆根碱可提高电刺激引起的心室纤颤阈值,且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②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山豆根碱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和兴奋性的作用,也能延长功能性不应期。并有“钙拮抗剂样”抗Ca2+作用和“奎尼丁样”抑制Na+内流作用。

  ③对心脏收缩和冠脉循环的影响:山豆根碱明显降低兔离体左心房的收缩性,显著减弱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腹腔注射山豆根碱能使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又能对抗腹腔注射CaCl2引起的增加血流量作用。

  ④心肌保护作用:山豆根碱可稳定细胞的膜性结构,维持细胞的代谢功能,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⑤降压作用:山豆根碱静脉给药呈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山豆根碱可使兔及正常与肾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条张力下降,对高钾、钠引起的兔和大鼠胸主动脉收缩有舒张作用,使Na、KCl和CaCl2的剂量效应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山豆根碱对ADP、Adr和AA及胶原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山豆根碱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静脉注射山豆根碱对大鼠血小板血栓和电刺激诱发的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静脉血栓形成无影响。

  抗炎镇痛作用

  北豆根粗总碱,多酚羟基碱和非酚性总碱对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及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豆根碱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水肿、组胺及PGE2所致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及巴豆油性肉芽肿的炎性渗出和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应与肾上腺功能有关。

  抑菌作用

  北豆根脂溶性总碱、多酚羟基碱和山豆根碱对呼吸道致病菌确有抑菌作用,尤其呈对肺炎双球菌效果更为明显。

  肌松作用

  蝙蝠葛根茎中提得的总生物碱的季铵盐及总碱中分离得到的蝙蝠葛苏林碱和山豆根碱均有肌松作用,作用为非去极化型的肌松剂。

  对神经动作电位及突触体钙内流的影响

  山豆根碱能依浓度降低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突触体“快相”45Ca2+内流,但不影响基础45Ca2+内流,故山豆根碱对神经元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有阻滞作用。蝙蝠葛苏林碱是一种P-型Ca2+通道阻滞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易化大脑Ca2+通道,P型Ca2+通道是其作用靶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蝙蝠葛碱衍生物D3具有呼吸兴奋作用,能部分对抗吗啡和甲苯噻嗪所致的呼吸抑制。蝙蝠葛总碱有一定的祛痰镇咳作用。

  其他作用

  几种山豆根碱衍生物对钙调素激活的人红细胞Ca2+、Mg2+-ATPas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有清热、消炎、镇痛、平喘、利尿、降压等作用。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能显著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

4北豆根附方

  治咽喉肿痛:

  ①北豆根、射干各3g。共研细末,吹入咽喉。(《吉林中草药》)

  ②北豆根9g,桔梗3g,酸浆8个。水煎,日服2次。(同上)

  治慢性扁桃体炎:北豆根9g,金莲花3g,生甘草6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治肺热咳嗽:北豆根、前胡、牛蒡子、枇杷叶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治痢疾,肠炎:北豆根9g,徐长卿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湿热黄疸:北豆根9g,茵陈15g,生大黄6g,栀子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治牙痛:北豆根9g,玄参、地骨皮各6g,甘草3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腰疼:北豆根30g,白酒50ml。浸7日,每日2次,每次饮1杯。(《吉林中草药》)

  治绦虫病,蛲虫病,胃痛腹胀:北豆根根状茎6-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疗慢性鼻窦炎:采用方:北豆根15 g,射干30 g,辛夷、薄荷各10 g,柴胡6 g,甘草5 g,细辛3 g,脓涕多者加败酱草20 g,头痛剧烈加白芷10 g,葛根20 g。每日1剂,5剂为1疗程。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从北豆根中提取出北豆根总碱制成片剂,每片含总碱15 mg,每次服4片,每日3次。

  治疗扁桃体炎:以北豆根、鬼针草各等份,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 g,每次2—4片,每日3次。

  治疗外痔:北豆根50 g,洗净后湿润30 min,待表面膨胀,加水50 ml,煮沸30 min,滤过,取滤液将纱布湿润,加敷(60 ℃)在患处30 min,次日将剩余药液加热,用作热敷,3—4次即可缓解。

  辅助麻醉:北豆根总碱与东莨菪碱、氯丙嗪联用,在脾、胃、子宫切除,脾脏静脉吻合术及卵巢囊肿摘除等手术中,具有较好的肌松效果。多在用药后3—5 min显效,可维持40 min。

5北豆根的适用人群

  禁忌人群:脾虚便溏者禁服,孕妇及有肝病慎服。

  适应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功效与作用相关做法原料介绍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蝙蝠葛多年生缠绕藤本,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春、秋季采挖根茎,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30至50厘米,直径3至8毫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脱落,内部呈淡黄色,有皱纹及根痕,质韧,以折断,折断面纤维状,可见放射状纹理,木部黄色,髓部类白色。气微,味苦。以条粗壮,味苦者为佳。

  适宜人群

  脾虚便溏者禁服,孕妇及有肝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