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刮痧拔罐祛百病不是传说

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治病保健的特色方法,对于这两种方法很多人都认为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其实二者虽然看起来功效一样但还是有区别的。这两个传统方法各有适用范围。简单来说: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如果不好判断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刮痧拔罐祛百病不是传说?刮痧疗法的作用?一起来看下。

目录 刮痧疗法的作用 拔罐的功效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刮痧和拔罐的区别 刮痧一次多长时间

1刮痧疗法的作用

  1、 能合理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有肠蠕动亢进患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后,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机体组织间的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 舒筋通络

  人体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会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减少肢体活动的保护性反应,减轻疼痛。损伤部位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刮痧治疗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在刮痧板的直接刺激下,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觉阈,并可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促进病灶修复。

  4、 调整生理功能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有关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刺激等方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学信息,通过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理功能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刮痧过程中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心输出量增加,增加冠脉流量的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可对垂体、肾上腺髓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5、 促进对机体有毒素的排除

  刮痧治疗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流动明显增快,呑噬有害物作用及运输排泄能力加强,促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6、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营养物质和氧气血液循环系统的传输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回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处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2拔罐的功效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淤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1. 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 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循经走罐还能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再如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如对于皮肤病,其药罐法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3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专家:都不好,祛湿主要靠内治

  “拔出来的、刮出来的痧颜色越深,证明体内的湿气越重!”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和刮痧的目的都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4刮痧和拔罐的区别

  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治病保健的特色方法,对于这两种方法很多人都认为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其实二者虽然看起来功效一样但还是有区别的。

  这两个传统方法各有适用范围。简单来说: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如果不好判断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

  刮痧

  是将附着于毛细血管壁的瘀血压出,然后再经吸收,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善于祛瘀。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中暑或者感冒时,可在后背膀胱经刮痧。

  对于疼痛处,可在痛点及周围刮,顺着经络,哪儿痛就刮哪儿。

  拔罐

  对于刮痧无法解决的肌骨疼痛,可采用拔罐法。病灶点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的瘀血就被拔出来了;如果还是罐下无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处拔几天,每天10分钟,直到出现黑印为止。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拔罐;补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会将气血分散,达不到补的效果,会白白泻耗了气血。如果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

  拔罐可用真空罐。拔前可在皮肤上抹点润滑油,这样拔皮肤不会痛。拔的时间以觉得舒服为准,气血虚弱的就少拔一会儿。

  注意事项:

  1、刮痧拔罐结束两小时内不能冲凉,喝冷饮,两小时后冲凉要用热水。

  2、刮痧拔罐过程中不可开空调,风扇,避免空气对流。

  4、过饱过饿过喝不可刮,饭后一小时刮痧、拔罐。

  5、孕妇不要刮,安全第一。

  6、6岁以下的小孩先别刮,可用捏脊替代。

  7、气血虚弱的重病人不要刮。

5刮痧一次多长时间

  刮痧是中医常见保健疗法,去刮痧的人常常认为刮痧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部位刮痧时间最好是3-5分钟,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刮痧多长时间一次合适呢?

  每次治疗刮痧不应超过30-40分钟(指用速度缓慢的平补平泻法刮拭)。初次治疗刮痧时间应适当缩短。体质弱或形体瘦弱者总体刮痧时间应当少于20分钟。同一部位两次治疗刮痧时间应间隔5-7天,原侧是皮肤无痧斑、被刮处用手轻触无痛感时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刮痧。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

  痧消退的时间快慢与被刮者体质、病情、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以及刮痧次数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经常在家里刮痧拔罐,觉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实际是不对的。拔罐的时间5分钟到10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过了时间有相反起到作用。刮痧时候一个部位刮20次,刮太多也不好,有人追求出痧不对,拼命刮痧,刮痧有些人不适合刮痧,身体虚弱人不能刮痧,重病人不可以刮痧,瘫痪人不能刮痧。肚脐周围不能拔罐因为肚脐是人体元气都在这里。有一个人他老婆给他拔罐结果他老婆忘了时间。结果拔1个时候,后来他腰不疼,可是就留下一个毛病腰里面漏风。好像发烧盖被子发汗,出大汗也不行,要是全身出大汗,那就是发高烧了,反而发高烧了。这么事情不要太过头就不好了,应该是身体上威威出汗才好。因为是和拔罐是泄法,泄太厉害会人体把伤元气。

  刮痧疗法禁忌: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4、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5、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6、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7、刮完一次,务必在痧退以后再在同一部位刮痧。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每个部位刮痧时间最好是3-5分钟,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所以,以后大家去刮痧的时候就不要以为刮痧时间越长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