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究竟由什么引起的?颈椎病预防?一起来看下。
目录
1颈椎病究竟由什么引起的
颈性眩晕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痉挛。同时,老年眩晕的患病率与焦虑、失眠、烦躁、生气、紧张、抑郁等精神情绪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多由虚损所致。本病根源在脑,主要病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淤血阻络,风邪夹痰夹淤上扰清窍而发病。
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多为平肝熄风药、活血化淤药、安神药、祛痰药、利水药。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白芍、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当归有抗血栓作用;钩藤、夏枯草有降血压作用。现代药效学实验证实,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防止红细胞叠连,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抗血栓形成。该药对外周血管有双重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短暂的血管收缩,低浓度时可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除了以上病因,颈椎自身的病变也会引起颈性眩晕。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是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表明,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到了60岁,患此病者高达50%。近5年来,门诊颈椎病人中,三四十岁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文字工作者居多,另外驾驶员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占到颈椎病患者的20%以上!
颈椎病的形成与年龄、慢性劳损、外伤及代谢、精神因素有关。其表现常为颈、肩、臂、肩胛上部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甚至可能四肢瘫痪。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例如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以及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律失常、房颤等症状,一查根源其实在颈椎。颈椎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时确诊并非容易。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较长,椎间盘退变、骨刺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避免得过且过的心态。
2.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对于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以及消除组织受压水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
3.人体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需要有专科医师指导,而且有一定的疗程。切忌病急乱投医,朝三暮四,频繁更换治疗方法或多种方法杂乱并用,不但得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2适度运动能有效预防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颈椎病。据脊柱外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博士介绍,这种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他说,如果出现颈部长时间疼痛、手发麻、走路步态异常等症状,都可能与颈椎病变有关,要及时找颈椎外科或脊柱外科专业医生诊治。
办公室白领人士也是颈椎退行性病变高发人群。田伟认为,这与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必要的运动有关。他建议,预防颈椎退行性病变,一是要加强全身运动。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规律,定时做广播体操或是跑步、游泳等。
适度的全身运动可以增进颈椎和全身骨髂、关节的健康。可以每天做做颈部旋转,让颈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动,并在每个方向停留五六秒钟,使颈椎周围的肌肉都参与到运动中,这样可以唤醒那些因缺少运动处于休眠状态的肌肉,增进其对颈椎的保护能力。田伟提醒,做颈部旋转时速度一定要缓慢,因为快速旋转会损伤颈椎。无论是全身运动还是颈部运动,都要适度并持之以恒。如果平时不运动,突然高强度运动,易造成关节或肌肉损伤。
3颈椎病疾病的预防措施有什么
1.保持良好的坐姿或者体位。
看书或者看手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窝在某一个角落,要适当换换体位;看电视、玩电脑的时候最好坐直,抬头挺胸,不要缩成一团。保持良好的坐姿与体位,才能避免或者减轻颈椎病。
2.提醒自己做颈椎操。
电脑面前坐了一段时间,要记得理考座位站起来活动活动颈椎,颈椎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上网搜一搜,总结起来就是旋转自己的脖子,做的过程中注意避免用力过度拉伤脖子。
3.常常参加体育运动。
有很多运动项目都是可以锻炼到颈椎的,例如打羽毛球、篮球等等,涉及到抬头低头等等动作。办公学习之余,选择体育项目适当运动,是保证健康最好的办法。
4.适当的枕头高度。
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所以枕头的高度对颈椎也有较大的影响。枕头高度的选择原则是“仰卧低,侧卧高”。仰卧者枕头高度为自己一个拳头的高度即可,侧卧者枕头高度为自己一个半拳头的高度为宜。
4遇到颈椎病都需要哪些饮食呢
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日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其中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中含量为多。
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E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总之,对症进食,就能有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
颈椎病患者在饮食上没有特殊的禁忌。但颈推病患者既要做到不可偏嗜一种食物,又要做到不饥饱失常。一般说,对于肥腻、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生冷 食品少吃。而对于烟酒等刺激物尽量不要食用,饮食的不合理往往可以加重病情。少饮酒,忌食浇、烤食物。这是在颈椎病的自我治疗中需要注意的。
介绍一下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1、比较轻的颈椎病,仅仅出现颈、项、背部发僵、发硬、疼痛,颈椎屈伸、转动活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如果影响到通往上肢的神经,则还可出现颈项部连带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现皮肤感觉迟钝、上肢肌肉力量减弱。
如果影响到通往头部的神经、血管(椎动脉),可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如果影响到颈椎内部的脊髓,则会出现四肢无力、两腿发软、肌肉僵硬、行走困难,甚至下肢瘫痪、大小便失控和性功能障碍。这是颈椎病的症状。
2、临床表现最复杂的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果影响到颈部的交感神经,可以出现心慌、胸闷、胃胀、腹泻、肢体少汗或多汗、四肢发冷、烦躁、面部发热、耳鸣、视力减退、眼睛发胀、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这也是颈椎病的症状。
5颈椎病应该如何护理
一)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术前
1、术前练习去枕平卧,以适应术后卧位要求。
2、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术后因取平卧位,大小便排泄不习惯。
3、完成相关检验项目,了解手术的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治疗和护理配合。
术后
1、术后每 2 小时翻身一次(早期由医护人员帮助进行),翻身是应保持头颈、脊柱成一直线不可扭转,轮换平卧及左右侧卧位。
2、术后垫枕头高低要适宜,仰卧时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而不偏向一侧。
3、术后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加重或感觉丧失、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4、术后 1~2 周行四肢肌力舒缩及各关节的活动,如握拳、松拳动作、踝泵锻炼、股四头肌锻炼等。
5、离床活动时颈部予颈围固定,并避免颈部剧烈转动。
6、给予颈围固定 2~4 周或遵医嘱,卧床休息时可取出颈围。
7、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运动,以增强颈部肌力。
8、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如过度屈颈、过度旋转、颈部的超负荷积压和头颈部剧烈抖动
9、遵医嘱定期复查。
二)自我运动治疗
1、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2、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3、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5、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两耳;用手提拉双耳,然后搓揉,待耳发热为止。
每日可自行施术一次。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