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

得了心肌炎的护理

心肌炎患者如何日常护理?这是许多心肌炎患者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心肌炎是指心肌出现局部性或弥漫性的炎症,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患上心肌炎的病人应该对症下药、积极治疗、注意休息。除此之外,平时要多注重护理。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一起来看下。

目录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心肌炎患者有哪些表现 得了心肌炎怎么办 心肌炎患者如何日常护理

1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3.物理因素

  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4.化学因素

  如多种药物如一些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

查看详情>>

2心肌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心电图、X线检查、血液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了解心律失常有重要帮助。

  2.X线检查

  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征象、胸腔积液的征象。

  3.超声心动图

  可以判断是否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

  4.血液检查

  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如 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5. 心内膜心肌活检

  可提供心肌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即心肌的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6.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

查看详情>>

3心肌炎患者有哪些表现

  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临床上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为常见,多数病人于发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痛等)或消化道感染(腹泻)史,继之出现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胸部隐痛和心率改变、心律失常、心界扩大等体征。早搏最为常见,为房性或为室性早搏,较重病例可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体征。

  心肌炎早期症状

  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部分患者早期症状表现为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最常见的为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这些症状出现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情轻重悬殊。轻症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Adams—Stokes综合征。三个月以内婴儿有拒乳、苍白、紫绀、四肢凉、两眼凝视等症状。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颈静脉怒张、肺部哕音、肝大等心力衰竭体征。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扩大或正常。心电图可见sT—T改变,R波降低,病理性Q波和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如合并有心包炎可有ST段上升,需与心肌梗死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示左心室壁弥漫性(或局限性)收缩幅度减低,还可有左心室增大等。血清学检查CK、。AST、LDH增高,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增加等有助于诊断。血清病毒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需反复测定。发病后3周间的两次血清抗体滴定度呈四倍增高,外周血检出肠道病毒核酸,以及血清中特异型:IgM 1:32以上阳性等均是一些可能但不是肯定的病因诊断指标。反复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但病毒感染心肌的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组织内病毒、病毒抗原或病毒基因片段的检出。

4得了心肌炎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就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可下床轻微活动。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半年以上。

  2.抗生素: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因素,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

  3.保护心肌。(1)抗氧化剂的应用:①大剂量维生素C。②维生素B。③辅酶Q10°

  (2)营养心肌的药物:①能量合剂。②极化液。

  (二)对症治疗

  1.心律失常

  ①偶发早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观察。②频发的早搏频繁或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抗心律失常yao物治疗。如胺碘酮200mg,3次/日,口服。如有效,l周后改为200mg,2次/日,再1周后改200mg,1次/日口服维持。③室性心动过速时,可根据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静脉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或电复律。④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治疗,无效,或高度房室传导导阻滞、窦房结损害而引起晕厥或低血压者,需安放临时或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

  2.心力衰竭

  低盐饮食,适当使用利尿剂,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顽同性心衰者可使用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3.心源性休克

  使用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转诊建议

  病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由医务人员陪同,可转往上级医院。

  1.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经积极病因治疗和抗心衰处理(休息、限盐、利尿药、洋地黄、ACEI等),心衰症状和体征持续无变化或呈进行性加重。

  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出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经酌情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仍有心绞痛、晕厥等症状。

  (三)改善心肌营养和代谢

  可酌情使用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等,但疗效尚不确定。①维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15天为一疗程,可重复。②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 3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可重复。③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日2次。④环化腺苷酸(cAMP):20一40mg,肌内注射,每口2次。⑤极化液:普通胰岛素8u+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7~10天为一疗程。

  (四)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

  l.生磺酸片

  口服,每次1.2g,3次/日,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抗病毒治疗

  目前认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仅见于本病的早期,不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用药。可试用吗啉胍100~200mg,3次/日,口服;金刚烷胺100mg,2次/日,口服。

  3.免疫抑制剂

  目前不主张早期(发病10~14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有①严重的毒血症。②心源性休克。③严重心力衰竭。④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其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慎用。用法:地塞米松10~20mg/d加入5%葡萄糖液200ml,分次静脉滴注,短期应用3~7天。

  (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论。多数认为:病程早期(发病10~14天)及轻症病例不必使用;病情严重如有高热、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可短期使用。

  预防护理

  (1)预防感染,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2)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3)急性期应休息至热退后3~4周。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体息时间3~6个月,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5心肌炎患者如何日常护理

  1、多休息。有心脏扩大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展,心脏形态恢复正常,才能逐步增加活动量。病人如出现胸闷、胸痛、烦躁不安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止痛剂。

  2、多吃“三高”食物。心肌炎病人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桔子、西红柿等。

  3、常监测身体状况。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高热的病人给予降温、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易导致心源性休克,应及时测血压、脉搏。如病人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常观察用药反应。心肌炎反复发作的病人,长期服用激素,要注意观察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如高血压、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及穿孔、出血等。心肌炎的病人对毛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急性病人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时要注意保护血管,控制速度,以防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