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冠心病预防需从日常生活做起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那么冠心病预防需从日常生活做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预防需从日常生活做起 冠心病吃什么食物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常见冠心病的危害有哪些

1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基础治疗,也是最普遍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采用该种治疗方法一般是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病情,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们要知道,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和帮助患者稳定病情,而且某些药物还可以缓解或是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并积极有效地控制引发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这样对冠心病不仅起到治疗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是通过将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使,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血液动力学,最终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通常情况下,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比较严重和晚期的冠心病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以及各种介入治疗都无效,并且村子啊严重的心力衰竭或是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才考虑该种治疗方法。

2冠心病预防需从日常生活做起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室温应该不低于18℃,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应再提高2℃~3℃。冠心病患者在冬天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并避免迎风疾走。在室内时,应避免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可把门窗开一条缝,使少许新鲜空气进入,但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一下子降得过低。

  2、午睡预防

  (1)午睡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过长过短均不宜。起床后先在床上作轻度活动,慢慢坐起,用于在心前区、胸部作5—10分钟按摩,然后下床喝一杯水。

  (2)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鼾,须注意的是坐位及伏案睡有害,会使脑缺氧加剧。

  (3)睡前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吃得太饱。太饱会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油腻食物会增加血粘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4)不宜午餐后立即躺下午睡,因为此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一般应食后休息20分钟。

  (5)患有高血压者,睡前忌服降血压药,因为睡时血压下降,可使心、脑、肾等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及凝血物血小板附于血管壁引起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发生。

  3、调整饮食结构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一般喝水较少,容易使血液浓缩,加重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开水,并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和瘦肉等。避免进食过饱,不要吃肥肉,少吃动物内脏,更不要喝大量酒,特别是烈性酒来御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当然,逢年过节喝适量葡萄酒倒未尝不可。

  4、适当按需进补

  冠心病患者在进补问题上,应遵循“可补可不补者一般不补,能食补者不要药补”的原则。部分体质虚弱、大病初愈的冠心病患者可适当选用党参、黄芪、附子、桂枝、人参、何首乌、枸杞子、天麻、冬虫夏草等中药,以及羊肉、银耳、核桃、鹌鹑蛋、山药等食物来进补。心肌梗死患者的体温比正常人要低 1℃~2℃,在冬天会有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选用红参、附子、肉桂、当归、干姜、桂圆、核桃肉等温阳的补品进补。

  5、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此外,不少人喜欢在大便时读书、看报,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容易形成习惯性便秘,冠心病患者尤应避免。

3冠心病吃什么食物好

  一、豆类:

  豆类食物特别是黄豆含有大量的亚麻二烯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的粘滞性。把黄豆泡上一夜,然后晾干放在塑料袋中冰冻起来,随时可做各种菜,如煮豆、炒豆、豆汤等。此外经常吃些豆芽、豆腐以及豆制品可保护心脏。

  二、纤维类食物:

  纤维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着同样作用,特别能保护心脏。

  三、海产品:

  能够降低胆固醇,但吃鱼时,要限制玉米油、葵花子油和豆油的摄入,因为这些油会抵消鱼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四、茄子:

  它能够限制人体从油食中吸取胆固醇,并能把肠内过多的胆固醇裹在一起带出体外。

  五、大蒜:

  蒜是保健食物,它能带走有损心脏的胆固醇;蒜能降低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够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阻止血液的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每天至少吃1至3瓣大蒜,最好是未经加工或未除蒜味的大蒜,这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4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生活小常识:各种染发剂在室温或炎热的天气中,均会失去部分功能或改变色泽。若放在冰箱中保存,可长期保持其原有的功能,不会变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7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单糖及双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2)限制脂肪。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20克,日本人每日吃鱼100克,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300克~400克。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

  心病。由此可见,多吃海鱼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当患有冠心病时,应控制鸡蛋的摄入,应每日半个鸡蛋或每两日一个鸡蛋。不可一日吃数个鸡蛋。要限制动物的内脏、脑等。

  (3)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有学者观察,过多的摄入动物蛋白,反而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蛋白质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饮食宜清淡、低盐。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5)要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研究人员发现大蒜和洋葱含有精油,这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份。精油是一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二硫化物。如果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标准吃生大蒜,或者每公斤体重2克的标准吃生洋葱,就可以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5常见冠心病的危害有哪些

  其一:

  冠心病患者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长期的冠状动脉硬化是可能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会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

  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心绞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很小的,而不稳定性的心绞痛,则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容易。

  其二:

  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危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由于心肌缺血,还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患者最严重的表现,也是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可表现为突然死亡的原因之一。

  其三:

  冠心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血管壁硬化,形成血栓,而血栓是很有可能会导致的中风、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多有血管壁硬化,危害也是严重的。

  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加上粘稠的血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凝块进入血循环。血管阻塞在血液凝块的情况下,出现的几率是很大的,会导致形成血栓。

  冠心病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不是不治之症,选择专业医院,积极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因而要了解常见冠心病的危害有哪些,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危机意识,有助于治疗。

疾病百科 | 冠心病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常见症状:心绞痛、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