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儿童需谨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儿童需谨防手足口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儿童预防手足口病的办法。

目录 手足口病病因 儿童需谨防手足口病 家有手足口病患儿,该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检查确诊 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1手足口病病因

  病毒(25%):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免疫力(20%):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口蹄疫病毒(25%):

  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2儿童需谨防手足口病

  疾病特点:手足口出疱疹

  手足口病的疱疹主要集中在手心、足底、口腔等三个部位,部分患儿肛周可见疱疹。发病初期孩子有发烧、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饭等症状。两天左右,上述三处部位可先后出现红色斑点,斑点慢慢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有微混浊的液体。多数幼儿的症状不严重,一般在7至10天可以痊愈。如果没有及时就医治疗,极少数患儿可以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因此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须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鉴诊。

  居家预防:手的清洁最关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EV71型病毒和CoxA16型病毒最为常见。一般人群都可以感染,但由于成年人对这两种病毒有抗体,一般不发病,但会携带病毒而传播疾病。因此要做好日常手的卫生,避免交叉传染给孩子。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疫苗生产,该病传播途径为人群密切接触、空气(飞沫)和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途径虽然多,但做好个人手卫生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洗手习惯:要从幼小时候培养

  “你的孩子会正确洗手吗?许多家长多未思考过此类问题。”张晓娜说,“一般来说婴幼儿要由家长帮助洗手,但年龄稍大后就要教会其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一般要经过1分钟以上的搓洗才可以彻底洗干净。洗手的部位很好记,即:掌心、掌背、指缝、手指尖、手指背、手腕等都要依次洗干净。特别要提醒家长外出归来、收拾完杂物、喂孩子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再去抱、哄孩子,以避免交叉感染。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和不咬玩具的良好习惯。

3家有手足口病患儿,该如何护理

  对手足口病患儿,一定要进行隔离。张巧红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隔离时限为自明确患儿诊断回家治疗之日开始,至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退热,斑疹消退或疱疹结痂)后7天。

  患儿居家期间,护理人员在照看患儿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之后才能与其他健康人接触或从事家务劳动。患儿的排泄物和用具、玩具,未经消毒,不能让其他人接触,患儿家长也应该尽量减少与其他儿童的接触。

  为尽量不使疾病传染,还要做好家庭消毒。“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孩子和成年人都应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护理患儿前后。而且,要用正确的方式洗手。洗手时,不能多人共用一个洗脸盆或一条毛巾。”张巧红对记者说。

  要保持居室通风,尤其是患儿居室,要每天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要做好物品消毒,必须消毒的物品有患儿的生活用品、盛放排泄物的容器、饮用水等,消毒方法遵医嘱。

  另外,村医或社区医生要按照要求,每天对患儿进行一次随访,观察患儿病情,患儿家长也应做好配合工作。家长还要在村医或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有: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不活泼、精神萎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神经系统症状(烦躁或昏睡、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如果发现患儿有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然,预防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也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托幼机构每天要对入园儿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立即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并立即对患儿所用物品进行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儿童个人用具(水杯和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检查确诊

  一、常见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度。

  4.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6.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二、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2.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4.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5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出疹子就应该是手足口病。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家长经常把最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的婴儿急疹当成手足口病。

  误区二、注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预防手足口病有效疫苗。预防要靠平时的注意了。

  误区三、感染一次就有抗体。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孩子曾经感染过一次手足口病,也只获得某一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并没有交叉免疫,仍有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误区四、孩子不出门就不得病。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很特殊,成年人能感染病毒,却不发病。据统计,成年人手上带肠道病毒的比例高达20%以上,肠道病毒在4℃下能存活1年。

  有的人还认为,只要勤洗手,多通风就可以预防。但是这也是片面的认识。仅仅洗手、通风还不行,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手足口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