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宝宝流口水如何处理好

众所周知,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还不完善,加上幼儿半岁左右处于出牙期,且婴儿口腔浅,唾液的分泌略有增加,孩子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流涎多,不论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都要做好局部的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皮肤刺激。平常宝宝流口水如何处理好,小编为您支招。

目录 宝宝爱流口水的时间 宝宝流口水如何处理好 婴儿流口水病因 婴儿流口水预防保健 巧用食疗法治宝宝流口水

1宝宝爱流口水的时间

  新生儿时期:新生宝宝一般不会流口水

  由于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新生儿时期,宝宝的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宝宝嘴里没有多余唾液流出。另外,新生宝宝只吃母乳、奶粉或者流质食物,这些食物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所以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

  4~5个月:唾液腺收到刺激,口水开始多

  宝宝4~5个月时,辅食的添加对宝宝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宝饮食中逐渐开始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此时的宝宝,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吮吸指头、橡皮奶嘴等,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6~7个月:乳牙初萌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口水增多

  宝宝通常会在7个月左右时开始长第1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长辈看到小宝宝流口水了,不仅不皱眉还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宝宝要长牙可是件高兴的事情呀!

2宝宝流口水如何处理好

  第一步,勤擦拭。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第二步,常清洁。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并涂上护肤品,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如果已经造成温疹等过敏反应,妈妈要先带着宝宝让医生诊断,视个别症状开立适合的类固醇药膏。年幼的宝宝喜欢东舔西舔,为免发生误食药膏的意外,妈妈可以在晚上趁他睡着的时候,再在患处擦上薄薄的一层药膏或凡士林,作为肌肤的防护膜,加速其痊愈。

  除了清洁宝宝的嘴角,妈妈也不能忽略宝宝可爱的小手。3-5个月的宝宝已经会翻身,会抓握玩具,并且常常会把抓到手的东西放到口里尝一尝,形成“口水滴落于玩具→玩具沾染地上灰尘→宝宝抓着玩具放在嘴里”这样的恶性循环。所以妈妈要勤替宝宝洗手,整理宝宝活动环境,并且定时把这些玩具大清洗一番!

  第三步,带围嘴。围嘴是宝宝的一种特别服饰,更是妈妈的育儿好助手,它不仅可以保护外衣不被弄脏,让妈妈不用疲于应付宝宝的口水清洁工作,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当然,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

  第四步,勤换洗。口水宝宝经常会把口水流于上衣、枕头、被褥等处,妈妈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影响宝宝健康。

  第五步,多训练。在给宝宝增加辅食(4~6个月时)时,妈妈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宝宝长牙后,尽量少给他吃半流质,或煮得特别烂的食物,而要选择稍硬的东西(如鸡蛋饼等),来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3婴儿流口水病因

  1、口腔卫生不良口腔里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细菌的繁殖,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积存,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病。口腔内的炎症则会促进唾液分泌。如果口腔被细菌感染,且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就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如果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有咸味,且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导致牙石较多、牙龈发炎引起的。

  2、前牙畸形 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患者,其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这类患者应当尽快矫正牙齿。

  3、神经调节障碍 除了上述口腔问题外,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觉时流口水。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所谓“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所以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也会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患者,睡觉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导致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4、药物因素 例如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后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

4婴儿流口水预防保健

  1、维持身体和环境的清洁

  父母如果担心因口水而引发细菌感染,可在宝宝口水流出嘴角时,用纸巾轻轻擦拭干净。平时也可以让宝宝穿上防水的围兜,或是将小纱布巾系在宝宝的颈部、衣领处,当围兜和纱布巾脏了,妈咪再解下来清洗即可。这样一来,既可避免宝宝因口水流不停而患湿疹,又能减少更换衣服的频率,爸爸妈妈也不用疲于清洁宝宝口水弥漫的“现场”!此外,冬天天气寒冷,宝宝比较不会抗拒使用这些用品,这些是便宜又使用的照顾小帮手呢!

  2、嘴唇周围的照护

  宝宝口水太多,又没有适时的清理,口水便会沿着嘴角,蔓延到下巴、脖子、前胸,造成湿疹和种种过敏反应。父母应先带着孩子给医生诊断,视个别症状开立适合的类固醇药膏。年幼的孩子喜欢东舔西舔,翻坐不停,为免发生误食药膏的意外,白天家长可先为他擦掉嘴角、身上的口水,然后晚上趁他睡着的时候,在患处擦上薄薄的一层药膏和凡士林,作为肌肤的防护膜,加速其痊愈的时间。

  3、勤洗手、保健康

  妈咪除了注意宝宝的嘴角,也不能忽略他可爱的小手哦!6-7个月大的宝宝,虽然还不能到处爬,但双手已经有一定的活动力了,常常会抓住身旁的东西,然后放到嘴巴乱咬一通,形成口水滴落玩具→玩具沾染地上灰尘→宝宝抓着玩具放在嘴巴的恶性循环,所以妈妈要勤替宝宝洗手,整理宝宝活动环境,并且定时把这些玩具大清洗一番!到了宝宝8-9月时,他会到处乱爬,随便乱抓东西,这时妈咪就要扩大家里的清洁范围。尤其是口水会相互传染,家中如果有一个以上的婴幼儿,彼此都需要再增加洗手的次数,确实做好环境卫生。

5巧用食疗法治宝宝流口水

  一、摄涎饼

  【来源】经验方

  【原料】炒白术20-30克 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 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原料】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50克 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

  【来源】民间方

  【原料】生姜两片 神曲半块 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