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属于血瘀内郁者,症见病侧乳房刺痛,压之疼痛加剧,乳房有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乳房外表灰暗,皮肤增厚变粗,乳头高举。那么,乳腺癌患者的化瘀血食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1引起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致癌因素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近年来,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致癌因素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癌的机会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乳癌的几率明显上升,乳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关系。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饮食上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饮食都主要以肉类和海鲜类产品为主,逐渐形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酸性体质。人们大多都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科尔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垃圾。但现在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个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制的酸性化。
大多数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 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平和。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致癌因素八:激素
乳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
致癌因素九:药物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2乳腺癌患者 化瘀血食疗方
[用料]
当归尾12克,三棱8克,桃仁12克,羊肉150克,陈皮10克,红枣10枚。
[制作]
(1)将羊肉去油脂,洗净,斩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用水浸渍。
(2)将伞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
祛瘀活血,消症散结。
[注意事项]
(1)使用本方以乳房刺痛,按之痛甚,乳房肿块坚硬,面色灰暗,舌紫暗,脉弦涩属于血瘀内郁者为要点。凡为面色萎黄,舌淡白,脉细弱属于血虚无瘀者,则非本方所宜。
(2)若无三棱,可用莪术8克代之。
(3)若无桃仁,可用川红花5克代之。川红花祛瘀活血之力比桃仁强,但味道稍逊。
(4)本方与“青蛙金针木耳汤”均可用于乳腺癌,但“青蛙金针木耳汤”功能疏肝养阴,适于肝阴虚,肝气郁结(虚多实少)者;本方则活血祛瘀,适于血瘀内郁(实多虚少)者。
3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增加、遗传基因、生活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一般女性为高,她们的特征是:
1、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第一代亲属(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发病,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
2、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3、初经在12岁以前、停经过晚(如:55岁以后才停经者)
4、过于肥胖
5、激素暴露即激素替代治疗
6、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爱吃熟牛肉
7、曾在乳部和盆腔做过手术
8、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例如:经常施行X光透视或放射线治疗)
9、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宫内膜腺癌者)
10、有慢性精神压迫、不常运动
4得了乳腺癌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乳房包块,乳房内长有高低不平,此肿块一般无压痛,且短期内增大明显。
2、橘皮样改变,这是乳腺癌的又一个突出信号。
3、乳头病变,位于乳头下面或附近的肿块可导致乳头凹陷或抬高,或偏向一侧,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4、乳头溢液,可呈水样、浆液样或脓性,量可多可少,非持续性,间隔时间可长可短。
5、腋下淋巴结肿大,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网,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常见的为腋下淋巴结,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
5乳腺癌应该怎样诊断呢
1、乳腺癌的诊断之乳腺检查常规检查是通过医生的触诊,发现其乳腺内是否有包块,乳头是否有溢液,或有局限性的增厚等,此方法诊断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方能确诊。另外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多数尚未出现明显包块或肿块较小,使部分早期患者遗漏,此法仅为初诊,不能作为预警或确诊。
2、X线乳房摄片x线乳房摄片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乳腺癌普查的方法,近期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个乳腺癌的诊断是通过x线乳房摄片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小于2 cm的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发现率已明显升高。因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的敏感性降低,临床常会结合螺旋CT或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近年来倍受射性污染,对年轻欲生育的女性进行普查造成一定困扰。
3、乳腺超声检查临床上有一定诊断价值,且简单易行,安全无创,可反复检查等,这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乳腺良性病及早期癌图像缺乏特征性。
4、乳腺核磁共振该方法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乳腺B型超声,文献报道核磁共振的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高于B超及x线检查,但对于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敏感性不高,特别对于微小病灶(直径小于0.5 cm)、多发病灶、病灶位于乳腺中后部者,核磁共振仍存在假阴性,对微钙化的显示不如x线乳房摄片敏感,且费用高,不适于普查。这是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