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辅助检查科 >病理及活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宝宝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就应开始接受治疗了,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案。

目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怎么预防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疗法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1、颜色改变:

  皮肤黄染:皮肤呈金黄色、或者桔黄色,面部、身体、巩膜(眼睛的眼白部分)、手心、足底都有明显黄染。黄染是判断得黄疸的最有力的症状特征。

  便便颜色:尿液颜色加深,会有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大便颜色则变浅,变白色或者白陶土色。

  2、精神差:体温不正常(新生儿正常体温和大人是差不多的,都在36.7~37℃左右)、吃奶吃力、食欲不好(不吃奶时还会发出呻吟)、精神不好(嗜睡、双眼呆滞)、啼哭、体重不增加。

  3、血清胆红素:也就是新生儿黄疸指数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每天都会增长5mg/dl。

  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

  4、有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伴有贫血,或者其他症状。

  5、病情会反复,宝宝可能黄疸退了之后又会再次出现。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案

  ( 1)光疗:是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方法,可给予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注意光疗时患病的宝宝应裸体,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疗法:激素疗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1克白蛋白可结合15毫克胆红素),因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病率。

  (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剂量5毫克/千克体重/天,口服。

  (5)中药治疗:菌陈黄(黄连、黄苓、黄柏、栀子、菌陈、大黄)或称6912的针剂静滴.或菌陈蒿汤口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4怎么预防病理性黄疸

  1、妊娠期间,如果孕妈湿热,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出现黄疸。所以妈妈怀孕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吃过量的生冷食品,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2、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5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疗法

  芦笋玉米须粥

  取芦笋 50克 ,玉米须200克 ,薏芯仁 50克 ,粳米 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 ,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 ,快火煮沸后 ,改用小火煨煮 30分钟 ,粥黏稠即成。早晚两次分服 ,食粥 ,嚼服薏苡仁、芦笋。此粥具有清热利湿 ,健脾退黄的作用。

  茵陈蛋汤

  取茵陈 100克 ,加适量水 ,浓煎取汁 300毫升 ,打入鸡蛋两个 ,加醋 20毫升搅匀 ,煮沸食用。每日一次 ,可清热利湿退黄。

  牡蛎

  肉玉米须汤

  取鲜牡蛎肉 100克 ,玉米须 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 ,切成小段 ,放入纱布袋中 ,扎紧袋口 ,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 ,用快刀斜剖成片 ,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 ,加清水适量 ,快火煮沸 ,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 ,取出药袋 ,滤尽药汁 ,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 ,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汤分两次服食 ,有清热退黄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汤

  取鲜蒲公英 500克 ,稠米汤 200毫升。将鲜蒲公英捣烂后 ,用洁净纱布包裹 ,绞压取汁 ,对入米汤中 ,搅拌均匀。早晚两次分服 ;或当饮料 ,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 ,消退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