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应休至症状消失后两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目录 手足口病症状 怎样预防小儿手口足病 手足口病患儿应休至症状消失后两周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其他相似疾病 手足口病患儿饮食护理要点

1手足口病症状

  一、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3、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4、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2、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孩子患上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家长只要注意观察,是完全可以尽早发现手足口病的存在的,一旦发现以上的症状,要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拖延得太久,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2怎样预防小儿手口足病

  1、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家庭消毒要做好

  (1)消毒时只需对经常接触的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玩具、游乐设施、寝室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的物体可放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家庭用肥皂、普通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即可,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即可。将儿童衣被拿到阳光下曝晒20分钟,也可达到消毒效果。EV71病毒因其没有脂质包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效。但56摄氏度以上就可灭活,高温天气、温开水都能消灭它。紫外线、甲醛、含氯漂白水、强碱等也可抑制其活性。

  2、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注意卫生勤洗手

  (1)很多孩子还小,没有正确洗手和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所以家长要不时提醒孩子洗手,并教以正确洗手的步骤。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剪短小儿指甲。

  (3)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更前后均要洗手

  3、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勤通风晒被

  (1)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孩子衣服、被褥要清洁。

  (2)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晒太阳,床铺应平整干燥。

  4、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多喝开水多休息

  (1)家长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2)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3)让孩子养成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好习惯,多饮温开水。

3手足口病患儿应休至症状消失后两周

  手足口病通过接触传染,控制传染源至关重要。湖北省卫生厅日前公布的《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建议对手足口病患儿及与其密切接触过的儿童采取休假的方式,进行必要隔离。

  方案规定,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建议休假直至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后两周。7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建议休假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一周。

  据介绍,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天-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这种疾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从咽部排出病毒。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

  勤洗手能有效防止肠病毒传播。方案规定: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及时洗手。

4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其他相似疾病

  一、小儿手足口病与麻疹的区别

  1、麻疹发病前,一般都有一个高热的过程,早期就象病毒性感冒一样。发热流涕、流泪,最具特点的是,发热二至三天后,在发热不退的情况下出疹,且出疹是有规律的,先从头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有顺序地发展直至手足心。退疹也是按先出先退的顺序,且疹退后皮肤上有色素沉着。

  2、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疹子也多局限于手足口部位,绝没有麻疹那样的症状。

  3、患了过敏性荨麻疹和手足口病的孩子手脚都会出现小疙瘩,但是过敏性荨麻疹出现的小疙瘩摸起来比较硬,而且反复出现,手、足、脸部还可能出现水肿。

  二、小儿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

  1、水痘最主要的全身症状,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一般为1到2周。另外,水痘没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2、手足口病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此外,患儿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三、小儿手足口病与口腔溃疡的区别

  1、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但临床表现上有时很难分。

  2、在发病年龄上,手足口病一般易发于儿童,口腔溃疡则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

  3、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都有小红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和喉咙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四、小儿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炎的区别

  1、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

  2、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3、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5手足口病患儿饮食护理要点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如果在夏季得病,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吃了很容易上火,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情,所以辛辣食物不能吃。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预防。